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補名醫方論》~ 卷七 (5)
卷七 (5)
1. 刪補名醫方論(七)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黃、杏、藶,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內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後服。如未劇者,加白蜜二合,作丸如彈子大,水煮一丸,服過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集註】柯琴曰:胸中者,宗氣之所出,故名氣海。氣為陽,故屬太陽之部。氣為水母,氣清則水精四布,氣熱則水濁而壅結矣。水結於胸,則津液不下,無以潤腸胃,故大便必燥,不下輸膀胱,故水道不通。大黃、芒硝善滌腸胃之熱實,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為君者,熱淫於內,當治以苦寒,且以潤陽明之燥,是實則瀉子之法,補膀胱之寒,亦制之以其所畏也。任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結。
然水結因於氣結,必佐杏仁之苦溫,以開其水中之氣,氣行而水自利矣。水結又因於氣熱,必佐葶藶之大寒,以清其氣分之熱,源清而流自潔矣。若胸中水結而未及中焦者,當小其制,而復以白蜜之甘以緩之,使留戀於胸中,過宿乃下,但解胸心之結滯,而保腸胃之無傷,是又以香劑為和劑也。
是方為利水攻積之劑,故治水腫、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視其人壯實,可以一戰成功,如平昔素虛弱與病久而不任攻伐者,當念虛虛之戒矣。
三物白散方,治傷寒,寒實結胸無熱證者,及胸膈寒實痰水內結等證。
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去皮,熬黑,研如泥,一分)
上杵二味為末,內巴豆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合服。強人一錢,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注】是方治寒實痰水結胸,極峻之藥也。君以巴豆極辛極烈,攻寒逐水,斬關奪門,所到之處無不破也。佐以貝母開胸之結,使以桔梗為之舟楫,載巴豆搜逐胸邪。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使其邪悉盡無餘矣。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強羸,鮮能善其後也,故羸者減之,不利進熱粥,利過進冷粥,蓋巴豆性熱,得熱則行,得冷則止。不用水而用粥者,藉穀氣以保胃也。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傷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軟,其脈關上浮者。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注】痞硬虛邪而用大黃、黃連,能不起後人之疑耶?仲景使人疑處,正是妙處。蓋因後人未嘗細玩,不得其法,皆煎而服之,大悖其旨矣。觀乎用氣薄之麻沸湯漬大黃、黃連,須臾去滓,僅得其無形之氣,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氣味俱薄,不大瀉下。雖曰攻痞,而攻之之妙義無窮也。
附子瀉心湯,治傷寒表解,心下痞,惡寒汗出者。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炮去皮,別煮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白話文:
刪補名醫方論(七)
這個藥方包含五味藥材,先用水煎煮大黃、杏仁和葶藶,去除藥渣後,加入芒硝,再煮開一兩次,接著放入甘遂粉末,溫熱服用。如果排便順暢就停止服用,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加入兩合的白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水煮一丸,隔夜再服用,如果仍未排便,就再服一丸。
柯琴說:胸部是宗氣發出的地方,所以叫做氣海。氣屬陽,因此屬於太陽經的部位。氣是水的母親,氣清澈,水液就能順暢分布;氣熱,水液就會混濁壅塞。水液停留在胸部,津液就不能下行,無法滋潤腸胃,所以大便一定乾燥。水液無法輸送到膀胱,水道就會不通暢。大黃和芒硝能有效清除腸胃的熱邪,這個病雖然在胸部,但仍用這兩味藥為主要藥物,是因為熱邪在體內,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同時也要滋潤陽明的燥熱,這是「實則瀉其子」的方法。用來補膀胱的寒邪,也是用它所怕的來制約。加入甘遂的苦辛,就是要直接攻擊水液的凝結。
然而,水液凝結是因氣機不暢,必須佐以苦溫的杏仁,來疏通水中之氣,氣機暢通,水液自然就通利了。水液凝結也因氣熱,必須佐以大寒的葶藶,來清除氣分的熱邪,源頭清淨,水流自然清澈。如果胸中水液凝結還沒有影響到中焦,應該減輕藥力,再加入甘甜的白蜜來緩和藥性,讓藥性停留在胸中,隔夜再向下行,只是解除胸部的結滯,而能保護腸胃不受傷害,這也是用香甜的藥物來調和。
這個藥方是利水攻積的藥方,所以對於水腫、痢疾的初期非常有效。但必須看病人是否強壯,可以一次成功,如果平常體質虛弱,或久病不適合攻伐的,就要考慮到「虛虛」的戒律。
三物白散方,用來治療傷寒,屬於寒實結胸,沒有發熱症狀,以及胸膈寒實、痰水內結等症狀。
藥材包含桔梗(三分)、貝母(三分)、巴豆(去皮,炒黑,研成泥,一分)。
將桔梗、貝母研成粉末,再把巴豆放入臼中一起搗,用白開水送服。體質強壯的人服用一錢,虛弱的人減量服用。藥力在膈上會導致嘔吐,在膈下會導致腹瀉。如果沒有排便,喝一杯熱粥;如果腹瀉不止,喝一杯冷粥。
**說明:**這個藥方是治療寒實痰水結胸,是藥性非常猛烈的藥。主要以巴豆極辛辣的藥性,攻逐寒邪和水液,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無不被清除。佐以貝母來疏通胸部的凝結,用桔梗作為導引,引導巴豆去掃蕩胸中的邪氣。藥力在膈上會嘔吐,在膈下會腹瀉,使邪氣全部清除。然而只知道使用毒性強的藥物來攻邪,不衡量體質強弱,很少能善後,所以體質虛弱的人要減量服用。如果沒有排便,喝熱粥來促進藥效;如果腹瀉不止,喝冷粥來停止藥效。因為巴豆性熱,遇到熱就會加速作用,遇到冷就會停止。不用水而用粥的原因,是藉由穀物的精氣來保護腸胃。
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來治療傷寒病表證已解,心下痞悶,按壓感到不柔軟,脈象關部浮盛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用剛煮開的沸水兩升浸泡藥材,很快濾去藥渣,分溫兩次服用。
**說明:**痞硬虛邪,卻使用大黃和黃連,難道不會引起後人的疑惑嗎?仲景讓人疑惑的地方,正是其奧妙之處。是因為後人沒有仔細研究,不得其法,都用煎煮的方式服用,完全違背了它的旨意。看它使用氣味淡薄的沸水浸泡大黃和黃連,很快就濾去藥渣,只是取其無形的氣,而不是重視其有形的味道,是取其氣味淡薄,不會過度瀉下。雖然說是治療痞塞,但治療的奧妙無窮。
附子瀉心湯,用來治療傷寒病表證已解,心下痞悶,怕冷出汗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炮製去皮,另外煮汁,一枚)。
將大黃、黃連、黃芩三味藥材切碎,用剛煮開的沸水兩升浸泡,很快濾去藥渣,加入附子汁,分溫兩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