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補名醫方論》~ 卷三 (3)
卷三 (3)
1. 刪補名醫方論(三)
水煎服。
【注】經曰: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者,內居營衛,營衛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此謂虛邪賊風之中人也。營衛虛則其人深,久留髮為偏枯、半身不遂也。營衛實則其人淺,即作經脈偏痛、風痹病也。八風、五痹之病,營衛實者,則以續命湯、換骨丹發其營衛之邪。
風靡。偏枯之病,是營衛虛,則當以此湯補其營衛之虛也。故君黃耆以補衛,臣桂、芍以補營,佐薑、棗補而兼通,以和營衛也。此方乃小建中湯之變制,加黃耆減甘草、飴糖者,是其意在補外,而不在補中也。若左半身不遂,則加當歸以補血;右半身不遂,則倍黃耆以補氣;手軟倍桂枝;足軟加牛膝;筋軟加木瓜;骨軟加虎骨;元氣虛加人參;陽氣虛加附子;在臨證者消息之。久久服之,無不應也。
如外風邪盛,則又當從事乎羌活愈風湯,補而散之可也。
羌活愈風湯,治年近四旬,營衛不足,肝腎虛弱,風中經絡。精神恍惚,語言不清,半
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無力;或手足枯瘦浮腫,或手足筋攣不收。一切風病稍愈之後,調理俱宜此方。及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用,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口眼跳動,若不預防調治,三年之內,風病必生,亦宜服之。
羌活,甘草(炙),防風,黃耆,蔓荊子,地骨皮,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知母,甘菊花,薄荷,枸杞,當歸,獨活,白芷,杜仲,秦艽,柴胡,半夏(制),厚朴(薑製),熟地黃,防己(以上各二兩),芍藥,黃芩,白茯苓(各三兩),石膏,生地,蒼朮(各四兩),官桂(一兩),前胡(二兩)
上每服一兩,水二盞,煎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如遇天陰,加生薑三片,臨臥再煎,滓俱要,食遠空心服。
清熱化痰湯,治中風痰熱,神氣不清,舌強難言。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橘紅,半夏,麥冬,石菖蒲,枳實,木香,竹茹,黃芩,黃連,南星
水煎,加竹瀝。薑汁服。
【注】中風有內生、外中二因。內生則因胃濁生痰,志極動火;外中則因形氣不固,感召風邪。所以內生者,病必痰迷不語,火發神昏。外中者,病必筋骨不用,口眼歪斜。單發者易治,同發者難愈。然此病之來,必有先兆。如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無力,或肌肉微掣,此營衛受邪,外中之先兆也。
如上盛下虛,頭眩腳軟,神短忽忽,言語失常,此痰火將發,內生之先兆也。醫方中預防外中、內生之劑甚多,皆不若羌活愈風,清熱化痰二方均以補正為主,除邪次之。故羌活愈風,以十全大補湯為君劑;清熱化痰,以六君子湯為君劑也。羌活愈風湯,用人參、苓、草以補氣,歸、地、芍藥以補血,黃耆、桂枝以扶衛,麻黃、芎藭以調營。濕盛則筋骨痿軟,故佐蒼、半,防己以除之。
白話文:
水煎服藥。
【說明】《黃帝內經》說:「虛弱的邪氣侵入身體一半,如果侵入深層,就會進入營衛之中。營衛虛弱,真氣就會離開,只有邪氣獨留,就會發病成為半身不遂。如果邪氣侵入較淺,就會導致經脈偏痛。這說的是虛弱的邪氣像盜賊一樣侵入人體。營衛虛弱的人,邪氣會侵入較深,久留下來就形成半身不遂。營衛強盛的人,邪氣侵入較淺,就會造成經脈偏痛、風痹等疾病。對於八風、五痹的病症,營衛強盛的人,可以用續命湯、換骨丹來發散營衛中的邪氣。」
風邪侵襲導致的半身不遂,是因為營衛虛弱,應當用這個湯來補養虛弱的營衛。所以用黃耆作為主藥來補衛氣,用桂枝、芍藥作為輔助藥來補營血,用薑、棗作為佐藥來補養兼通暢,以調和營衛。這個方子是小建中湯的變方,增加了黃耆,減少了甘草和飴糖,是因為其重點在於補養體表,而不是補養脾胃。如果左半身不遂,就加當歸來補血;右半身不遂,就加倍黃耆來補氣;手軟就加倍桂枝;腳軟就加牛膝;筋軟就加木瓜;骨軟就加虎骨;元氣虛就加人參;陽氣虛就加附子。這些在臨床上要根據情況變化。長期服用,沒有不見效的。
如果外感風邪嚴重,就應當使用羌活愈風湯,用補益兼發散的方法來治療。
羌活愈風湯,治療年近四十,營衛不足,肝腎虛弱,風邪侵入經絡的病症。症狀有精神恍惚,說話不清,半身不遂,手腳麻木,筋骨無力;或者手腳枯瘦浮腫,或者手腳筋攣拘緊。一切風病稍有好轉之後,調理都適合用這個方子。以及剛開始覺得大拇指、食指麻木不靈活,手腳無力,或者肌肉輕微抽動,口眼跳動,如果不提前預防調理,三年之內必定會發生風病,也適合服用這個方子。
藥材組成:羌活、炙甘草、防風、黃耆、蔓荊子、地骨皮、川芎、細辛、枳殼、人參、麻黃、知母、甘菊花、薄荷、枸杞、當歸、獨活、白芷、杜仲、秦艽、柴胡、製半夏、薑製厚朴、熟地黃、防己(以上各二兩),芍藥、黃芩、白茯苓(各三兩),石膏、生地、蒼朮(各四兩),官桂(一兩),前胡(二兩)。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去除藥渣,空腹溫服。如果遇到陰天,加生薑三片,睡前再煎一次,藥渣也要服用,飯後空腹時服用。
清熱化痰湯,治療中風痰熱,神志不清,舌頭僵硬難以說話。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橘紅、半夏、麥冬、石菖蒲、枳實、木香、竹茹、黃芩、黃連、南星。
使用方法:用水煎服,加入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
【說明】中風有內生和外感兩種原因。內生是因為脾胃虛弱生痰,情緒過度激動導致火熱;外感是因為身體防禦功能不強,感受風邪。所以內生中風的症狀必然是痰迷心竅,說不出話,火熱上炎導致神志昏迷。外感中風的症狀必然是筋骨無力,口眼歪斜。單獨發生的容易治療,同時發生的難以治癒。但是這種疾病的發生,必然有先兆。比如大拇指、食指麻木不靈活,或者手腳無力,或者肌肉輕微抽動,這是營衛受邪,外感中風的先兆。
如果出現上盛下虛,頭暈腳軟,精神恍惚,說話不正常,這是痰火將要發作,內生中風的先兆。醫書中預防外感、內生中風的方劑有很多,都不如羌活愈風湯和清熱化痰湯,這兩個方子都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所以羌活愈風湯以十全大補湯作為主方;清熱化痰湯以六君子湯作為主方。羌活愈風湯,用人參、茯苓、甘草來補氣,當歸、熟地、芍藥來補血,黃耆、桂枝來扶正衛氣,麻黃、川芎來調和營血。濕邪旺盛則導致筋骨痿軟,所以佐以蒼朮、半夏、防己來去除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