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

《刪補名醫方論》~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刪補名醫方論(五)

桂苓甘術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桂

苓甘術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朮(三兩),甘草(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集註】趙良曰:《靈樞》謂心胞絡之脈動則病胸脅支滿者,謂痰飲積於心胞,其病則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飲阻其胸中之陽,不能布精於上也。茯苓淡滲,遂飲出下竅,因利而去,故用以為君。桂枝通陽輸水走皮毛,從汗而解,故以為臣。白朮燥濕,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滿。

甘草補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夫短氣有微飲,此水飲停蓄,呼吸不利而然也。《金匱》並出二方,妙義益彰。呼氣之短,用苓桂朮甘湯之輕清以通其陽,陽化氣則小便能出矣。吸氣之短,用腎氣丸之重降以通其陰,腎氣通則關門自利矣。

【按】風水,陽水也;石水,陰水也。陽水多實,陰水多虛。陽水在上,故多喘,陰水在下,故多滿。所以治陽水用散用攻,治陰水用溫用補。然陰中必有陽,此方治陰水在陽而上者也,腎氣丸治陰水之在陰而下者也。於此推之,陽中亦必有陰,故有小青龍湯、五苓散之治法也。

今舉世不分陰陽虛實,皆以金匱腎氣湯治之,服之不效,終不改轍,每至吐血而死,良可嘆也。

疏鑿飲子,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羌活,秦艽,檳榔,大腹皮,商陸,茯苓皮,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等分)

加姜皮,水煎服。

【注】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若水飲阻於內,風寒束於外,則三焦之氣化不行,上焦之如霧,中焦之如漚,同為下焦之如瀆也。以致水氣外泛,皮膚作腫,內停腹裡作脹,上攻喘咳嘔逆,下蓄小便不利,種種諸證,而治法總不外乎表裡也。小青龍湯、真武湯、越婢湯、五苓散、疏鑿飲子五方,皆治有水氣兼表裡證之藥也。

小青龍湯治表裡寒實,中有水氣。真武湯治里有虛寒,中兼水氣。二證俱內不作脹,外不作腫,故一以麻、桂輩散寒以行水;一以薑、附輩溫寒以制水也。越婢湯治表裡實熱,中有水氣,五苓散治表裡虛熱,中有水氣。故一以麻黃、石膏,散膚之水,清肌之熱,以消腫也;一以桂、苓、朮、澤,解肌表熱,利所停水,以止吐也。疏鑿飲子治表裡俱實,不偏寒熱而水濕過盛,遍身水腫喘脹便秘者。

故以商陸為君,專行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從皮膚而散;佐檳榔、赤豆、椒目、澤瀉、木通,行在裡之水,從二便而出。上下、內外,分消其勢,亦猶神禹疏鑿江河之意也。至於越婢湯加半夏者,因喘氣上逆,用之降逆也,加附子者,因汗出惡風,散表固陽也。

白話文:

桂苓甘術湯:這個方子治療胸腔下方有痰飲積聚,導致胸部和肋骨之間脹滿不適,以及頭暈目眩的症狀。也說,如果出現呼吸短促,且體內有少量水飲,應該通過小便來排除,這時就可以用桂苓甘術湯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也可以考慮用腎氣丸。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朮(三兩)、甘草(三兩)。

將這四味藥加六升水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溫服。服藥後,小便就會順暢。

**解說:**趙良說,《靈樞》提到,心包絡的脈動出現異常,就會導致胸脅脹滿,這是因為痰飲積聚在心包的緣故。頭暈目眩則是因為痰飲阻礙胸腔中的陽氣,使陽氣無法上升滋養頭部。茯苓具有滲濕利水的功效,使水飲從下竅排出,所以用它作為主藥。桂枝可以疏通陽氣,並將水液輸送到皮膚表面,通過發汗來排出,所以作為輔藥。白朮可以燥濕,輔助茯苓消除痰飲,去除胸脅脹滿。甘草則可以補益脾胃,輔助桂枝來建立脾胃功能,從而制約水邪。呼吸短促且有少量水飲,是因為水飲停留在體內,導致呼吸不順暢。《金匱要略》同時提出了這兩個方子,更顯其中深意。呼氣困難時,可以使用桂苓甘術湯這種藥性輕清的方子來疏通陽氣,陽氣運化正常,小便自然就能排出。吸氣困難時,可以使用腎氣丸這種藥性重濁的方子來疏通陰氣,腎氣運行正常,小便就會通暢。

**總結:**風水病屬於陽水,石水病屬於陰水。陽水多屬實證,陰水多屬虛證。陽水病位在上,所以多表現為喘息,陰水病位在下,所以多表現為腹部脹滿。因此,治療陽水要用發散或攻下的方法,治療陰水則要用溫補的方法。但是,陰證之中也必然存在陽氣,這個方子就是用來治療陰水病位在陽且偏上的情況,而腎氣丸則是用來治療陰水病位在陰且偏下的情況。由此推論,陽證之中也必然存在陰氣,所以有小青龍湯、五苓散的治療方法。現在很多人不區分陰陽虛實,都用腎氣湯來治療,結果不見效,也不改變治療方法,最終導致吐血而死,實在可悲。

**疏鑿飲子:**這個方子治療全身水腫、呼吸喘促、口渴、大小便不通暢的症狀。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羌活、秦艽、檳榔、大腹皮、商陸、茯苓皮、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等分),再加上生薑皮,用水煎服。

解說:《黃帝內經》說,三焦是負責疏通水道的器官,水液都由此而出。如果水飲阻滯在體內,又加上風寒束縛在外,就會導致三焦的氣化功能失常,上焦的氣化功能如同霧氣一般,中焦的氣化功能如同水泡一般,一同導致下焦的氣化功能像溝渠一樣阻塞。這樣就會導致水氣外溢,引起皮膚水腫,水停留在腹部導致腹脹,向上侵犯導致喘咳嘔吐,向下蓄積導致小便不通暢等一系列症狀。治療的總原則是不離表裡同治。小青龍湯、真武湯、越婢湯、五苓散、疏鑿飲子這五個方子,都是治療體內有水氣兼有表證或裡證的方子。小青龍湯治療體內有水氣兼有表裡寒實證,真武湯治療體內有水氣兼有裡虛寒證。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體內不脹滿,體表也不腫脹,所以一個用麻黃、桂枝等藥來散寒行水,一個用乾薑、附子等藥來溫陽化水。越婢湯治療體內有水氣兼有表裡實熱證,五苓散治療體內有水氣兼有表裡虛熱證。所以一個用麻黃、石膏來發散皮膚的水氣,清除肌肉的熱邪,以達到消腫的目的;一個用桂枝、茯苓、白朮、澤瀉來解除肌表的熱邪,利掉體內停留的水液,以達到止吐的目的。疏鑿飲子則是用來治療表裡俱實,沒有偏寒偏熱,但體內水濕過盛,導致全身水腫,喘脹,大小便不通暢的症狀。

因此,用商陸作為主藥,專門來疏通行走體內的水液。用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來輔助,疏通體表的水液,使其從皮膚排出;用檳榔、赤小豆、椒目、澤瀉、木通來輔助,疏通體內的水液,使其從大小便排出。上下內外,分消水勢,就像大禹疏通江河一樣。至於越婢湯加半夏,是因為喘氣上逆,用來降逆;加附子,是因為出汗惡風,用來散表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