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 (9)
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 (9)
1. 諸病死證(八)
《陽明脈解篇》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厥論》曰: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少陽厥逆,機關不利,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詳厥逆門)
《通評虛實論》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帝曰:癲疾何如?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曰虛則可治,實則死。帝曰:腸澼便血何如?曰: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何如?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癲狂篇》曰:癲疾者,癲發如狂者,死不治。
《厥病篇》曰:風痹淫濼,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悗,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也。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痹論》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白話文:
諸病死證(八)
《陽明脈解篇》說:陽明經脈氣血逆亂時,會喘氣且心中煩悶,煩悶就會厭惡他人。黃帝問:有些人喘氣後會活下來,有些人卻會死亡,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如果氣血逆亂影響到臟腑,就會死亡;如果只影響到經絡,就能夠活下來。
《厥論》說:三條陰經(太陰、少陰、厥陰)的氣血都逆亂,導致大小便不通暢,使人手腳冰冷,這樣三天就會死亡。少陽經氣血逆亂,導致關節不利索,腰部無法彎曲,脖子不能轉動,引發腸癰這種病就無法治療,如果還出現驚厥,就會死亡。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少陰腎經的氣血逆亂,會引起心痛牽引到喉嚨,身體發熱,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厥逆的相關章節)。
《通評虛實論》黃帝問:消渴病(糖尿病)的虛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岐伯回答:如果脈搏強而大,病程雖然久,還可以治療;如果脈象細小且硬,病程再久就無法治療了。黃帝問:癲癇病又是怎麼樣的呢?岐伯回答:如果脈搏大而滑,病久了會自己痊癒;如果脈象細小、堅硬且急促,就無法治療會死亡。黃帝問:癲癇的脈象,虛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岐伯回答:脈象虛弱就可以治療,脈象實證就會死亡。黃帝問:痢疾便血的情況怎麼樣呢?岐伯回答:如果身體發熱就會死亡,如果身體寒冷就能活下來。痢疾拉出白色黏液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岐伯回答:如果脈象沉就表示可以活下來,脈象浮就表示會死亡。黃帝問:痢疾拉出膿血的情況又如何呢?岐伯回答:如果脈象微弱到快要消失就表示會死亡,脈象滑而有力則表示可以活下來。
《癲狂篇》說:癲癇病,發病時像發狂一樣的,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會死亡。
《厥病篇》說:風濕病造成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病情無法好轉時,會感覺腳底像踩在冰上,時而又像泡在熱水裡,大腿小腿也會有麻木感,內心煩躁,頭痛,時常想嘔吐,頭暈,出汗後病情減輕,但時間久了就會視力模糊,情緒會悲傷、高興和恐懼交替出現,呼吸短促,心情不好,這種情況不會超過三年就會死亡。真正的心臟病發作時,手腳會冰冷到手腕腳踝,心痛非常劇烈,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病早上就會死亡。真正的頭痛,頭痛非常劇烈,連腦袋內部都痛,手腳冰冷到手腕腳踝,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會死亡的。
《痹論》黃帝問:痹病(關節肌肉的疼痛麻木)中,有些人會死亡,有些人會疼痛很久,有些人卻容易痊癒,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如果痹病侵入到內臟就會死亡;如果停留在筋骨之間就會疼痛很久;如果停留在皮膚之間就容易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