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26)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26)
1. 飲食(三十八)
痘瘡終始皆以脾胃為主,但能飲食,則氣血充實,而凡起發灌漿收靨,無不賴之。故能食者,雖痘瘡稠密,亦自無害;不能食者,雖痘瘡稀少,亦為可虞,此脾胃之調,所當先也。然證有不同,最須詳審施治。
一、痘有毒氣正盛而不食者,當痘瘡正出之時,雖不欲食,但得痘色真正,不為害也。蓋熱毒未解,於將出未出之際,多有不欲食者,待毒氣盡出自能食矣。其有痘已盡出而仍不欲食者,當徐用四物湯加神麯、砂仁、陳皮,一、二劑必能食矣,
一、痘見灰白,別無大熱停滯等證,而食少或不食者,必脾胃虛也,宜五味異功散,或四君子湯。若胃中陽氣不足,不能運化而食少者,此處而且寒也,宜溫胃飲、養中煎,或六氣煎主之。
一、凡命門元暢不足,則中焦胃氣不暖,故多痞滿不食,下焦腎氣不化,故多二陰不調,此必用理陰煎加減治之,自見神效,勿謂小兒無陰虛證也。
一、凡泄瀉,或見噁心,或嘔吐而不食者,尤屬胃氣虛寒也,輕則理中湯、六氣煎;甚則陳氏十二味異功散,或用六氣煎合二仙散主之。
一、凡脾氣不虛,但胃口寒滯,或痛或嘔而不食者,宜益黃散。
一、凡停食多食而不食者,宜大小和中飲以清宿滯,或五味異功散加山查、麥茅、神麯、砂仁,或合勻氣散治之。
一、凡口瘡不能進食,或咽喉疼痛而不能食者,但清其咽,痛止自會矣,宜廿桔湯,或加味甘桔湯。
一、凡外感風寒,邪入胃口則不能食,須表散寒邪,邪散自能食矣,宜加減參蘇飲,或柴陳煎,或五味異功散加柴胡。
一、痘後別無他證而飲食不進者,此惟脾氣不足,宜五味異功散,或溫胃飲、養中煎之類主之。
程氏曰:凡水穀不能運化而飲食不進者,只用保元湯加陳皮、麥茅、神麯、砂仁、扁豆、生薑,嘔者加真藿香。
徐氏曰:痘瘡不乳食者,有虛實二證:或吐或利,面目青白或青黑色者為虛寒,宜溫之補之;若大小二便乾澀,面赤而氣壅,或渴或熱,或目睛黃赤,氣粗中滿者為實熱,宜清之利之。
白話文:
飲食(三十八)
天花(痘瘡)的始終都與脾胃息息相關。如果患者能正常飲食,則氣血充盈,痘瘡的發育、成熟、結痂等各個階段都能順利進行。因此,即使天花很嚴重,只要能吃東西,就沒有大礙;反之,即使天花症狀輕微,但如果不能進食,也值得警惕。所以,調理脾胃是治療天花的首要步驟。然而,天花的症狀千變萬化,必須仔細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一、如果天花毒氣盛,患者不想吃東西,但痘疹顏色正常,則並無大礙。因為在痘疹將出未出的時候,由於熱毒未解,患者往往不想吃東西,等毒氣完全排出後就能進食了。如果痘疹已經全部長出來,但患者仍然不想吃東西,則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神麴、砂仁、陳皮,一到兩劑就能改善食慾。
二、如果痘疹顏色灰白,沒有其他明顯的熱邪停滯等症狀,但食慾不振或完全不進食,則說明脾胃虛弱,應該服用五味異功散或四君子湯。如果胃中陽氣不足,無法運化食物而導致食慾不振,這是寒症,應該服用溫胃飲、養中煎或六氣煎。
三、如果先天腎氣不足,則中焦胃氣不溫,導致胃脘痞滿不思飲食;下焦腎氣虛弱,則導致陰部不適。這就必須服用理陰煎加減治療,效果顯著。不要認為小兒不會出現陰虛的症狀。
四、如果出現腹瀉、噁心或嘔吐等症狀而無法進食,這屬於胃氣虛寒,輕者服用理中湯、六氣煎;重者服用陳氏十二味異功散或六氣煎合二仙散。
五、如果脾氣不虛,只是胃口寒滯,伴隨疼痛或嘔吐而無法進食,則服用益黃散。
六、如果食物停滯,導致食慾不振,應該服用大小和中飲以清除宿食,或服用五味異功散加山楂、麥芽、神麴、砂仁,或合勻氣散。
七、如果口腔潰瘍或咽喉疼痛而無法進食,只要清熱消炎,疼痛消除後就能進食了,可以服用廿桔湯或加味甘桔湯。
八、如果外感風寒,邪氣入侵胃口而導致食慾不振,則需要先散寒邪,寒邪消除後就能進食了,可以服用加減參蘇飲、柴陳煎或五味異功散加柴胡。
九、天花痊癒後,沒有其他症狀,但仍然飲食不進,這是脾氣不足,應該服用五味異功散或溫胃飲、養中煎等。
程氏說:凡是水穀無法運化而導致飲食不進的,只用保元湯加陳皮、麥芽、神麴、砂仁、扁豆、生薑,嘔吐者加真藿香。
徐氏說:天花患者不進食,有虛實兩種情況:如果嘔吐或腹瀉,面色青白或青黑色,這是虛寒,應該溫補;如果大小便乾燥,面色紅赤,氣壅,口渴或發熱,或眼睛黃赤,氣粗腹滿,這是實熱,應該清熱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