汪和鼎整理自張介賓之論述

《宜麟策》~ 續篇 (1)

回本書目錄

續篇 (1)

1. 續篇

2. 大意

張景岳先生《宜麟策》,為求嗣者必讀之書。今採諸書名論,編為四類以續之:曰蓄德,曰培元,曰布種,曰胎教。或補其未備之義,或發其未暢之旨,合而讀之,遵而行之,無弗子者矣。

白話文:

大意:張景岳先生的《宜麟策》是求子者必讀的書籍。 現在我參考多本書中的精要論述,將其歸納為四類,作為補充:蓄德、培元、布種、胎教。 或者補充書中未盡之處,或者闡發書中未盡之意,把這些內容結合起來閱讀,並遵照實踐,一定能如願以償。

3. 乾道(蓄德一)

孕元立本章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人者天地之心也。具此生理,生生無窮,乃有無子者曷故?觀夫層冰積雪,天行肅殺之令,地合閉蟄之德,斯時生物亦鮮矣。人之氣稟無偏,而生機偶歇者,非其心之所趨,冬秋陰慘之氣深,春夏陽和之氣少乎?故不可錄曰:殘惡之人多無子,陰賊之人多無子,好殺之人多無子,淫亂之人多無子,財緊之人多無子,清刻之人多無子,狷隘之人多無子,好潔之人多無子,是豈天定之哉?由人心之自致耳。然人心至靈,如舟之有舵,一捩便轉。

其捩轉之術如何?曰:存仁而已矣,仁者生之德,是以草木蔬谷百果之核,名之曰仁。植之無有不生者也。人能在在存仁,隨地隨時,不放過去,如有言責者用其言,(如林給事疏減賑米,妻夢神責,二子皆死,門戶遂絕,則奏疏活人者,後嗣蕃昌必矣。)有官職者盡其職,(如虞允文禁民溺女,本無子而有子之類。

)將兵者不嗜殺,(如曹彬徐達子孫貴盛之類。)掌刑者不妄刑,(如馬默除島囚投海之例,本無嗣而有子之類。)富者不私其富,(一切眾生,以財為命,凍者得之暖,飢者得之飽,離者得之合,死者得之生,財聚於我,寬一分,則人受一分之福,其仁豈不薄哉,多男之慶有必然者。

)貧賤者能盡其誠,(如任奔走效口舌,以解人之厄,恤人之難,隱人之過,成人之善,步步是仁,所謂不費錢功德也。非求嗣之捷徑乎?)凡此皆自盡其心而已。然已默契夫天地生物之心,種豆者其苗必豆,種瓜者其苗必瓜,斷斷然矣。夫所謂捩轉云何?即改過之謂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即求仁得仁,是故存仁之道。以改過為先,欲求有子而且賢者,可不以此為首務哉?

白話文:

《乾道(蓄德一)》

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育,人則是天地的心。擁有這種生理機能,就能生生不息,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沒有孩子呢?看看層層積雪的冰層,天地肅殺之氣盛行,萬物閉藏潛伏,此時生物也稀少了。人的先天禀賦沒有偏頗,但生育能力偶爾停歇,並不是因為天意,而是因為冬秋陰冷之氣太盛,春夏陽和之氣不足。所以,不能單純說:「殘忍的人多無子,陰險的人多無子,嗜殺的人多無子,淫亂的人多無子,吝嗇的人多無子,刻薄的人多無子,心胸狹窄的人多無子,潔癖的人多無子。」這並非天注定,而是由人心自身造成的。然而人心至靈,如同船隻有舵,稍加轉變就能改變方向。

