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
1. 述古(共四條)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又云: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
又有老年氣虛,津液不足而結燥者。治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仲景曰: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響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藥泄之。
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製大黃通之。風結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黃利之。如氣澀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復下復結,極則以致導引於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又曰:凡臟腑之秘,不可一例治,有虛秘,有實秘。實秘者,能飲食,小便赤,麻仁丸、七宣丸之類主之;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厚朴湯主之。蓋實秘者,物也;虛秘者,氣也。
予觀此東垣之法,多從治標。雖末有虛實之辨,而用厚朴湯者,此但以有物無物言虛實。謂有物者,當下之。無物者,當行其氣耳。而於真陰虧損,邪正之虛實,則所未及。此其法固不可廢,亦不可泥也。
丹溪曰:古方有脾約證,制脾約丸。謂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者,曰脾約,與此丸以下脾之結燥,腸潤結化,津液入胃而愈。然既曰脾約,必陰血枯槁,內火燔灼,熱傷元氣。故肺受火邪而津竭,必竊母氣以自救;金耗則土受木傷,脾失轉輸,肺失傳送,宜大便秘而難,小便數而無藏蓄也。理宜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金行清化,脾土清健,津液入胃,則腸潤而通矣。
今此丸用之熱甚而氣實,與西北方人稟之壯實者無有不安;若用之東南方人,與熱雖盛而氣血不實者,雖得暫通,將見脾愈弱而腸愈燥矣。須知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主。
王節齋曰:若年高人脾虛血燥,易飢易飽,大便燥難,用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人參七錢,升麻、炙甘草各四錢,山楂、大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錢。此老人常服藥也。
薛立齋曰:前證屬形氣病氣俱不足,脾胃虛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難耳。法當滋補化源。又有脾約證,成無己曰: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是也。宜用脾約丸。陰血枯槁,內火燔灼,肺金受邪,土受木克,脾肺失傳,大便秘而小便數者,宜用潤腸丸。
白話文:
述古(共四條)
張元素說:《黃帝內經》提到,北方屬黑色,對應人體的腎臟,其功能開竅於前後陰。又說,大便困難的人,要從足少陰腎經著手。腎臟主管身體的各種體液,當津液充足時,大便就會正常。如果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損傷了胃氣,或是吃了辛辣燥熱的食物,助長了火邪,就會消耗體內的真陰,導致津液不足,因此大便就會乾燥。但是,大便乾燥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熱燥、風燥、陽結、陰結等不同情況。
此外,老年人也會因為氣虛、津液不足而導致大便乾燥。治療原則是:腎臟不喜歡乾燥,要趕快用辛味藥來滋潤它,並把結塊的東西疏散開來。如果是少陰腎經導致的大便不通,就用辛味藥來潤滑;如果是太陰脾經導致的大便不通,就用苦味藥來瀉通。屬於陽結的,要疏散它;屬於陰結的,要溫熱它。張仲景說:小便順暢但大便堅硬的,不可以攻下,要用脾約丸來滋潤它。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傷到脾胃,導致腹脹、食物不消化、肚子咕嚕作響卻無法排便的,要用苦味藥來瀉通它。
如果是因為血燥而導致大便不通的,要用桃仁和酒製過的大黃來通便。如果是因為風邪導致乾燥而大便不通的,要用麻子仁加大黃來通利。如果是因為氣機阻滯而大便不通的,要用郁李仁、枳實、皂角仁來潤滑它。總之,治療疾病一定要追究病因,不能一概使用巴豆、牽牛子之類的瀉藥,這樣反而會損傷津液,使乾燥的情況更加嚴重,反覆瀉又反覆結,到最後會導致藥物無法起作用,最後就無可救藥了。唉!這能不謹慎嗎?
又說:凡是臟腑的閉塞不通,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有虛證引起的閉塞,也有實證引起的閉塞。實證閉塞的人,能吃東西、小便赤黃,要用麻仁丸、七宣丸之類的藥物來治療;胃虛引起的閉塞,不能吃東西、小便清澈,要用厚朴湯來治療。簡單來說,實證閉塞是「有東西堵塞」,虛證閉塞是「氣機不暢」。
我認為張元素的方法,大多是治標不治本。雖然有提到虛實的區別,但使用厚朴湯,只是以有無積滯來區分虛實。認為有積滯就應該瀉下,沒有積滯就應該疏通氣機而已。對於真正陰液虧損、邪正虛實的狀況,則沒有顧及到。這些方法雖然不能廢棄,但也不能固執地照搬。
朱丹溪說:古時候的醫書有提到脾約證,並制定了脾約丸。認為這是因為胃強脾弱,約束了津液,使其無法輸布到全身,只能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多而大便難。使用此藥可以瀉除脾的積滯,使腸道潤滑,津液進入胃中就能痊癒。然而,既然說是脾約,必然是陰血枯竭、內火旺盛,導致熱邪傷害元氣。所以,肺部受到火邪的侵襲導致津液枯竭,必定會盜取母臟(脾)之氣來自我救治;金(肺)被耗損,土(脾)就會受到木(肝)的剋制,導致脾臟失去轉輸功能,肺臟失去輸送功能,因此就會出現大便祕結而難解、小便次數多且無法儲存的狀況。所以,應該滋養陰血,使陽火不再旺盛,讓肺氣清肅,脾土強健,津液就能進入胃中,腸道自然就能潤滑通暢。
現在這個脾約丸,如果用於火氣旺盛、體質強壯的人,特別是西北地區體魄健壯的人,使用後不會有問題;但如果用在東南地區的人,或者體內火熱但氣血不足的人,即使能暫時通便,也會導致脾臟更加虛弱、腸道更加乾燥。要知道,在西北地區治療大便乾燥以開通為主,在東南地區則以滋潤為主。
王節齋說:如果老年人脾虛血燥,容易感到飢餓也容易飽,大便乾燥難解,可以用白芍、當歸各一兩,人參七錢,升麻、炙甘草各四錢,山楂、大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磨)各五錢。這是老年人可以經常服用的藥方。
薛立齋說:之前的症狀,屬於形體和氣血都虛弱,脾胃虛弱,津液枯竭而導致大便難解。應該用滋補的藥物來補充體內陰液的來源。還有脾約證,成無己說:胃強脾弱,約束了津液使其無法輸布到全身,只能輸送到膀胱,導致小便多而大便難。應該用脾約丸來治療。而如果是陰血枯竭、內火旺盛,肺部受到火邪的侵襲,導致脾土受到肝木的剋制,脾肺失去傳輸功能,出現大便祕結而小便次數多的情況,則應該使用潤腸丸來治療。
這些方法都是針對病邪有餘的治療方式。醫書上說:脾臟屬至陰的己土,主導陰液。所以年老體弱的人,應該用補中益氣的方法來生養陰血。又說:腎臟的功能開竅於前後陰,也就是大小便。如果腎經津液枯竭,要用六味丸;如果脾肺氣虛,要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脾經氣機鬱結,要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氣血兩虛,要用八珍湯。如果出現發熱口渴喜歡喝冷飲的情況,要用竹葉黃耆湯。如果因為經常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產生積熱,要用加味清胃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