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2)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2)
1. 經義(共三十一條)
《熱病篇》曰:目中赤痛,從內眥始,取之陰蹺。目不明,熱不已者死。
《繆刺篇》曰:邪客於足陽蹺之絡,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頃而已。
《論疾診尺篇》曰:目赤色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經筋篇》曰:足太陽之筋,支者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上合於太陽,為目下綱。足少陽之筋,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足陽明之筋,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癲狂篇》曰: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
《評熱病論》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
《脈要精微論》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五常政大論》曰:赫曦之紀,其病瘡瘍血流狂妄目赤。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脅痛目赤。
《六元正紀大論》曰: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候乃大溫,其病血溢目赤。三之氣,炎暑至,民病熱中,喉痹目赤。少陰司天之政,民病目赤眥瘍。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其病淋,目冥目赤,氣鬱於上而熱。三之氣,大火行,民病目赤。火鬱之發,民病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木鬱之發,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
《至真要大論》曰:少陽之勝,目赤欲嘔。太陽司天,面赤目黃,善噫。
《氣交變大論》曰: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瘍。
《師傳篇》曰: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小大。目下果大,其膽乃橫。
《五臟生成篇》曰:狥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凡相五色之奇脈。(詳前面病門)
《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風論》曰: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
《經脈篇》曰: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目運者為志先死,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
《診要經終論》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詳三十七卷死生門)
白話文:
經義(共三十一條)
-
《熱病篇》說:眼睛紅腫疼痛,從眼內角開始,要針刺陰蹺穴。如果眼睛看不清,熱病又持續不退,就會死亡。
-
《繆刺篇》說:邪氣侵入足陽蹺脈的絡脈,會讓人眼睛疼痛,從眼內角開始。要針刺外踝骨下方半寸的兩個穴位,左邊的眼睛刺右邊的穴位,右邊的眼睛刺左邊的穴位,大概走十里路的時間,眼睛的疼痛就會好轉。
-
《論疾診尺篇》說:眼睛呈現紅色,疾病在心;白色,疾病在肺;青色,疾病在肝;黃色,疾病在脾;黑色,疾病在腎。如果眼睛呈現無法名狀的黃色,疾病就在胸中。診斷眼睛紅腫,紅脈從上下延伸的,是太陽病;紅脈從下往上延伸的,是陽明病;紅脈從外往內延伸的,是少陽病。
-
《經筋篇》說:足太陽經的筋,分支成為眼睛上方的網絡。足陽明經的筋,向上與太陽經會合,成為眼睛下方的網絡。足少陽經的筋,分支連接到眼角,形成眼睛外側的維繫。足陽明經的筋,牽引到鎖骨凹陷和臉頰,如果突然出現口角歪斜、抽搐,眼睛會無法閉合,發熱則筋脈鬆弛,眼睛無法睜開。
-
《癲狂篇》說:眼角外側與臉部交界處,稱為銳眥;眼角內側靠近鼻子處,稱為內眥;上方稱為外眥;下方稱為內眥。
-
《評熱病論》說:水屬於陰,眼睛下方也屬於陰,腹部是至陰之處,所以腹部有積水,一定會導致眼睛下方腫脹。
-
《脈要精微論》說:眼睛呈現精明的光澤和五種顏色,是氣的精華。紅色要像白色的絲綢包裹著朱砂,不能像赭石;白色要像鵝毛一樣潔白,不能像鹽一樣死白;青色要像蒼璧一樣有光澤,不能像藍色一樣暗沉;黃色要像絲綢包裹著雄黃一樣明亮,不能像黃土一樣暗淡;黑色要像重漆一樣有光澤,不能像乾枯的土地。如果眼睛出現這些精微的五色異常,那這個人的壽命就不會長久。眼睛的精明,是用來觀察萬物,分辨黑白,判斷長短的。如果把長當成短,把白當成黑,那就是精氣衰敗了。
-
《五常政大論》說:赫曦的時節,容易發生瘡瘍、出血、精神錯亂、眼睛紅腫等疾病。陽明主導天氣,乾燥之氣降臨,肝氣向上逆行,會導致脅肋疼痛、眼睛紅腫。
-
《六元正紀大論》說:少陽主導天氣的時期,初期的氣候會比較溫熱,容易發生血溢、眼睛紅腫等疾病。第三個時期,炎熱暑氣到來,民眾容易患熱病、咽喉腫痛、眼睛紅腫等疾病。少陰主導天氣的時期,民眾容易患眼睛紅腫、眼角潰瘍等疾病。第二個時期,陽氣開始發散,風邪運行,容易患小便淋瀝不暢、眼睛昏暗、眼睛紅腫,氣鬱積在上方而產生熱。第三個時期,火熱之氣盛行,民眾容易患眼睛紅腫等疾病。火氣鬱積爆發,民眾容易患眼睛紅腫、心中煩熱,嚴重的話會頭暈、煩躁、甚至猝死。木氣鬱積爆發,嚴重的話會耳鳴眩暈、眼睛看不清人。
-
《至真要大論》說:少陽經氣旺盛時,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想嘔吐的症狀。太陽經氣主導天氣時,容易出現面色發紅、眼睛發黃、打嗝等症狀。
-
《氣交變大論》說:當金氣過於旺盛時,乾燥之氣流行,肝木受到邪氣侵犯,民眾容易出現兩脅下、小腹疼痛,眼睛紅腫疼痛、眼角潰瘍等疾病。
-
《師傳篇》說:肝臟就像將軍一樣,負責觀察外面的情況,要知道肝氣是否強健,要看眼睛的大小。如果眼睛下方呈現明顯腫大,那表示膽氣橫逆。
-
《五臟生成篇》說:如果因為自己的過失而招來災禍,就會出現眼睛昏暗、耳朵失聰,下半身充實而上半身虛弱的情況,這屬於足少陽經、足厥陰經的問題,嚴重的話會傷及肝臟。所有觀察五色奇脈的方法,在前面的疾病篇章有詳細說明。
-
《海論》說:髓海不足,就會出現頭暈、耳鳴、小腿痠痛、眩暈、眼睛看不清、疲勞懈怠等症狀。
-
《風論》說:風邪之氣與陽明經進入胃部,沿著經脈向上到達眼睛內角,如果人比較肥胖,風邪之氣無法向外發散,就會產生內熱而導致眼睛發黃;如果人比較瘦弱,風邪之氣會向外發散,就會產生寒症而導致眼睛流淚。風邪之氣如果沿著風府穴向上運行,就會產生腦風;風邪如果進入眼睛,就會產生目風,導致眼睛發冷。
-
《經脈篇》說:如果五陰經的氣都衰竭,眼睛的脈絡就會轉動,轉動則眼睛會不停的轉動。眼睛不停轉動是代表精氣先衰敗,精氣先衰敗的人大約在一天半後就會死亡。
-
《診要經終論》說:太陽經脈的終結是眼睛上翻。(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三十七卷的死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