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18)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18)
1. 數墮胎(二六)
夫胎以陽生陰長,氣行血隨,營衛調和,則及期而產。若或滋養之機少有間斷,則源流不繼而胎不固矣。譬之種植者,津液一有不到,則枝枯而果落,藤萎而花墜。《故五常政大論》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正此謂也。凡妊娠之數見墮胎者,必以氣脈虧損而然。
而虧損之由,有稟質之素弱者,有年力之衰殘者,有憂怒勞苦而困其精力者,有色欲不慎而盜損其生氣者。此外如跌撲、飲食之類,皆能傷其氣脈,氣脈有傷而胎可無恙者,非先天之最完固者不能,而常人則未之有也。且胎懷十月,經養各有所主,所以屢見小產墮胎者,多在三個月及五月七月之間,而下次之墮必如期復然。正以先次傷此一經,而再值此經,則遇闕不能過矣。
況婦人腎以系胞,而腰為腎之府,故胎妊之婦最慮腰痛,痛甚則墜,不可不防。故凡畏墮胎者,必當察此所傷之由,而切為戒慎。凡治墮胎者,必當察此養胎之源,而預培其損,保胎之法無出於此。若待臨期,恐無及也。凡胎孕不固,無非氣血損傷之病。蓋氣虛則提攝不固,血虛則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產。
故善保胎者,必當專顧血虛,宜以胎元飲為主而加減用之,其次則芍藥芎歸湯,再次則泰山磐石散,或《千金》保孕丸,皆有奪造化之功,所當酌用者也。又凡胎熱者血易動,血動者胎不安,故墮於內熱而虛者亦常有之。若脾氣虛而血熱者,宜四聖散;肝腎虛而血熱者,宜涼胎飲;肝脾虛而血熱者,宜固胎煎。
又立齋法:治血虛血熱,數墮胎者,於調補之外,時值初夏,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末二錢,與數十帖,得保而生,亦可法也。此外,凡有他證而胎不安者,當於安胎條中酌而治之。
白話文:
胎兒的發育依靠陽氣的生長和陰氣的滋養,氣血運行調和,才能順利足月生產。如果孕期滋養不足,氣血供給中斷,胎兒就會不穩固,如同種植植物,水分供給不足,枝葉就會枯萎,果實就會掉落。如同《五常政大論》所言:「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這正是多次流產的原因,皆因氣血虧損所致。
氣血虧損的原因很多,有先天體質虛弱的,有年老體衰的,有因憂慮、憤怒、勞累耗損精力的,有因房事過度損耗元氣的。此外,跌打損傷、飲食不當等,也都會傷及氣血,唯有先天體質極為強健的人,才能在氣血受損的情況下保住胎兒,一般人做不到。懷胎十月,每個階段的營養供應都有其重點,因此多次流產大多發生在懷孕三個月、五個月和七個月左右,下次流產時間往往也與上次相同,這是因為上次受損的經絡再次受衝擊,無法承受而導致流產。
婦女的腎臟關係到胎兒的穩固,腰部是腎臟的所在,所以孕婦最怕腰痛,疼痛劇烈則可能導致流產,必須預防。想要避免流產,必須找出導致氣血受損的原因,並謹慎避免。治療流產,必須找出養胎的根本原因,預先調理,預防氣血損傷,保胎的方法就在於此。等到臨產才治療,恐怕就來不及了。所有胎兒不穩固的情況,都是氣血損傷造成的。氣虛則無法將胎兒穩固地托住,血虛則無法充分滋養胎兒,所以容易導致流產。
因此,有效的保胎方法,必須著重於治療血虛,宜以胎元飲為主,再根據情況加減藥物;其次是芍藥芎歸湯;再次是泰山磐石散或《千金要方》中的保孕丸,這些藥物都有神奇的功效,應根據情況酌情使用。此外,胎兒若有內熱,則容易導致血動,血動則胎兒不穩,因此因內熱導致流產的情況也很常見。脾氣虛弱伴隨血熱者,宜用四聖散;肝腎虛弱伴隨血熱者,宜用涼胎飲;肝脾虛弱伴隨血熱者,宜用固胎煎。
還有一種立齋療法:治療血虛血熱導致的多次流產,除了調補之外,初夏時節,可以用濃煎白朮湯沖服黃芩末二錢,連服數十帖,可以保胎成功,也是一種方法。其他伴隨其他症狀導致胎兒不穩的情況,則應參考安胎方面的療法酌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