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3)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3)
1. 經不調(五)
薛立齋曰: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為女子不月。故心脾平和,則百骸、五臟皆潤澤,而經候如常。苟或心脾受傷,則血無所養,亦無所統,而月經不調矣。是故調經者,當理心脾為主。丹溪先生亦曰: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竊謂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鬱火,有因肝經怒火,有因血分有熱,有因勞役動火。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虛,有因氣虛血弱。
主治之法,脾經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滯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勞役動火者,補中益氣湯。其過期而至者,若脾經血虛,宜人參養營湯;肝經血少,宜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宜八珍湯。蓋血生於脾,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其陽氣而生陰血,俱屬不足也。
大凡肝脾血燥,四物湯為主;肝脾血弱,補中益氣湯為主;肝脾鬱結,歸脾湯為主;肝經怒火,加味逍遙散為主。
又曰: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榮出中焦,衛出上焦。衛不足,益之必以辛;榮不足,補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榮衛生,是以氣血俱旺也。或因勞心,虛火妄動,月經錯行,宜安心補血瀉火,此東垣先生治法也。
又曰:人之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皆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年斫喪。故其見證,難以名狀。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不可輕用黃柏、知母之類。
設或六淫外侵而見證,亦因其氣內虛,而外邪溱集耳,尤宜用前藥。
白話文:
薛立齋說:《黃帝內經》提到,體內陽氣太盛導致心脾功能失調,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這種情況在女性身上會導致月經不規律。所以,心脾功能正常,全身的骨骼、五臟六腑就能得到滋養,月經週期也會正常。如果心脾功能受損,血液就無法得到滋養,也缺乏統攝,月經就會失調。因此,調理月經的重點在於調理心脾。朱丹溪先生也說過,月經提前來是血熱,延後則是血虛。我認為,月經提前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脾經血燥,有的是脾經有鬱火,有的是肝經有怒火,有的是血分有熱,有的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體內火氣旺盛。月經延後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脾經血虛,有的是肝經血虛,有的是氣虛血弱。
治療的方法,脾經血燥的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鬱滯的用歸脾湯;肝經怒火的用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的用加味四物湯;勞累導致火氣旺盛的用補中益氣湯。月經延後的,如果是脾經血虛,適合用人參養營湯;肝經血虛的,適合用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的,適合用八珍湯。因為血液是脾所生,所以說脾統攝血液。凡是血病都應該用苦甘味的藥,來幫助陽氣生養陰血,這些都屬於體內不足的情況。
總之,肝脾血燥的,主要用四物湯;肝脾血弱的,主要用補中益氣湯;肝脾鬱結的,主要用歸脾湯;肝經怒火旺盛的,主要用加味逍遙散。
他又說,胃是衛氣的來源,脾是營血的根本。營血從中焦產生,衛氣從上焦產生。衛氣不足的,要用辛味的藥來補益;營血不足的,要用甘味的藥來補養。甘味和辛味的藥一起使用,能使脾胃強健,營血和衛氣都能正常運行,這樣氣血就會旺盛。有的人因為過度勞心,導致虛火妄動,月經週期錯亂,這時應該安心、補血、瀉火,這是李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
他又說,有些人年紀不大就呈現衰老的樣子,不耐寒暑,不能勞累,經常生病,這是因為他們在氣血剛開始生長時就過度勞心,導致虧損,或是精血還沒充足就過早耗損。所以出現的症狀難以描述。如果左手寸關尺的尺脈虛弱,或是細而數,說明左腎的真陰不足,要用六味丸;右手寸關尺的尺脈遲緩而軟弱,或是沉細而快要摸不到,說明命門的相火不足,要用八味丸;如果兩手的尺脈都微弱,說明陰陽都虛,要用十補丸。這些都是在滋養身體的能量來源,不可以輕易使用黃柏、知母之類的藥。
如果因為外感六淫邪氣而出現症狀,也是因為體內正氣虛弱,外邪才會侵入,這時更應該用前面的藥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