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

《刪補名醫方論》~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刪補名醫方論(一)

如遇血崩、血暈等證,四物不能驟補,而反助其滑脫,則又當補氣生血,助陽生陰長之理。蓋此方能補有形之血於平時,不能生無形之血於倉卒,能調陰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陰之本,為血分立法,不專為女科套劑也。王好古治婦女,不論內傷,外感、胎前、產後,隨證加二味於四物中,名曰六合,未免任意牽強。

聖愈湯,治一切失血過多,陰虧氣弱,煩熱作渴,睡臥不寧等證。

四物湯加人參、黃耆(一方去芍藥)。

上水煎服。

【集註】柯琴曰:經云: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故陽中無陰,謂之孤陽;陰中無陽,謂之死陰。朱震亨曰:四物皆陰,行天地閉塞之令,非長養萬物者也。故四物加知柏,久服便能絕孕,謂嫌於無陽耳。此方取參、耆配四物,以治陰虛血脫等證。蓋陰陽互為其根,陰虛則陽無所附,所以煩熱燥渴;氣血相為表裡,血脫則氣無所歸,所以睡臥不寧。

然陰虛元驟補之法,計在培陰以藏陽,血脫有生血之機,必先補氣,此陽生陰長,血隨氣行之理也。故曰: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此方得仲景白虎加人參之義而擴充者乎。前輩治陰虛,用八珍、十全,卒不獲效者,因甘草之甘,不達下焦,白朮之燥,不利腎陰,茯苓滲泄,礙乎生升,肉桂辛熱,動其虛火。此六味皆醇厚和平而滋潤,服之則氣血疏通,內外調和,合於聖度矣。

地骨皮飲,治陰虛火旺,骨蒸發熱,日靜夜劇者;婦人熱入血室,胎前發熱者。

四物湯加地骨皮、牡丹皮(各三錢)。

水煎服。

【集註】柯琴曰:陰虛者陽往乘之,發熱也。當分三陰而治之。陽邪乘入太陰脾部,當補中益氣以升舉之,清陽復位而火自熄也。若乘入少陰腎部,當六味地黃丸以對待之,壯水之主而火自平也。乘入厥陰肝部,當地骨皮飲以涼補之,血有所藏而火自安也。四物湯為肝家滋陰調血之劑,加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腎,補其母也;加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涼心,瀉其子也。二皮涼而不潤,但清肝火不傷脾胃,與四物加知柏之濕潤而苦寒者不同也。

故逍遙散治肝火之鬱於本臟者也,木鬱達之,順其性也;地骨皮飲,治陽邪之乘於肝臟者也,客者除之,勿縱寇以遺患也。二方皆肝家得力之劑。

犀角地黃湯,治熱傷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生地黃,白芍,牡丹皮

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熱服。

【注】吐血之因有三:曰勞傷,曰努傷,曰熱傷。勞傷以理損為主,努傷以去瘀為主,熱傷以清熱為主。熱傷陽絡則吐衄,熱傷陰絡則下血。是湯治熱傷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涼血以生新血,白芍斂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雖曰止血,而實去瘀。

白話文:

刪補名醫方論(一)

如果遇到血崩、血暈等症狀,不能馬上用四物湯來補,反而會加速血液流失。這時應該補氣生血,幫助陽氣生長陰氣的道理。因為四物湯只能在平常補充有形的血液,無法在緊急情況下產生無形的血液,它能調理陰經中的血液,但不能培養真正的陰氣根本。這個方子是為血分立法,不只是單純為婦科病設計的。王好古治療婦女疾病,不論內傷、外感、懷孕前、生產後,都隨症狀在四物湯中加兩味藥,稱為六合湯,未免有些隨意牽強。

聖愈湯,治療各種失血過多、陰虛氣弱、煩躁發熱、口渴、睡不安穩等症狀。

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有的方子會去掉芍藥)。

用水煎服。

**【集註】**柯琴說:醫經上說:陰在內,是陽的守護;陽在外,是陰的使者。所以陽中沒有陰,就叫孤陽;陰中沒有陽,就叫死陰。朱震亨說:四物湯都是陰性的藥物,是執行天地閉塞的命令,不是用來生長萬物的。所以四物湯加上知母、黃柏,長期服用會導致不孕,是因為它偏於無陽。這個方子用人參、黃耆搭配四物湯,是用來治療陰虛血脫等症狀。因為陰陽互為根本,陰虛則陽氣沒有依附,所以會煩躁發熱口渴;氣血互為表裡,血脫則氣無所歸,所以會睡不安穩。

但陰虛不能馬上用補的方法,要先培養陰氣以涵藏陽氣。血脫也有產生新血的機制,必須先補氣,這是陽氣生長陰氣,血隨氣行的道理。所以說:陰虛就會沒有氣,沒有氣就會死亡。這個方子是吸收了張仲景白虎加人參湯的意義而加以擴充的。以前的人治療陰虛,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結果效果不佳,是因為甘草的甘味無法到達下焦,白朮的燥性不利於腎陰,茯苓的滲濕會阻礙氣機的升發,肉桂的辛熱會引動虛火。而這個方子中的六味藥性都醇厚平和而滋潤,服用後氣血會疏通,內外會調和,符合聖賢的標準。

地骨皮飲,治療陰虛火旺、骨蒸發熱、白天安靜晚上發熱加重;婦女熱邪侵入血室、懷孕時發熱。

四物湯加上地骨皮、牡丹皮(各三錢)。

用水煎服。

**【集註】**柯琴說:陰虛就會導致陽氣上乘,產生發熱。應該按照三陰經絡來治療。如果陽邪侵入太陰脾經,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升舉,清陽之氣恢復正常位置,火自然就會熄滅。如果侵入少陰腎經,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應對,使腎水強大而火自然會平息。如果侵入厥陰肝經,應該用地骨皮飲來涼補,使血有所藏匿,火自然會安定。四物湯是肝經滋陰調血的藥方,加上地骨皮來清除肝腎的虛火以安腎,這是補其母;加上牡丹皮來清除心神之火以涼心,這是瀉其子。地骨皮、牡丹皮性涼而不滋潤,只是清肝火而不傷脾胃,與四物湯加知母黃柏的濕潤苦寒有所不同。

所以逍遙散是治療肝火鬱結在本臟的,讓木氣疏達,順應它的本性;地骨皮飲是治療陽邪侵入肝臟的,把外來的邪氣除去,不要讓它遺留後患。這兩個方子都是治療肝病有力的藥劑。

犀角地黃湯,治療因熱邪導致的吐血、流鼻血、便血,婦女的血崩、赤淋。

生犀角、生地黃、白芍、牡丹皮。

以上四味藥,先用生地黃、白芍、牡丹皮煎煮,去渣,加入犀角汁,趁熱服用。

**【注】**吐血的原因有三種:勞傷、努傷、熱傷。勞傷以調理損傷為主,努傷以去除瘀血為主,熱傷以清除熱邪為主。熱邪傷害陽經就會吐血、流鼻血,傷害陰經就會下血。這個湯是治療熱傷的,所以用犀角來清除心火的根本,生地來涼血以產生新血,白芍來收斂血液以停止血液妄行,丹皮來破瘀血以驅逐瘀滯。這個方子雖然說是清火,但實際上是在滋陰;雖然說是止血,但實際上是在去除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