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1. 經義

《金匱真言論》曰: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

《脈度篇》曰: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五閱五使篇》曰:鼻者,肺之官也。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脹。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

《本神篇》曰: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五臟別論》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經脈篇》曰:足太陽,實則鼽窒,虛則鼽衄。

《氣厥論》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衊瞑目。

《憂恚無言論》曰: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不開,分氣失也。

《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黃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為五官。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鼻準為面王,詳前面病門)

《解精微論》曰: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刺熱篇》曰:脾熱病者鼻先赤。

《口問篇》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補足太陽榮眉本,一曰眉上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

《熱論篇》曰:傷寒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

《遺篇刺法論》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幹邪。(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氣,故曰天牝。詳十三卷瘟疫門)

《五常政大論》曰:審平之紀,其主鼻。少陽司天,咳嚏鼽衄鼻窒,瘡瘍。太陽司天,鼽嚏,喜悲。少陰司天,嚏鼽衄鼻窒。

《六元正紀大論》曰:陽明所至為鼽嚏。

《至真要大論》曰:少陰司天,民病鼽衄嚏嘔。少陽司天,甚則鼽衄。太陽司天,鼽衄善悲。少陰之復,煩躁鼽嚏,甚則入肺,咳而鼻淵。

白話文:

經義

《金匱真言論》說:西方對應白色,它與肺相通,並在鼻子開竅。

《脈度篇》說:肺的氣息通過鼻子,肺氣平和,鼻子就能分辨氣味的香臭。

《五閱五使篇》說:鼻子是肺的器官,用來觀察五臟的狀況。所以肺有疾病時,會出現喘氣、鼻子脹大的現象。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絡的氣血,都會上行到臉部並流向空竅,而宗氣從鼻子發出,形成氣味。

《本神篇》說:肺儲藏氣,氣會影響魄,肺氣虛弱,就會鼻塞、呼吸不順、氣短;肺氣充實,就會喘氣、胸悶、呼吸困難。

《五臟別論》說:五種氣息進入鼻子,儲藏在心肺,心肺有疾病時,鼻子也會感到不適。

《經脈篇》說:足太陽經氣實,會鼻塞不通;虛弱則會流鼻涕或流鼻血。

《氣厥論》說:膽的熱傳到腦部,會導致鼻內疼痛,流出混濁的鼻涕不止,這種情況進一步發展,會造成流鼻血、眼睛看不清楚。

《憂恚無言論》說:人的鼻子不斷流出鼻涕無法停止,是因為額頭的氣機不通暢,導致氣的運行失調。

《五色篇》說:明堂就是指鼻子。雷公問:如何判斷五種顏色的意義?黃帝回答說:青色和黑色代表疼痛,黃色和紅色代表熱,白色代表寒冷,這就是觀察五官的意義。臉的上方對應小腸,下方則對應膀胱和子宮(鼻子尖端為面王,詳細內容請參考前面病門)。

《解精微論》說:流眼淚和鼻涕是腦的功能,腦是陰性的,髓是骨頭的填充物,所以腦滲出的液體就成了鼻涕。

《刺熱篇》說:脾有熱病,鼻子會先變紅。

《口問篇》說:人打噴嚏是什麼氣造成的?岐伯說:陽氣平和順暢,充滿於心,再從鼻子出來,就會打噴嚏。可以按摩足太陽經的眉毛根部來調節,眉毛上方也有同樣的效果。口和鼻是氣的出入口。

《熱論篇》說:傷寒第二天,陽明經受病,陽明經主管肌肉,它的脈絡與鼻子相連,並到達眼睛,所以會出現發熱、眼睛疼痛和鼻子乾燥,導致無法入睡。

《遺篇刺法論》黃帝說:我聽說五種瘟疫傳播時,都會相互傳染。鼻孔(天牝)就像天地的出入口,氣從腦部出來,就不會受到邪氣的侵擾。(天牝,指的是鼻子,鼻子接受天的氣息,所以稱為天牝。詳細內容請參考第十三卷瘟疫門)

《五常政大論》說:觀察平和的氣候變化,它的主要關聯是鼻子。少陽主管的年份,容易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和瘡瘍。太陽主管的年份,容易出現流鼻涕、打噴嚏、喜怒無常。少陰主管的年份,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塞。

《六元正紀大論》說:陽明經到達的地方,容易出現流鼻涕和打噴嚏。

《至真要大論》說:少陰主管的年份,人們容易出現流鼻涕、流鼻血、打噴嚏、嘔吐。少陽主管的年份,嚴重時會流鼻涕和流鼻血。太陽主管的年份,容易流鼻涕、流鼻血、悲傷。少陰運氣的過盛,容易煩躁不安、打噴嚏,嚴重時會影響到肺,導致咳嗽和鼻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