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1)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1)
1.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2. 眼目
3. 經義(共三十一條)
《五臟生成篇》曰:諸脈者皆屬於目。肝受血而能視。
《五閱五使篇》曰: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眥青。
《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路,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竊,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大惑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歧見兩物。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神氣之所常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脈度篇》曰:蹺脈氣不榮則目不合。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寒熱病篇》曰;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䐜82目,陰氣盛則瞑目。
《衛氣行篇》曰: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夜則氣行於陰,而復合於目。
《口問篇》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奪精。
《解精微論》曰: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
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決氣篇》曰:氣脫者,目不明。
《癲狂篇》曰: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
《藏氣法時論》曰:肝病者,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
白話文:
經義(共三十一條)
《五臟生成篇》說:所有經脈都與眼睛相連。肝臟接受血液的滋養才能使眼睛看見。
《五閱五使篇》說:眼睛是肝臟的器官。肝臟有病,眼角的顏色會發青。
《金匱真言論》說:東方對應青色,與肝臟相通,肝臟的精氣開竅於眼睛。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共三百六十五條支路,它們的血氣都上行至面部,並且流向眼睛的空竅,其中精純的陽氣上行至眼睛形成眼珠。
《大惑論》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而形成眼睛的精華,精華所在的部位稱為眼眶,骨的精華為瞳孔,筋的精華為黑眼球,血的精華為眼部的脈絡,眼眶的精氣為白眼球,肌肉的精華則用來約束和包裹筋、骨、血、氣的精華,與脈絡相連形成眼系,向上連屬於大腦,向後通到後頸。因此,邪氣侵入後頸,如果遇到身體虛弱,就會深入體內,沿著眼系進入大腦,進入大腦就會導致腦部震盪,腦部震盪就會牽引眼系變緊,眼系變緊就會導致眼睛眩暈和轉動。邪氣侵擾精華,如果侵擾的部位不一致,精華就會分散,精華分散就會導致視物重影,看見兩個物體。
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所在,是營氣、衛氣、魂魄經常運行的場所,也是神氣經常產生的場所。所以精神過度勞累就會導致魂魄散亂,意志也變得迷亂。因此,瞳孔和黑眼球屬性為陰,白眼球和眼部的紅血絲屬性為陽。陰陽相互協調才能使視覺清晰。眼睛是心臟的使者,心臟是精神的居所,所以精神混亂,眼睛就會無法轉動,突然看見不正常的東西,精神魂魄不協調,因此稱為迷惑。
《脈度篇》說:蹺脈的氣血不能榮養眼睛,眼睛就不能閉合。肝氣與眼睛相通,肝臟調和,眼睛才能辨別五色。
《寒熱病篇》說:足太陽經有分支通往後頸進入大腦,它直接連屬於眼球的根本,稱為眼系。頭痛眼痛時可以取此處的穴位,位置在後頸兩條筋之間,進入大腦後又會分開。陰蹺脈和陽蹺脈,陰陽互相交會,陽氣進入陰,陰氣走出陽,在眼角處交會。陽氣旺盛時眼睛會睜得很大,陰氣旺盛時眼睛會閉合。
《衛氣行篇》說:清晨陰氣消失,陽氣從眼睛發出,眼睛睜開時,陽氣就上行至頭部。夜晚陽氣轉為陰,又回到眼睛。
《口問篇》說: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眼睛是所有脈絡匯聚的地方,也是體液上行的通道,口和鼻是氣的門戶。所以悲傷、哀愁、憂慮會使心臟波動,心臟波動會使五臟六腑都跟著搖動,五臟六腑搖動會使脈絡受到影響,脈絡受到影響,體液通道就會打開,體液通道打開就會導致流淚。體液是用來灌溉精華和滋潤空竅的。所以體液上行的通道打開就會流淚,如果流淚不止,體液就會耗盡,體液耗盡,精華就得不到灌溉,精華得不到灌溉,眼睛就看不見東西了,所以稱為奪取精華。
《解精微論》說:心臟是五臟精華的集中體現,眼睛是心臟開竅的部位,臉色是心臟的榮華表現。所以,如果一個人有德行,他的氣色就會和諧地表現在眼睛上;如果他有憂愁,就會從臉色上表現出來。因此悲傷就會流淚,流淚是水的來源。水的精華為志,火的精華為神,水火相互影響,神和志都會悲傷,所以眼睛會產生淚水。昏厥時,眼睛會看不見東西。人昏厥時,陽氣都聚集到上面,陰氣都聚集到下面。
陽氣聚集到上面,就會產生火光,陰氣聚集到下面,腳就會發冷,腳冷就會導致腫脹。一滴水無法戰勝五團火,所以眼角會失明。因此受到風吹,就會流淚不止。風侵入眼睛,陽氣會內守於精,這是火氣灼燒眼睛,所以遇到風就會流淚。可以用打比方來說明,就像火遇到大風才能下雨一樣。
《決氣篇》說:氣脫離身體,眼睛就會看不清楚。
《癲狂篇》說:狂病發作時,眼睛會看見不真實的東西,耳朵會聽見不真實的聲音,喜歡呼叫,這是因為氣不足所導致的。
《藏氣法時論》說:肝臟有病,虛弱時眼睛會看不清楚,耳朵會聽不見聲音,常常感到恐懼,好像有人要抓住自己一樣,可以取其經脈,厥陰經和少陽經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