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一謨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一謨集 (2)

1. 五疳證(三十)

錢仲陽曰:小兒諸疳,皆因病後脾胃虧損,或用藥過傷,不能傳化乳食,內亡津液,虛火妄動,或乳母六淫七情,飲食起居失宜,致兒為患。凡疳在內者,目腫腹脹,瀉痢青白,體漸瘦弱;疳在外者,鼻下赤爛,頻揉鼻耳,或肢體生瘡。大抵其證雖多,要不出於五臟,而五臟之疳不同,當各分辨治之。

肝疳者,一名筋疳,亦名風疳。其證白膜遮睛,或瀉血而瘦,宜用地黃丸以生腎。心疳者,面黃頰赤,身體壯熱,宜用硃砂安神丸以治心,異功散以補脾。脾疳者,一名肥疳,體黃瘦削,皮膚乾澀而有瘡疥,腹大嗜土,宜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五味異功散以生土,或用益黃散。肺疳者,一名氣疳,喘嗽氣促,口鼻生瘡,宜用人參清肺湯以治肺,益氣湯以生金。

腎疳者,一名骨疳,肢體瘦削,遍生瘡疥,喜臥濕地,用地黃丸。鼻瘡用蘭香散。諸瘡用白粉散。若患潮熱,當先補肝,後瀉心,若妄以硝黃等藥利之,則成疳。若患癖,當消磨,若誤以巴豆、硼砂下之,或傷寒誤下,皆能成疳。其初病者為熱疳,用黃連丸。久病者為冷疳,用木香丸。

冷熱相兼者,用如聖丸。津液短少者,用七味白朮散。凡此皆因大病,脾胃虧損,內亡津液所致,當固脾胃為主,而早為施治,則不變敗證也。

楊氏曰:無辜疳者,腦後項邊有核如彈丸,按之轉動,軟而不疼,其內有蟲,不速針出,則內食臟腑,肢體癰疽,便利膿血,壯熱羸瘦,頭露骨高,宜用大蕪荑湯、蟾蜍丸。丁奚者,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削體痿,腹大臍突,號哭胸陷,宜用肥兒丸、大蘆薈丸。哺露者,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會吐蟲,煩渴嘔噦,宜用肥兒丸、大蘆薈丸。

走馬疳者,於齒蝕爛。蓋齒屬腎,腎虛受熱,痰火上炎,致口臭齒黑,甚則齦爛牙宣。宜敷雄黃散,服蟾蜍丸。若作渴瀉痢腫脹、勞瘵等證,當詳參方論而治之。蓋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乾涸,而患在小兒為五疳,在大人為五勞,總宜以調補胃氣為主。

又,楊氏曰:又有疳傷者,五臟蟲疳也,其名甚多,姑舉其要。蟲疳者,其蟲如絲,出於頭項腹背之間。黃白赤者可治,青黑者難治。蛔疳者,皺眉多啼,嘔吐青沫,腹中作痛,肚脹青筋,唇口紫黑,頭搖齒癢。脊疳者,身熱贏黃,煩渴下利,拍背有聲,脊骨如鋸齒,十指皆瘡,頻齧指甲。

腦疳者,頭皮光急,滿頭並瘡,腦熱如火,髮結如穗,遍身多汗,腮腫囟高。疳渴者,日則煩渴,飲水不食,夜則渴止。疳瀉者,毛焦唇白,額上青紋,肚脹腸鳴,瀉下糟粕。疳利者,停積宿滯,水穀不聚,瀉下惡物。疳腫者,虛中有積,肚腹緊脹,脾復受濕,則頭面手足虛浮。

疳勞者,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嗽喘枯悴,渴瀉飲水,肚硬如石,面色如銀。大抵其證雖多,要不出於五臟,總宜以五臟之法治之。

白話文:

錢仲陽說:小兒各種疳病,都是因為生病後脾胃虛弱,或是用藥過度損傷,導致無法消化吸收乳食,體內津液耗損,虛火旺盛而亂動。也可能是因為哺乳的母親受到外感六淫邪氣、七情不穩、飲食起居不當,導致嬰兒發病。凡是疳病在內部的,會出現眼睛腫脹、腹部脹大、拉肚子且大便顏色青白、身體逐漸瘦弱;疳病在外部的,則會鼻下紅腫潰爛、經常揉搓鼻子耳朵,或是四肢長瘡。總體來說,疳病的症狀雖然多種多樣,但主要不出於五臟的病變,而五臟的疳病症狀不同,應該仔細分辨並分別治療。

