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補名醫方論》~ 卷二 (6)
卷二 (6)
1. 刪補名醫方論(二)
精者屬癸,陰水也,靜而不走,為腎之體;尿者屬壬,陽水也,動而不居,為腎之用。是以腎主五液,若陰水不守,則真水不足,陽水不流,則邪水泛行。故君地黃以密封蟄之本,即佐澤瀉以疏水道之滯也。然腎虛不補其母,不導其上源,亦無以固封蟄之用。山藥涼補,以培癸水之上源,茯苓淡滲,以導壬水之上源。
加以茱萸之酸溫,藉以收少陽之火,以滋厥陰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陰之火,還以奉少陽之氣也,滋化源,奉生氣,天癸居其所矣。壯水制火,特其一端耳。
【按】五行皆一,惟火有二,君火、相火也。君火為心經之火,君主一身之火也。相火為腎中之火,宣布一身之火也。使君火無相火,則不能宣布諸火,以奉生身之本,相火無君火,則不能君主諸火,以制其妄行之災,故李杲立「內傷勞倦,火乘土位」之論,以心火有餘,用升陽氣、瀉陰火硃砂安神等藥,而未及心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已有歸脾、養心等方也。
震亨立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以腎火有餘,用補陰、補天等藥,而未及腎火之不足者,以前人己有腎氣、桂附地黃湯丸也,依本方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地黃丸,治兩尺脈弱,相火不足,虛羸少氣,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者是也。加黃柏、知母,名知柏地黃丸,治兩尺脈旺,陰虛火動,午熱骨痿,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者是也。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若陰陽偏勝,則疾病叢生。夫腎取象乎坎,陽藏於陰之藏也。不獨陰盛陽衰,陽畏其陰而不敢附,即陰衰陽盛,陰難藏陽亦無可依,雖同為火不歸原,而其為病則異也。故於腎藥中加桂、附,壯陽勝陰,使陽無所畏,而自歸原矣。加知柏補陰秘陽,使陽有所貯,而自歸藏矣。
世人但知以桂、附引火歸原,不知以知、柏平陰秘陽,舉世皆蒙其誤,故震亨特立補陰之論,以闢以火濟火之非。而未達其旨者,從而誹之,良可嘆也。
八味地黃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
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漩尿等證。
熟地黃(九蒸為度,搗膏,八兩),乾山藥(四兩),山萸肉(四兩),白茯苓,丹皮,澤瀉(各三兩),肉桂,附子(各一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註】趙獻可曰:君子觀象於坎,而知腎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陽易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熄則盛夏不熱。是方也,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潤之品,所以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潤之物,能於水中補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養,則腎氣復矣。
白話文:
精,屬於癸水,是陰性的水,它安靜而不流動,是腎臟的本質;尿,屬於壬水,是陽性的水,它活動而不停滯,是腎臟的功能。所以說,腎臟主管體內各種液體,如果陰性的精水不能固守,那麼真正的水液就會不足;陽性的尿液不能正常流動,那麼邪水就會到處泛濫。因此,用熟地黃來鞏固腎精的根本,同時佐以澤瀉來疏通水道的阻滯。然而,腎虛如果沒有補養腎的母體,沒有疏導腎的源頭,就無法鞏固腎精的固守作用。用山藥甘涼來滋補癸水的源頭,用茯苓淡滲來疏導壬水的源頭。
再加入茱萸的酸溫,來收斂少陽的火氣,滋養厥陰的精液。用丹皮的辛寒,來清除少陰的火氣,並以此奉養少陽的氣機。這樣,就能滋養化生之源,奉養生命之氣,使腎精安居其位。用滋養腎水來制約火氣,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按語】五行(金木水火土)都是一體的,只有火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君火是指心經的火,是統領全身的火。相火是指腎中的火,它向全身宣散火氣。如果沒有相火,君火就不能向全身宣散火氣,來奉養生命的根本;如果沒有君火,相火就不能統領全身的火,來制約火的妄動。所以李杲提出「內傷勞倦,火乘土位」的理論,認為是心火過旺,要用升陽氣、瀉陰火的藥物,如硃砂安神等。但他沒有提到心火不足的情況,因為前人已經有歸脾湯、養心湯等方劑來治療心火不足了。
朱震亨提出陽氣常常有餘,陰液常常不足的理論,認為是腎火過旺,要用滋陰、補腎的藥物。但他沒有提到腎火不足的情況,因為前人已經有腎氣丸、桂附地黃丸等方劑來治療腎火不足了。在本方(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附子、肉桂,就成為桂附地黃丸,可以治療兩尺脈(腎脈)虛弱,相火不足,身體虛弱消瘦,氣短乏力的情況,這就是王冰所說的「補益火的根源,來消除陰寒的遮蔽」。在本方(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黃柏、知母,就成為知柏地黃丸,可以治療兩尺脈(腎脈)強旺,陰虛火旺,午後發熱,骨骼痿弱的情況,這就是王冰所說的「強壯腎水的功能,來制約過盛的陽火」。經書上說:「陰陽平和,精氣才能旺盛,身體才能健康。」
如果陰陽偏盛,就會疾病叢生。腎臟在卦象中對應坎卦,是陽氣藏於陰液之中的臟器。不僅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衰弱,使陽氣畏懼陰氣而不依附,即使陰液衰竭導致陽氣過盛,陰液也難以藏納陽氣,陽氣也無所依附。雖然都是火氣不歸本位,但病症卻有所不同。所以,在補腎的藥物中加入桂枝、附子,可以溫壯陽氣,使陽氣不再畏懼陰氣,而能自然歸於本位。加入知母、黃柏,可以滋陰潛陽,使陽氣有所儲藏,而能自然歸於陰液。
世人只知道用桂枝、附子引導火氣歸於本位,卻不知道用知母、黃柏來平衡陰氣,使陽氣有所潛藏。這是一個普遍的錯誤觀念。所以朱震亨特別提出補陰的理論,來反駁用火來治療火的錯誤觀點。但那些沒有理解他真正含義的人,卻因此而誹謗他,真是令人感嘆!
八味地黃丸,可以治療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或者下元衰弱,臍腹疼痛,夜裡頻繁小便等症狀。
藥物組成: 熟地黃(九蒸後搗成膏,八兩),乾山藥(四兩),山萸肉(四兩),白茯苓,丹皮,澤瀉(各三兩),肉桂,附子(各一兩)。
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如桐子大小。每次用酒送服十五丸,一天服用兩次。
【集註】趙獻可說:君子觀察坎卦的象徵,就知道腎中具有水火的作用。現在的人性交時容易勃起,是陰虛火動的表現;性交時陽具先痿軟,是命門火衰的表現。真水枯竭,即使寒冬也不會感到寒冷;真火熄滅,即使盛夏也不會感到炎熱。這個方劑中,熟地黃、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肉都是滋潤的藥物,可以用來強壯腎水的功能;肉桂、附子是辛溫潤澤的藥物,可以在腎水中補益火氣,可以用來增強火的根源。水火得到滋養,腎氣就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