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3)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3)
1. 山草部
丹參(八),味微苦、微甘、微澀,性微涼,無毒。反藜蘆。能養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故能安生胎,落死胎,血崩帶下可止,經脈不勻可調。此心脾肝腎血分之藥,所以亦能養陰定志,益氣解煩,療眼疼腳痹,通利關節,及惡瘡疥癬,赤眼丹毒,排膿止痛,長肉生肌。
還志(九),味微苦、微辛,氣溫,陽也,升也。制以甘草湯,浸一宿,曬乾炒用。功專心腎,故可鎮心止驚,辟邪安夢,壯陽益精,強志助力。以其氣升,故同人參、甘草、棗仁,極能舉陷攝精,交接水火。但可為佐,用不宜多。神氣上虛者所宜,痰火上實者當避。
巴戟天(十),味甘微溫,陰中陽也。雖曰足少陰腎經之藥,然亦能養心神,安五臟,補五勞,益志氣,助精強陰。治陰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夢鬼交,遺精溺濁,小腹陰中相引疼痛等證。制宜酒浸,去心微炒,或滾水浸剝亦可。
仙茅(十一),味辛,溫,有小毒,陽也。能助神明,強筋骨,益肌膚,培精血,明耳目,填骨髓,開胃消食,助益房事,溫利五臟,補暖腰腳。此西域婆羅門僧獻方於唐明皇,服之有效,久秘而後得傳。按許真君書云:仙茅久服,可以長生。其味甘能養肉,辛能養節,苦能養氣,咸能養骨,滑能養膚,酸能養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然仙茅性熱,惟陽弱精寒,稟賦素怯者宜之,苦體壯相火熾盛者,服之大能動火,不可不察。凡制用之法,於八九月採得,用竹刀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糯米泔浸兩宿,去赤汁,用酒拌蒸之,從巳至亥,制之極熟,自無毒矣。然後曝乾搗篩,熟蜜丸桐子大,每空心酒飲任下二三十丸。忌食牛乳及黑牛肉,恐減藥力也。若隨群補藥中為丸服之,無所不可。
天麻(十二),一名赤箭,一名定風草。味辛,平,陰中有陽。治風虛眩暈頭旋,眼黑頭痛,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利腰膝,強筋骨,安神志,通血脈,止驚恐恍惚,殺鬼精蟲毒,及小兒風癇驚氣。然性懦力緩,用須加倍,或以別藥相佐,然後見功。
沙參(十三)(反藜蘆),一名鈴兒草。味微甘苦,氣味俱輕,性微寒。能養肝氣,治多眠,除邪熱,益五臟陰氣,清肺涼肝,滋養血脈,散風熱瘙癢,頭面腫痛,排膿消腫,長肌肉,止驚煩,除疝痛。然性緩力微,非堪大用。易老云: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特以其甘涼而和,補中清火,反而言之,故有是論。若云對待人參,則相去遠矣。
玄參(十四)(反藜蘆),味苦甘微咸,氣寒。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陰。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緩。本草言其惟入腎經,而不知其尤走肺臟。故能退無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結熱癰,逐頸項咽喉痹毒、瘰癧結核,驅男女傳屍,煩躁骨蒸,解溫瘧寒熱往來,治傷寒熱斑支滿,亦療女人產乳余疾,或腸中血瘕熱癥,並療勞傷痰嗽熱煩,補腎滋陰,明目解渴。
白話文:
丹參,味道稍微苦、稍微甜、稍微澀,藥性稍微涼,沒有毒性。它會與藜蘆產生藥物交互作用。丹參能夠滋養血液、活絡血脈,產生新的血液,清除舊的瘀血,因此可以安穩胎兒,排出死胎,也能止住婦女血崩和帶下,以及調理月經不順。這藥主要作用於心、脾、肝、腎的血液部分,所以也能夠滋養陰液、安定心神,補氣、解除煩躁,治療眼睛疼痛、腳部麻痺,疏通關節,以及治療惡瘡、疥癬、紅眼病、丹毒,幫助排出膿液、止痛、促進肌肉生長。
