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一謨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一謨集 (2)

1. 吐瀉(二十六)

一、小兒吐瀉並作者,本屬內傷,然有因寒氣自外而入,內犯臟氣而然者;有因生冷不慎,致傷胃氣而然者;有因中氣本弱,飲食失宜而然者。邪傷陽分則為吐,邪傷陰分則為瀉,若吐瀉並作,則陰陽俱傷之證也。此當察其有滯無滯,詳辨其虛實而治之。若吐瀉初起,邪滯未清者,必有胸腹脹悶實滯等證,此宜先用和胃飲、苓朮二陳煎之類,以清上焦之氣。

若吐瀉初起,腹脹腹痛而拒按者,宜先用胃苓湯,或五苓散加乾薑、木香之類,以分下焦之清。若上無脹滯,或所吐既多而嘔惡不已,此其上焦豈尚有物?但察其形氣困倦,總惟胃虛而然。若虛寒不甚者,宜五味異功散。然無寒不作吐,故惟五君子煎、六味異功煎,及養中煎、溫胃飲之類,皆最宜也。

若下腹雖痛而可按可揉,或腹寒喜熨,或所瀉既多而泄仍不止,此其下焦必空虛已極,惟脾腎虛寒不能固攝而然,非胃關煎不可;其稍輕者,或用四君子加肉豆蔻、補骨脂、丁香之屬;若虛中兼滯者,或助胃膏亦可酌用。其或果由胃火,則火逆於上,熱蓄於下,亦能為吐為瀉,然必有火證火脈者,方是其證,乃宜大小分清飲,或用香連丸,或如前胃熱嘔吐條參而治之。然此證最少,不得輕易混用。

白話文:

一、小孩子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基本上是體內受損引起的,但也有因為寒氣從體外侵入,影響到內臟功能而造成的;也有因為吃了生冷食物不注意,導致胃氣受損而造成的;還有因為本身脾胃就虛弱,飲食不當而造成的。邪氣侵犯陽氣就會導致嘔吐,邪氣侵犯陰氣就會導致腹瀉,如果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那就是陰陽都受到損傷的症狀。這個時候應該觀察是否有積滯,詳細辨別虛實的情況來治療。如果嘔吐腹瀉剛開始,邪氣和積滯還沒清除,一定會有胸腹脹悶等積滯的症狀,這時候應該先用和胃飲、苓朮二陳湯之類的藥方,來清除上焦的氣。

如果嘔吐腹瀉剛開始,腹脹腹痛而且不讓人按壓,應該先用胃苓湯,或者五苓散加上乾薑、木香之類的藥材,來分清下焦的氣。如果上腹沒有脹悶,或者嘔吐很多次仍然噁心不止,這表示上焦已經沒有東西了,只要觀察到患者形體虛弱疲倦,都是因為胃虛而引起的。如果虛寒不是很嚴重,可以用五味異功散。但沒有寒氣就不會嘔吐,所以像五君子湯、六味異功湯,以及養中湯、溫胃飲之類的藥方,都是最適合的。

如果下腹雖然疼痛,但是可以按壓揉捏,或者腹部發冷喜歡熱敷,或者腹瀉多次仍然不止,這表示下焦一定非常空虛,是因為脾腎虛寒不能固攝而引起的,必須使用胃關煎才能改善;稍微輕微一點的,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肉豆蔻、補骨脂、丁香之類的藥材;如果虛弱又兼有積滯,也可以考慮使用助胃膏。如果真的是因為胃火引起的,火氣向上逆行,熱氣積蓄在下,也會導致嘔吐腹瀉,但一定會有火熱的症狀和脈象,才能確定是這種情況,這時候應該使用大小分清飲,或者香連丸,或者像前面說的胃熱嘔吐那樣來治療。但是這種情況很少見,不能輕易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