那麼如何改變呢?答案是:存仁而已。仁是生生不息的德行,所以草木蔬果的種子都稱為「仁」,種下去就一定會生長。人能時時刻刻存仁,隨時隨地,不放過任何機會,例如:有說話權力的人,要用言語去幫助別人(例如林給事上疏減少賑米,妻子夢見神明責備,兩個兒子都死了,家門因此斷絕;而奏疏能救活人的,後代子孫必然興旺);有官職的人要盡職盡責(例如虞允文禁止溺殺女嬰,原本無子而後有子);帶兵打仗的人不要嗜殺(例如曹彬、徐達子孫都非常顯赫);掌管刑法的人不要濫用刑罰(例如馬默赦免被流放到島上的囚犯免於投海自盡,原本無子而後有子);富有的人不要自私(一切眾生都以財富為命,寒冷的人得到溫暖,飢餓的人得到飽食,分離的人得到團聚,死亡的人得到新生,財富聚集在我這裡,寬容一分,人們就能得到一分福報,這樣的仁慈怎麼能說少呢?多子多孫的喜慶必然會到來);貧窮卑微的人也要盡其所能(例如任勞任怨地奔走,用言語去幫助他人解除困境,撫恤他人的困難,隱瞞他人的過錯,成就他人的善行,步步都是仁慈,這就是不費錢財也能積累功德。難道不是求子得子的捷徑嗎?)所有這些,都是盡心盡力而已。這樣便能默契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道理,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是必然的。

所謂的改變方向,就是改過自新的意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能改過自新,就能求仁得仁,這就是存仁之道。以改過自新為先,想要多子且賢良,難道不應該把這作為首要任務嗎?

4. 坤道(蓄德二)

又云:夫子贊乾元資始曰大,贊坤元資生曰至,坤者順承乎天以成其生物之功,故曰妻者齊也。是以子嗣之有無,重在男子,尤重在婦人。婦人雖不與戶外事,倘其悖謬垂戾之性成,而門內先受其禍,既失其坤順之德,豈能著生物之功?或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多矣。婦人之心,求子最切,禱祀求神,神弗福也。

曷若近而求之門內耶?公姑孝之,夫主敬之,妯娌和之,奴婢恤之,庶事寬之,如是則戾氣消,和氣溢,作善降祥,瓜瓞之慶,神必福之矣。又有婦人焉,性非凶暴,貌似柔和。亦艱於子嗣者,蓋婦人秉質於陰,易流為毒,其家庭日用之常,處心積慮之地,煞有關係。

常見有能幹之婦,其營家也勤而儉,其持己也謹而嚴,錙銖之數無差,恩怨之分至晰,揆其大較,不過自私自利之心多,恕人寬人之地少,似乎無大失德,然而家業暗替,子息杳然何哉?蓋婦人之德,不期於寬厚,即流於刻薄。剝削元氣於冥冥之中,是為隱慝,故不特悖謬乖肩,為無嗣之顯端,即事事義勝於恩,已非坤厚生物之體矣。婦人無子,即干七出之條,可不痛自修省,贊夫為善,以期螽斯麟趾之慶哉!

白話文:

坤道(蓄德二)

古人說:讚美乾卦的根本是「大」,讚美坤卦的根本是「至」。坤卦順應天意,完成生育萬物的功用,所以說妻子要與丈夫和睦相處。因此,子嗣的多少,雖然男子很重要,但婦人也尤為重要。婦女雖然不參與戶外事務,但如果她性情乖戾悖逆,家中首先就會受災,既然失去了坤卦順和的德行,又怎能完成生育的功用?因此許多婦女懷孕卻不能生育,或生育了孩子卻活不長久。婦女最渴望求子,常常禱告求神,但神卻不保佑。

不如從自身做起,孝敬公婆,尊敬丈夫,與妯娌和睦相處,關愛奴婢,凡事寬容一些,這樣戾氣就會消散,祥和之氣就會充滿,行善就會得到吉兆,子孫滿堂的喜慶,神明自然會保佑。也有一些婦女,性情並不凶暴,外表看起來溫柔,卻也難以生育,這是因為婦女秉承陰性之質,容易滋生毒氣,她們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以及內心所思所想,都與此息息相關。

常見有些能幹的婦女,持家勤儉,待人嚴謹,對待金錢分毫不差,恩怨分明,總體來說,她們自私自利的念頭較多,寬恕別人的心腸較少。看似沒有什麼大過錯,但家業卻日漸衰敗,子息也渺無音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婦女的德行,如果不寬厚仁慈,就會流於刻薄吝嗇,在潛移默化中損耗元氣,這就是一種隱藏的禍患。所以,不僅乖戾悖逆的性情會導致不孕,即使事事講求道理而缺乏恩情,也違背了坤卦厚德載物的本性。婦女如果沒有子女,即使符合古代七出之條(古代休妻的七種理由),也應該痛定思痛,反省自身,幫助丈夫行善,祈求子孫興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