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

1. 述古(共四條)

丹溪曰:《內經》謂諸痿起於肺熱。又謂治痿獨取陽明。蓋肺金體燥,居上而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濕,居中而主四肢,畏木者也。火能炎上,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火寡於畏,而侮所勝,肺得火邪而熱矣。木性剛急,肺受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

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治痿之法,無出於此。雖然天產作陽,厚味發熱。凡病痿者,若不淡薄食味,必不能保其全安也。

《纂要》云:濕熱,東垣健步丸加燥濕降火之劑:黃柏、黃芩、蒼朮。濕痰,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薑汁。血虛,四物加蒼朮、黃柏,下補陰丸。氣虛,四君子加蒼朮、黃芩、黃柏。黃柏、蒼朮,治痿要藥也。以上方治,雖所主有不同,而降火清金,所謂治法之大要,無不同也。

薛立齋曰:痿證多因足三陰虛損。若脾腎不足而無力者,用還少丹;肝腎虛熱而足無力者,六味丸,如不應,急用八味丸。

陳無擇曰: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內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勞佚,以致內臟精血虛耗,使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因風寒,正氣與邪氣相搏,故作腫苦痛,為邪實;痿由內臟不足之所致,但不任用,亦無痛楚,此血氣之虛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黃帝內經》說各種痿證都是因為肺熱引起的。又說治療痿證要特別注重陽明經(胃經)。因為肺屬金,其性質乾燥,位於上方主導全身的氣,是怕火的;脾屬土,其性質濕潤,位於中間主導四肢的活動,是怕木的。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如果過度放縱慾望,就會使水液失去滋養,火失去恐懼,而欺侮所能剋制的金,肺因而受到火邪而產生熱。木的特性是剛強急躁,肺受到熱邪的影響就不能管攝全身,脾受到損傷,四肢就無法使用,各種痿證就產生了。

瀉去南方的火,肺金自然清淨,東方(肝木)就不會過於強盛,那又怎會有脾傷的問題呢?補益北方的水,心火自然下降,西方(肺金)就不會虛弱,那又怎會有肺熱的問題呢?所以,陽明經(胃經)的功能強盛,宗筋(男性生殖器附近的筋)就能得到滋潤,就能束縛骨頭,使關節活動靈活。治療痿證的方法,沒有超出這些原則。雖然天然產生的食物會產生陽氣,濃厚的食物會產生熱量,凡是患有痿證的人,如果不吃清淡的食物,一定不能確保身體完全康復。

《纂要》說:如果是濕熱引起的痿證,可以用東垣健步丸,再加上燥濕降火的藥物,如黃柏、黃芩、蒼朮等。如果是濕痰引起的痿證,可以用二陳湯,再加上蒼朮、白朮、黃芩、黃柏等藥物,再加入竹瀝、薑汁。如果是血虛引起的痿證,可以用四物湯,再加上蒼朮、黃柏,再服用補陰丸。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痿證,可以用四君子湯,再加上蒼朮、黃芩、黃柏。黃柏、蒼朮是治療痿證的重要藥物。以上這些方劑,雖然治療的重點有所不同,但它們降火、清肺金的治療原則,都是相同的。

薛立齋說:痿證大多是由於足三陰經(肝、脾、腎)的虛損引起的。如果是脾腎不足而導致無力的,可以用還少丹;如果是肝腎虛熱而導致雙腿無力的,可以用六味丸,如果沒有效果,就應當趕緊使用八味丸。

陳無擇說:人體有皮膚毛髮、血脈、筋膜、肌肉、骨髓,組成了身體的形態,內部則有肝、心、脾、肺、腎來主導它們的功能。如果隨意放縱情感,喜怒無常、過度勞累,就會導致內臟的精血虛耗,使血脈、筋骨、肌肉痿弱無力,無法運動,所以導致痿躄,症狀與柔風腳氣相似。柔風腳氣,都是因為外感風寒,正氣與邪氣搏鬥所致,所以會出現紅腫疼痛,屬於邪實的證狀;而痿證是由於內臟虛弱所引起的,只是不能使用肢體,也沒有疼痛,這是氣血虛弱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