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 (3)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 (3)
1. 泄瀉(四十三)
一、發渴乃泄瀉之常候,蓋水泄於下,則津涸於上,故凡患泄瀉者,必多口乾口渴。但干與渴不同,渴者欲飲,乾者不欲飲,渴屬陽而干屬陰,此其辨也。然有渴欲飲水者,此火證也。有渴欲飲湯者,此非火也。有雖欲飲水而不能多者,有口雖欲涼而胸腹畏寒者,此皆非火證也。
然則病渴者尚有陰陽之辨,而矧夫但干而不渴者,此實以水虧而然,若作火治,鮮不為害。故凡有久瀉津亡而作渴者,當審其非熱而不可不壯其水也。
程氏曰:泄瀉須分寒熱,寒者小便清,宜理中湯,或參苓白朮散。然白朮、茯苓非泄瀉發泡者不宜用,以其滲利故也。按此說可見治痘者,即滲利亦忌,顧可妄為消伐以殘其氣血津液乎?
陳氏曰:凡瀉頻津耗則血氣不榮,瘡雖起發亦難收靨。如身溫腹脹,氣促咬牙,煩躁譫妄者皆難治,緣穀食去多,津液枯竭,故多死也,速宜與十一味木香散,或十二味異功散。
萬氏曰:瘡未出而利者,邪並於里,實也,宜從清毒。瘡已出而利者,邪達於表,裡虛也,宜治其虛。凡痘瘡所忌,惟內虛泄瀉,若溫之固之而不愈者,此不治之證。
白話文:
一、口渴是腹瀉常見的症狀,因為水分從下方流失,上方的津液就會枯竭,所以凡是腹瀉的人,大多會感到口乾舌燥。但口乾和口渴不同,口渴是想喝水,口乾是不想喝水,口渴屬於陽證,口乾屬於陰證,這是它們的區別。然而,口渴想喝水的是火熱證,口渴想喝熱湯的就不是火熱證。有些人雖然想喝水但喝不多,有些人雖然口中想涼快卻又胸腹怕冷,這些都不是火熱證。
既然口渴都有陰陽的區別,更何況是只有口乾而不口渴的,這其實是因為體內水分不足所導致,如果當作火熱來治療,很少不會造成傷害。所以凡是久瀉導致津液流失而產生口渴的,要仔細辨別並非熱證,必須要增強體內的水液。
程氏說:腹瀉必須區分寒熱,寒證小便清澈,適合用理中湯或參苓白朮散。但白朮、茯苓不適合用於腹瀉正在發作、像水泡一樣的狀況,因為它們具有滲濕利尿的作用。依照這個說法,可以看出治療痘疹的人,即使是滲濕利尿也要避免,怎麼可以胡亂用消伐的藥物來損害氣血津液呢?
陳氏說:凡是腹瀉頻繁導致津液耗損,血氣就不能滋養身體,痘瘡雖然發出來也難以痊癒。如果出現身體發熱、腹脹、呼吸急促、咬牙、煩躁、胡言亂語等症狀都難以治療,因為食物消化吸收過少,津液枯竭,所以大多會死亡,要趕快給予十一味木香散或十二味異功散。
萬氏說:痘瘡還沒發出來就腹瀉的,是邪氣侵入體內,屬於實證,適合用清熱解毒的方式治療。痘瘡已經發出來才腹瀉的,是邪氣發散到體表,屬於裡虛,適合用補虛的方式治療。凡是痘瘡最忌諱的就是內虛腹瀉,如果用溫補固澀的方法都無法治癒,這就是無法治療的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