還志,味道稍微苦、稍微辛,藥性溫和,屬於陽性,並且有上升的作用。炮製方法是用甘草湯浸泡一個晚上,曬乾後炒過使用。它主要功效在心和腎,所以能鎮定心神、止驚,驅邪、安定睡眠,壯陽益精,增強意志和體力。因為它有上升的特性,所以與人參、甘草、棗仁等藥物搭配使用,能有效提升下陷的氣機、固攝精氣、調和水火。但還志只能作為輔助藥物,用量不宜過多。適合神氣虛弱的人使用,痰火旺盛的人則應避免。
巴戟天,味道甘甜,藥性稍微溫和,屬於陰中帶陽的藥物。雖然說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但也具有養護心神、安和五臟、補益五勞、增強意志、幫助精氣、強壯陽氣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陽痿不舉、腰膝疼痛、以及夜間夢見與鬼交合、遺精、小便混濁、小腹陰部牽引疼痛等症狀。炮製方法適合用酒浸泡,去除中間的硬心再稍微炒過,或者用滾水浸泡剝皮也可以。
仙茅,味道辛辣,藥性溫和,帶有輕微毒性,屬於陽性的藥物。能幫助神智清明、強健筋骨、滋養肌膚、培育精血、使耳目聰明、充實骨髓、開胃健脾、促進性事、溫養五臟、溫暖腰腿。據說此藥是西域婆羅門僧人獻給唐明皇的秘方,服用後效果顯著,長期以來被視為秘方。根據許真君的書中記載,仙茅長期服用可以長生不老。它的味道甘甜能滋養肌肉,辛辣能滋養關節,苦澀能滋養氣,鹹味能滋養骨骼,滑膩能滋養皮膚,酸味能滋養筋。最好配合苦酒服用,效果更佳。然而仙茅藥性燥熱,只適合陽氣虛弱、精寒、體質虛弱的人使用。如果體質強壯、相火旺盛的人服用,容易助長火氣,不可不慎。仙茅的炮製方法,是在八九月採摘,用竹刀刮去黑皮,切成豆粒大小,用糯米泔水浸泡兩個晚上,去除紅色的汁液,再用酒拌勻蒸熟,從巳時到亥時蒸透,這樣就能去除毒性了。然後曬乾搗碎過篩,用熟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飲酒時服用二三十丸。服用期間忌食牛奶和黑牛肉,以免減低藥效。如果將仙茅與其他補藥一同製成藥丸服用,也沒問題。
天麻,又名赤箭、定風草。味道辛辣,藥性平和,屬於陰中帶陽的藥物。能治療因風虛引起的眩暈、頭暈、眼花、頭痛,以及各種風濕痺痛、四肢拘攣,還能強健腰腿、筋骨,安定心神、暢通血脈,止驚恐恍惚,殺滅鬼精蟲毒,以及治療小兒風癇、驚氣。然而,天麻藥性緩和,作用較慢,使用時需要加倍用量,或搭配其他藥物輔助,才能看到效果。
沙參,又名鈴兒草。它會與藜蘆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味道稍微甘苦,氣味都比較輕微,藥性稍微寒涼。能滋養肝氣,治療嗜睡,清除邪熱,補益五臟陰氣,清肺涼肝,滋養血脈,驅散風熱引起的搔癢、頭面腫痛,幫助排出膿液、消除腫脹,促進肌肉生長,止驚、除煩、緩解疝痛。然而沙參藥性溫和,作用較弱,不適合大量使用。《易老》認為:人參補益五臟的陽氣,沙參補益五臟的陰氣。特別是因為沙參味甘性涼,所以可以補中清火,反過來說,便有了這樣的論述。如果與人參相比,那藥力就相差很遠了。
玄參,它會與藜蘆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味道苦、甘、微鹹,藥性寒涼。此藥味道苦中帶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陰。因為味道甘甜,所以藥性也較為緩和。本草認為玄參主要進入腎經,卻不知道它更走肺臟。所以能退散無根虛火,化解全身痰結熱癰,驅除頸項、咽喉的毒素、瘰癧結核,驅逐男女傳染病,治療煩躁骨蒸,緩解溫瘧寒熱往來,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斑疹、胸悶,也可以治療婦女產後疾病、腸中血腫,還能治療勞傷引起的咳嗽、痰多、發熱煩躁,同時能補腎滋陰、明目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