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1. 秘結
2. 經義
《金匱真言論》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
《氣厥論》曰: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
《脈解篇》曰:太陰所謂病脹者,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微急,為不得前後。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
《五常政大論》曰:涸流之紀,其病痿厥堅下。其病癃閉,邪傷腎也。
《六元政紀大論》曰:不遠熱則熱至,淋閟之病生矣。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燥勝則乾。
《至真要大論》曰:太陰司天,病陰痹,大便難,陰氣不用,病本於腎。太陽之勝,隱曲不利,互引陰股。少陰之復,隔腸不便。
《宣明五氣篇》曰:腎惡燥。
《臟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雜病篇》曰: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白話文:
經義
《金匱真言論》說:北方對應黑色,與腎臟相通,在前後二陰(指排泄和生殖器官)開竅。
《氣厥論》說:膀胱的熱氣傳到小腸,導致腸道阻塞不通暢。
《脈解篇》說:太陰經所說的腹脹,在排氣後就會感到舒服,像病情減輕一樣。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腎脈如果微弱而急促,表示大小便不通暢。小腸生病的人,會有小腹疼痛,腰背和睪丸牽引著疼痛,並且時常會有便意急迫的感覺,但排便不順暢。
《五常政大論》說:如果水流乾涸,這種情況下發生的疾病,會有痿軟無力、厥逆、下身僵硬等症狀。小便不通暢,是邪氣傷害腎臟造成的。
《六元政紀大論》說:如果不遠離熱邪,熱邪就會侵襲,導致小便淋漓不盡或小便阻塞不通暢的疾病產生。太陽經所到的地方,會出現排泄不暢或禁止排泄的情況。乾燥的情況過度會導致身體乾枯。
《至真要大論》說:太陰經主事的時候,會發生陰痺(身體沉重麻木)的疾病,大便困難,陰氣不能發揮作用,病根在於腎臟。太陽經主事過度,會導致隱秘彎曲的地方不通暢,互相牽引著陰股疼痛。少陰經功能恢復異常,會導致腸道阻塞不通暢。
《宣明五氣篇》說:腎臟不喜歡乾燥。
《臟氣法時論》說:腎臟苦於乾燥,應該趕快吃辛辣的食物來滋潤它,打開毛孔,使津液流通,氣血暢通。
《雜病篇》說:如果厥逆之氣上衝到喉嚨,導致不能說話,手腳冰冷,大便不通暢,要取足少陰經的穴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