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補名醫方論》~ 卷四 (5)
卷四 (5)
1. 刪補名醫方論(四)
蓋肝為藏血之臟,補血即所以補肝也。而妙在瀉肝之劑,反作補肝之藥,寓有戰勝撫綏之義矣。
左金丸,治肝臟火實,左脅作痛。
黃連(炒,六兩),吳茱萸(湯泡,一兩)
上為末,作丸。
【集註】胡天錫曰:此瀉肝火之正劑。肝之治有數種:水衰而木無以生,地黃丸,乙癸同源是也;土衰而木無以植,參苓甘草劑,緩肝培土是也;本經血虛有火,用逍遙散清火;血虛無水,用四物湯養陰。至於補火之法,亦下同乎腎;而瀉火之治,則上類乎心。左金丸獨用黃連為君,從實則瀉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勢;吳茱萸從類相求,引熱下行,並以辛燥開其肝鬱,懲其捍格,故以為佐。然必本氣實而土不虛者,庶可相宜。
左金者,木從左而制從金也。
瀉青丸,治肝火風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目赤腫痛,及小兒急驚抽搐。
龍膽草,山梔,大黃(酒蒸),川芎,當歸,羌活,防風
等分,蜜丸,竹葉湯下。
【注】龍膽草直入肝經,以瀉其火,佐梔子、大黃,使其所瀉之火,從大、小二便而出,是治火之標也。肝主風,風能生火,治肝不治風,非其治也。故用羌活、防風散肝之風,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質喜滋,故用當歸之濡以潤之。
是於瀉肝之中,寓有養肝之意。瀉肝者,瀉肝之病也;養肝者,悅肝之神也。蓋肝木主春,乃陽升發動之始,萬物生化之源,不可傷也。
當歸龍薈丸,治肝經實火,頭運目眩,耳聾耳鳴,驚悸搐溺,躁擾狂越,大便秘結,
小便澀滯,或胸脅作痛,陰囊腫脹,凡屬肝經實火,皆宜服之。
當歸(一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龍膽草(一兩),梔子仁(一兩),大黃(五錢),蘆薈(五錢),青黛(五錢),木香(二錢五分),黃柏(一兩),麝香(另研,五錢)
上為末,炒神麯,糊丸。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集註】汪昂曰:肝木為生火之本,肝火盛則諸經之火相因而起,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當歸、蘆薈、龍膽草、青黛直入本經氣血兩途,先平其甚者,而諸經之火,無不漸平矣,佐以黃芩瀉肺火,黃連瀉心火,黃柏瀉腎火,大黃瀉腸胃火,梔子瀉三焦火,備舉大苦大寒而直折之,使上、中、下三焦之火,悉從大、小二便利出。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調氣開竅靈通周至也。
然非實火不可輕投。
越婢加半夏湯,治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五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沫,內藥,取三升,分溫三服。
小青龍加石青湯,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
白話文:
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所以補血其實就是補肝。而奇妙的是,有時瀉肝火的藥反而能起到補肝的作用,這其中蘊含著既要戰勝病邪,又要安撫正氣的道理。
左金丸,是治療肝臟火氣旺盛,導致左邊脅肋疼痛的藥方。
- 黃連(炒過,六兩)
- 吳茱萸(用熱水泡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藥丸。
【集註】胡天錫說:這是瀉肝火的正統方劑。治療肝病有很多種方法:像是腎水不足導致肝木無法生長,用六味地黃丸,這是從乙癸同源的角度治療;脾土虛弱導致肝木無法紮根,用參苓白朮散,這是緩解肝氣、培補脾土的方法;如果肝經血虛有火,用逍遙散清熱;如果血虛且沒有津液滋養,用四物湯養陰。至於補肝火的方法,也與補腎陽相似;而瀉肝火的方法,則與瀉心火類似。左金丸單獨使用黃連作為主要藥材,是從實則瀉其子(肝火)的角度,直接壓制上炎的火勢;再用吳茱萸引導熱往下行,同時用辛辣燥烈的藥性打開肝氣的鬱結,懲戒其抗拒之氣,所以作為輔助藥。但必須是本身氣血旺盛,脾胃沒有虛弱的人,才適合使用。
左金的意思是,肝木從左邊升發,而用金來克制它。
瀉青丸,是治療肝火風熱,導致不能安睡、容易驚恐發怒、眼睛紅腫疼痛,以及小孩急驚風抽搐的藥方。
- 龍膽草
- 山梔子
- 大黃(用酒蒸過)
- 川芎
- 當歸
- 羌活
- 防風
將以上藥材等分,用蜂蜜製成藥丸,用竹葉湯送服。
【注】龍膽草直接進入肝經,瀉肝火,再用梔子、大黃輔助,讓瀉出的火從大小便排出,這是治標的方法。肝主風,風能生火,所以治療肝病不處理風邪,就不是根本的治療方法。因此使用羌活、防風來疏散肝風,也就是疏散肝火,這是治本的方法。肝的特性是需要疏散,所以用川芎的辛散來疏散它;肝的本質需要滋潤,所以用當歸的滋潤來濡養它。
這是於瀉肝火的同時,也含有養肝的意涵。瀉肝火,是治療肝的病邪;養肝,是安養肝的神氣。因為肝木主春季,是陽氣升發的開始,是萬物生化的源頭,所以不可損傷。
當歸龍薈丸,是治療肝經實火,導致頭暈目眩、耳聾耳鳴、驚悸抽搐、煩躁不安、行為狂亂、大便秘結、小便不暢,或胸脅疼痛、陰囊腫脹,凡是屬於肝經實火的症狀,都適合服用。
- 當歸(一兩)
- 黃連(一兩)
- 黃芩(一兩)
- 龍膽草(一兩)
- 梔子仁(一兩)
- 大黃(五錢)
- 蘆薈(五錢)
- 青黛(五錢)
- 木香(二錢五分)
- 黃柏(一兩)
- 麝香(另外研磨,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炒過的麥芽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集註】汪昂說:肝木是產生火的根本,肝火旺盛,會導致其他經絡的火也跟著起來,引起的疾病不止一種。所以用當歸、蘆薈、龍膽草、青黛,直接進入肝經的氣血兩方面,先平息最嚴重的火,其他經絡的火自然就會慢慢平息。再用黃芩瀉肺火,黃連瀉心火,黃柏瀉腎火,大黃瀉腸胃火,梔子瀉三焦火,運用大量苦寒的藥材直接壓制,使上、中、下三焦的火,全部從大小便排出。再稍微加入木香、麝香,是為了調暢氣機,開竅通絡,使藥效更為全面。
但必須是實火才能輕易使用。
越婢加半夏湯,是治療咳嗽、呼吸急促、氣喘的症狀;這是肺脹的表現,患者呼吸急促,眼睛像要脫出來,脈象浮大。
- 麻黃(六兩)
- 石膏(半斤)
- 生薑(三兩)
- 甘草(二兩)
- 半夏(半升)
- 大棗(十五枚)
將以上六味藥材,用水六升煎煮,先煮麻黃,去掉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溫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是治療肺脹,咳嗽、呼吸急促、煩躁不安、氣喘,脈象浮,而且心下有水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