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道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道集 (5)

1. 矯世惑脈辨(十三 汪石山)

又有形不甚清,脈不甚濁,但浮沉各得其位,大小不失其等,亦主平穩而無大得喪也。其他言有所未盡,義有所未備,學者可以類推,是則吾之所謂知人者,十本於理而已矣,豈敢妄為之說以欺人哉。

噫,予所以著為是論者,蓋以世之有言太素脈者,靡不翕然稱美,不惟不能以理析,又從而延譽於人,縱使其言有謬,又必陰與之委曲影射,此所謂誤己而誤人者也,果何益之有哉?又有迎醫服藥者,不惟不先言其所苦,甚至再三詢叩,終於默默,至有隱疾而困醫者,醫固為其所困,不思身亦為醫所困矣。此皆世之通患,人所共有,故予不得不詳論之,以致夫丁寧之意,俾聾瞽者或有所開發焉。

孟子曰:予豈好辨哉,予不得已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是,身體的表徵不是特別明顯,脈象也不是特別混濁,只是浮脈和沉脈各自按到該有的位置,脈的大小也沒有失常,這也代表身體平穩,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其他一些沒講清楚、沒說完善的地方,學習的人可以自己去推論,這樣就能理解我所說的「了解病人」這件事,基本上都是依照道理來判斷的,我怎麼敢隨便亂說來欺騙大家呢?

唉!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現在世上很多人提到「太素脈」,沒有不跟著稱讚美好的,不但不能用道理去分析,還跟著到處宣傳,就算說法有錯,也一定要暗中幫忙掩蓋,這就是所謂的「害自己也害別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呢?還有一種看病吃藥的人,不先說自己哪裡不舒服,甚至問了好幾次,還是不說話,甚至有隱瞞病情來為難醫生的,醫生固然被他困住,但沒想到自己也被醫生困住了。這些都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大家都有的,所以我不得不詳細說明,把我的叮嚀之意表達清楚,希望能讓那些糊塗的人有所啟發。

孟子說:「我難道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