肝疳,也叫做筋疳,又名風疳。症狀是眼球被白色薄膜遮蓋,或是拉血而消瘦,應該使用地黃丸來滋養腎臟。心疳,症狀是面色發黃、兩頰發紅、身體發熱,應該使用硃砂安神丸來治療心臟,並用異功散來補養脾臟。脾疳,也叫做肥疳,身體黃瘦、皮膚乾燥粗糙且長瘡疥、腹部腫大且喜歡吃土,應該使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病,用五味異功散來健脾,或是使用益黃散。肺疳,也叫做氣疳,會出現喘咳、呼吸急促、口鼻長瘡,應該使用人參清肺湯來治療肺臟,用益氣湯來滋養肺氣。

腎疳,也叫做骨疳,四肢瘦弱、全身長瘡疥、喜歡躺在潮濕的地方,應該使用地黃丸。鼻瘡使用蘭香散。各種瘡使用白粉散。如果出現潮熱,應該先補肝,再瀉心火。如果妄用硝石、大黃等藥物來利瀉,就會導致疳病加重。如果患有腫塊積聚的癖病,應該慢慢消磨,如果誤用巴豆、硼砂等藥物來攻下,或是傷寒誤用攻下藥,都會導致形成疳病。初期發病的是熱疳,使用黃連丸。久病的是冷疳,使用木香丸。

寒熱夾雜的,使用如聖丸。體內津液不足的,使用七味白朮散。以上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大病後,脾胃功能虛損,體內津液耗損所導致的,應該以固護脾胃為主,及早治療,就不會轉變成難以治癒的重症。

楊氏說:無辜疳,是指在腦後脖子邊長有像彈丸一樣的核,按壓會移動,柔軟但不疼痛,其內部有寄生蟲,如果不趕快用針取出,就會侵蝕內臟,導致四肢長癰疽,大小便有膿血,發高燒、身體消瘦、頭部骨頭突出,應該使用大蕪荑湯、蟾蜍丸。丁奚,是指手腳極細,脖子細小骨頭突出,屁股消瘦,身體虛弱,腹部腫大肚臍突出,哭鬧時胸部下陷,應該使用肥兒丸、大蘆薈丸。哺露,是指虛熱往來、頭骨縫隙分開,會吐出寄生蟲,煩躁口渴、嘔吐,應該使用肥兒丸、大蘆薈丸。

走馬疳,是指牙齒腐蝕爛掉。牙齒屬於腎,腎虛受熱,痰火上炎,導致口臭、牙齒變黑,嚴重者牙齦腐爛、牙齒鬆動。應該外敷雄黃散,內服蟾蜍丸。如果出現口渴、腹瀉、腫脹、勞瘵等症狀,應該詳細參考相關的方論來治療。所謂的疳,就是乾枯的意思,是因為脾胃津液枯竭導致的,發生在小孩身上叫做五疳,發生在大人身上叫做五勞,總體來說應該以調理和補養胃氣為主。

另外,楊氏說:還有一種疳傷,是五臟蟲疳,它的名稱很多,這裡只舉出重要的幾種。蟲疳,是指寄生蟲像絲線一樣,從頭、脖子、腹部、背部等地方鑽出來。顏色是黃、白、赤的還可以治療,顏色是青、黑的則難以治療。蛔疳,是指經常皺眉啼哭、嘔吐青沫、腹痛、肚子脹大有青筋、嘴唇發紫發黑、頭搖晃、牙齒發癢。脊疳,是指身體發熱消瘦發黃、煩躁口渴、腹瀉、拍背有響聲、脊椎骨像鋸齒狀、十個手指都長瘡、頻繁咬指甲。

腦疳,是指頭皮光滑緊繃、滿頭長瘡、頭部發熱像火燒一樣、頭髮結成穗狀、全身多汗、腮部腫大、囟門突出。疳渴,是指白天口渴煩躁、喝水但不吃東西,晚上則不渴。疳瀉,是指毛髮枯黃、嘴唇發白、額頭有青筋、肚子脹大腸鳴、腹瀉且大便像糟粕。疳利,是指體內積聚宿食,消化吸收不良,拉出污穢的排泄物。疳腫,是指虛弱中有積滯,肚子脹滿,脾臟功能再次受濕,導致頭面手腳出現虛浮腫脹。

疳勞,是指潮熱往來、手心腳心發熱、盜汗骨蒸、咳嗽氣喘、身體枯槁憔悴、口渴腹瀉、喝水、肚子硬如石頭、面色如銀白色。總的來說,疳病的症狀雖然多種多樣,但主要不出於五臟的病變,總應該根據五臟的特性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