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九人集·婦人規(下) (11)

1. 產後乍寒乍熱(五十)

產後乍寒乍熱,總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而然。若陽勝則乍熱,陰勝則乍寒。凡陰勝而寒多者,宜增損四物湯、理陰煎。若陽勝而熱多者,宜四物湯、三陰煎。若陽氣陷入陰中而乍寒乍熱者,宜補中益氣湯、補陰益氣煎。若陰陽俱虛而寒熱者,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若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作寒熱者,宜決津煎、殿胞煎。

若血實氣壅者,宜奪命丹。陳無擇曰: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宜五積散。若有外感者,宜從前產後發熱調治。

白話文:

產後忽冷忽熱,主要是因為血氣虧損,陰陽失調造成的。如果陽氣旺盛就容易發熱,陰氣旺盛就容易發冷。

如果陰氣盛而寒冷較多,應該服用增損四物湯、理陰煎。如果陽氣盛而發熱較多,應該服用四物湯、三陰煎。如果陽氣陷入陰中而忽冷忽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補陰益氣煎。如果陰陽都虛弱而出現冷熱交替,應該服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如果瘀血未散,流入陰中而導致冷熱交替,應該服用決津煎、殿胞煎。

如果血氣充盈阻塞,應該服用奪命丹。陳無擇說:瘀血阻塞陰經則發冷,阻塞陽經則發熱,應該服用五積散。如果有外感,則應參考產後發熱的治療方法。

2. 蓐勞(五一)

蓐,草荐也。產婦坐草艱難,以致過勞心力,故曰蓐勞,此即產後勞倦也。其證則或為寒熱如瘧,或頭疼自汗,或眩暈昏沉,或百節疼痛,或倦怠喘促,飲食不甘,形體虛羸之類,皆其候也,悉當以培補元氣為主。若初產後蓐勞困倦,惟豬腰湯為妙,或用黃雌雞湯、白茯苓散。

若蓐勞虛汗不止,宜母雞湯。若兼臟寒者,宜羊肉湯。若氣血俱虛者,宜五福飲、十全大補湯。若兼外邪發熱者,宜補陰益氣煎、補中益氣湯。若兼外邪發熱而中寒背惡寒者,宜理陰煎,詳加減法治之。若兼陽虛內寒者,宜五君子煎,或理陰煎。若陽盛陰虛兼內熱者,宜五福飲加芍藥、黃芩、地骨皮之類,隨宜用之。

白話文:

蓐勞是指產婦生產後因長時間坐在草席上,導致身心過度勞累而引起的疾病,也就是產後疲勞。症狀可能包括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頭痛自汗、頭暈昏沉、全身疼痛、疲倦氣喘、食慾不振、體虛消瘦等,這些都是蓐勞的表現。治療原則應以滋補元氣為主。

如果產後初次出現蓐勞和疲倦,豬腰湯效果最好,也可以用黃雌雞湯或白茯苓散。

如果蓐勞伴隨盜汗不止,適合服用母雞湯;如果同時伴有臟腑寒冷,則適合服用羊肉湯;如果氣血都虛弱,則適合服用五福飲或十全大補湯;如果伴隨外邪入侵而發熱,則適合服用補陰益氣湯或補中益氣湯;如果伴隨外邪入侵發熱,但同時又有裡寒背部發冷的症狀,則適合服用理陰煎,需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物;如果伴隨陽虛內寒,則適合服用五君子湯或理陰煎;如果陽盛陰虛又伴隨內熱,則適合服用五福飲,並加入芍藥、黃芩、地骨皮等藥物,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