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1. 論證

鼻為肺竅,又曰天牝,乃宗氣之道,而實心肺之門戶,故經曰: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然其經絡所至,專屬陽明,自山根以上,則連太陽、督脈,以通於腦,故此數經之病,皆能及之。若其為病,易窒塞者謂之鼽,時流濁涕而或多臭氣者,謂之鼻淵,又曰腦漏;或生瘜肉而阻塞氣道者,謂之鼻齆,及有噴嚏、鼻衄、酒皶、赤鼻之類,各當辨而治之。然總之鼻病無他也,非風寒外感,則內火上炎耳。

外感者,治宜辛散,內熱者,治宜清涼,知斯二者,則治鼻大綱盡乎是矣。

白話文:

鼻子是肺氣出入的孔竅,又被稱為「天牝」,是宗氣運行的通道,實際上是心肺的門戶,所以經典上說:心肺有病,鼻子就會不舒服。但是它的經絡所經過的地方,主要屬於陽明經,從山根以上,則連接太陽經、督脈,以通到腦部,所以這幾條經脈的疾病,都會影響到鼻子。如果鼻子的病症容易阻塞,就稱為「鼽」;經常流出濃稠鼻涕,而且可能帶有臭味,就稱為「鼻淵」,又叫做「腦漏」;如果長出息肉而阻塞呼吸道,就稱為「鼻齆」;以及還有打噴嚏、流鼻血、酒糟鼻、紅鼻子之類的疾病,都應該仔細辨別而加以治療。總而言之,鼻子的疾病沒有其他原因,不是外感風寒,就是內火上炎。

外感引起的,治療應該用辛散的方法;內熱引起的,治療應該用清涼的方法。了解這兩種情況,那麼治療鼻病的重點就都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