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

《刪補名醫方論》~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刪補名醫方論(三)

栝蔞桂枝湯,治太陽證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此湯主之。

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汁,汗不出,食頃須啜熱粥發之。

【集註】喻昌曰:傷寒方中,治項背𠘧𠘧,用桂枝加葛根湯矣。彼之汗出惡風,其邪在表,而此之太陽證,罔不具備,其邪之亦在於表可知也。但以脈之沉遲,知其在表之邪為津液內竭所召,不當從風寒之表法起見,故不用葛根之發表解肌,改用栝蔞根之味苦入陰,擅生津液之長者為君,加之桂枝和營衛、養筋脈而治其痙,乃變表法為和法也。然既君以栝蔞根當增之,桂枝為臣當減之。

水解散,治天行時氣初起,頭痛,壯熱等疫。

大黃(四兩),白芍(二兩),黃芩,甘草(炙),桂心,麻黃(各三兩)

上為粗末,每撮一兩,水煎服。汗下不再服。

二聖救苦丹

川大黃(生,一斤),皂角(豬牙者,去皮弦,微炒,四兩)

上為末,和勻,水泛為丸,每服三錢,無根水下。弱者減服。

【注】天行時氣,即四時不正之氣,感而為病者,初不名疫也。因病氣互相傳染,老幼相似,沿門闔境而共病之,故曰:天行時氣也。然此疫氣從鼻而入,一受其邪,臟腑皆病,若不急逐病出,則多速死。急逐之法,非汗即下,故古人治疫之方,以下為主,以汗次之,是為病尋出路也。

此二方,一以治冬疫,一以治春疫。冬疫多寒,春疫多熱。多寒者宜水解散,方中用麻、桂、芍,草發營衛之汗,大黃,黃芩瀉疫毒之邪。多熱者宜救苦丹,方中用皂角開竅而發表,大黃瀉火而攻裡,使毒亦從汗下而出也,二方審而用之,治疫之大法可類推矣。

天水散(一名益無散一名六一散),治夏時中暑,熱傷元氣,內外俱熱,無氣以動,煩渴

欲飲,腸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積聚水蓄,裡急後重,暴注下迫者宜之。

桂府滑石(水飛,六兩),甘草(一兩),辰砂(三錢)

上為細末,新汲水一碗,調服三錢。

【集註】柯琴曰:元氣虛而不支者死,邪氣盛而無制者亦死。今熱傷元氣,無氣以動,斯時用參、耆以補氣,則邪愈甚;用芩、連以清熱,則氣更傷。惟善攻熱者,不使敗人元氣;善補虛者,不使助人邪氣,必得氣味純粹之品以主之。

滑石稟土中衝和之氣,行西方清肅之令,秉秋金堅重之形,寒能勝熱,甘不傷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異於石膏之凝滯,能上清水原,下通水道,盪滌六腑之邪熱從小便而泄。炙甘草稟草中衝和之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

白話文:

栝蔞桂枝湯:治療太陽病各種症狀都出現,身體僵硬、緊繃,但脈象反而沉緩遲滯,這是因為肌肉痙攣。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藥方組成: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服用方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九升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溫服。喝藥後如果微微出汗,就不要再繼續喝。如果沒有出汗,過一會兒再喝點熱粥來幫助發汗。

註解:喻昌說:傷寒方中,治療後頸背部僵硬、緊繃,會使用桂枝加葛根湯。那個情況是出汗又怕風,病邪在表。這個方子的太陽病症狀也都很明顯,病邪也是在體表。但這個方子的脈象是沉緩遲滯,表示體表的邪氣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而引起的,不應該用針對風寒在表的發散方法來治療。因此,不用葛根來發散解肌,改用味道苦的栝蔞根,它能夠滋生津液,以它為主要藥材。加上桂枝來調和營衛、滋養筋脈,治療肌肉痙攣。這是將原本發散的方法,改為調和的方法。既然用栝蔞根為主,應該增加它的用量;桂枝為輔,則應該減少用量。

水解散:治療流行性疾病剛開始時,出現頭痛、高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四兩,白芍二兩,黃芩、炙甘草、桂心、麻黃各三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一兩,用水煎服。服藥後如果發汗或排便,就不需要再服用。

二聖救苦丹

藥方組成:生川大黃一斤,皂角(選擇豬牙皂角,去除外皮和筋,稍微炒過)四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水調和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用沒有煮過的水送服。體質虛弱的人要減量服用。

註解:天行時氣,就是指四時不正的氣候,人受其影響而生病。剛開始的時候,並不稱之為疫病。因為疾病會互相傳染,無論老幼都感染類似的症狀,整個地區的人都同時生病,所以稱之為「天行時氣」。這種疫病是從鼻子進入體內,一旦感染,五臟六腑都會生病。如果不及時將病邪排出,很多人會很快死亡。緊急處理的方法,不是發汗就是通便。所以古代治療疫病的藥方,以通便為主,發汗為輔,這樣是為了讓病邪有出路。

以上這兩個方子,一個用來治療冬天的疫病,一個用來治療春天的疫病。冬天的疫病多為寒性,春天的疫病多為熱性。寒性疫病適合用水解散,方中使用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來發散營衛之汗,用大黃、黃芩來瀉掉疫毒。熱性疫病適合用救苦丹,方中使用皂角來開竅發散,用大黃來瀉火、攻下,讓毒邪從汗液和糞便排出。這兩個方子要仔細分辨後使用,治療疫病的大致原則可以由此推導。

天水散(又名益無散或六一散):治療夏天中暑,熱邪傷了元氣,導致身體內外都感到發熱,沒有力氣活動,煩躁口渴,想喝水,腸胃乾燥。這個藥方也能夠催生、下奶,治療體內積水,裡急後重,腹瀉不止。

藥方組成:桂府滑石(用水飛過,六兩),甘草(一兩),辰砂(三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新汲取的水調服三錢。

註解:柯琴說:元氣虛弱不能支持身體就會死亡,邪氣過盛無法控制也會死亡。現在因為熱邪傷了元氣,沒有力氣活動,這時候用人參、黃耆來補氣,會讓邪氣更盛;用黃芩、黃連來清熱,又會讓元氣更傷。只有那些既能驅除熱邪,又不傷害元氣;既能補虛,又不助長邪氣的藥材才能使用。必須選用藥性純粹的藥材為主。

滑石具有土的平和之氣,能順應西方肅殺的氣息。它有秋金的堅固之形,性寒可以驅除熱邪,味甘不傷害脾胃。它含有天地之精華,具有流動的特性,不同於石膏的凝滯。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將六腑的邪熱從小便排出。炙甘草具有草木的平和之性,可以調和身體內外,止渴生津。用它來輔助,可以保護元氣、瀉掉虛火,這樣五臟就能夠自然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