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

《刪補名醫方論》~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刪補名醫方論(二)

所以言此者,欲人知百病皆從脾胃而生,處方者當從此法加時令藥也。

清暑益氣湯,長夏濕熱蒸炎,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煩心便黃,渴而自汗,

脈虛者,此方主之。

人參,黃耆,甘草,白朮,神麯,五味子,青皮,升麻,乾葛,麥冬,黃柏,澤瀉,廣橘皮,蒼朮(錢半),當歸

姜三片,棗二枚,去核,水煎服。

【集註】吳琨曰:暑令行於夏至,長夏則兼濕令矣。此方兼而治之。炎暑則表氣易泄,兼濕則中氣不固。黃耆所以實表,白朮、神麯、甘草所以調中,酷暑橫流,肺金受病,人參、五味、麥冬,所以補肺、斂肺、清肺,經所謂扶其所不勝也,火盛則水衰,故以黃柏、澤瀉,滋其化源。津液亡則口渴,故以當歸、乾葛,生其胃液。

清氣不升,升麻可升;濁氣不降,二皮可理。蒼朮之用,為兼長夏之濕也。

程應旄曰:人知清暑,我兼益氣,以暑傷氣也。益氣不獨金能敵火,凡氣之上騰而為津、為液者,回下即為腎中之水。水氣足,火淫自卻也。

清燥湯,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軟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

黃連,黃柏(酒炒),柴胡(以上各一分),麥冬,當歸身,生地,豬苓,炙甘草,神麯(以上各二分),人參,白茯苓,升麻(以上各三分),橘皮,白朮,澤瀉(以上各五分),蒼朮(一錢),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枚)

上㕮咀,如麻豆大,水二盞半,煎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注】清暑益氣湯與此方均治濕暑之劑。清暑益氣湯,治暑盛於濕,暑傷氣,所以四肢困倦,精神減少,煩渴身熱,自汗脈虛,故以補氣為主,清暑為兼,少佐去濕之品,從令氣也。此方治濕盛於暑,濕傷形,所以李杲曰: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濕助熱旺而刑燥金,絕其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作矣。故以清暑變為清燥,佐瀉熱利濕之藥,從邪氣也。

是方即清暑益氣湯去葛根者,以無暑外侵之肌熱也。加二苓者,專去濕也。加黃連、生地,專瀉熱也。二苓佐二術,利水燥濕之力倍。連、地佐黃柏,救金生水之功多。中氣益,則陰火熄而肺清矣。濕熱除,則燥金肅而水生矣。肺清水生,則濕熱痿厥之病,未有不愈者也。

但此方藥味,性偏滲瀉,若施之於冬春,水竭髓枯骨痿,或非濕熱為病者,反劫津液,其病愈甚,則為謬治矣。

白朮附子湯,治寒中腹脹滿,作涎作清涕;或多尿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無

力,喜睡,兩丸多冷,時作陰陰而痛,或妄見鬼狀,夢亡人,腰背、腫眼、腰脊皆痛。

白朮,附子(炮,去皮臍),蒼朮,陳皮,厚朴(薑製),半夏(湯洗),茯苓,豬苓(去皮,半兩),澤瀉,肉桂(四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三種中醫方劑,以及它們的應用和原理:

清暑益氣湯: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長夏季節,因為濕熱導致的身體不適。像是四肢疲倦無力、精神不佳、發熱、心煩、小便黃、口渴自汗,並且脈象虛弱的狀況,就適合用這帖藥。

這個方子的主要藥材有:人參、黃耆、甘草、白朮、神麯、五味子、青皮、升麻、乾葛、麥冬、黃柏、澤瀉、廣橘皮、蒼朮、當歸。另外,還需要加上生薑三片、紅棗兩顆(去核),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的原理是:長夏季節又濕又熱,容易導致身體的表氣外洩,中氣不穩。黃耆可以鞏固表氣,白朮、神麯、甘草可以調和脾胃。因為酷暑導致肺部受到影響,所以用人參、五味子、麥冬來補肺、收斂肺氣、清肺。另外,火氣旺盛會導致體內水分不足,所以用黃柏、澤瀉來滋養身體的水分來源。津液不足會口渴,所以用當歸、乾葛來補充胃液。另外,使用升麻來提升清氣,用橘皮來調理濁氣,用蒼朮來解決長夏季節的濕氣問題。

這帖藥的重點是,在清暑的同時,也要益氣。因為天氣炎熱會傷氣,補充元氣後,氣就會上升化成津液,再回歸到腎臟,讓腎水充足,這樣才能抑制火氣。

清燥湯: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四肢痿軟無力、腰部以下不能活動、走路不穩等痿厥的疾病。

這個方子的主要藥材有:黃連、黃柏、柴胡、麥冬、當歸身、生地、豬苓、炙甘草、神麯、人參、白茯苓、升麻、橘皮、白朮、澤瀉、蒼朮、黃耆、五味子。需要將藥材切成豆子般大小,用水煎煮後,空腹溫服。

這帖藥方和清暑益氣湯都是治療濕熱的藥方,但這帖藥方側重於治療濕氣比暑氣更嚴重的情況,這時濕氣會傷害身體。因為農曆六七月濕氣很重,濕氣會助長熱氣,進而損害肺部,讓身體失去產生寒水的來源,導致腎臟虧虛,就容易產生痿厥的病症。所以這帖藥方主要在清熱燥濕,並佐以瀉熱利濕的藥材。

這帖藥方其實是在清暑益氣湯的基礎上去掉葛根,因為沒有外感暑熱的問題。另外,加入茯苓、豬苓來加強去濕的作用,加入黃連、生地來專門瀉熱。茯苓、豬苓搭配白朮、蒼朮可以加倍利水燥濕的功效;黃連、生地搭配黃柏可以加強救肺生水的作用。中氣充足後,陰火就會熄滅,肺部就能清淨;濕熱去除後,肺部的功能就能正常運作,身體產生水分的能力就會恢復,這樣痿厥的病症就能痊癒。

但要注意,這帖藥方藥性偏於滲泄,如果在冬春季節,身體沒有濕熱,反而會耗損津液,導致病情加重。

白朮附子湯: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寒氣侵入體內,導致腹部脹滿、流口水、流清鼻涕、頻尿、腳痛、身體無力、嗜睡、陰囊發冷疼痛、出現幻覺或夢到亡者,以及腰背、眼睛、腰椎等處疼痛等症狀。

這個方子的主要藥材有:白朮、附子、蒼朮、陳皮、厚朴、半夏、茯苓、豬苓、澤瀉、肉桂。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這三帖藥方的適用情況和用藥原理,並提醒讀者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和季節來選擇適合的藥方,以免誤用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