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1. 卷之三十一貫集·雜證謨
2. 痰飲
3. 經義
《氣交變大論》曰:歲土太過,飲發中滿,食減。
《五常政大論》曰:太陽司天,濕氣變物,水飲內蓄,中滿不食。
《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陰司天,四之氣,民病飲發。太陰所至為積飲,痞隔。土鬱之發,為飲發注下。
《至真要大論》曰:歲太陰在泉,民病飲積。歲陽明在泉,民病喜嘔,嘔有苦。太陰之勝,飲發於中。太陰之復,飲發於中,唾吐清液。太陽之復,唾出清水,及為噦噫。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白話文:
《氣交變大論》說:當年份的土氣過於旺盛時,人們會因為喝水而感到腹部脹滿,食慾會下降。
《五常政大論》說:當太陽之氣主導天氣時,濕氣會改變物體的性質,體內的水液會積聚,導致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
《六元正紀大論》說:當少陰之氣主導天氣時,在第四個時段,人們容易因為飲水而生病。太陰之氣所到的地方,會形成積飲,導致腹部痞塞不適。土氣鬱積發作,會造成飲邪下注,引起腹瀉。
《至真要大論》說:當年份的太陰之氣在下主導時,人們容易因為飲水而積聚生病。當年份的陽明之氣在下主導時,人們容易嘔吐,且吐出苦水。當太陰之氣過於旺盛時,飲邪會在腹中發作。當太陰之氣回復正常時,飲邪會在腹中發作,並吐出清冷的液體。當太陽之氣回復正常時,會吐出清水,還會打嗝或呃逆。凡是出現水液相關的疾病,如果水液清澈寒冷,都屬於寒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