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1. 論證(共二條)
凡診頭痛者,當先審久暫,次辨表裡。蓋暫痛者,必因邪氣;久病者,必兼元氣。以暫病言之,則有表邪者,此風寒外襲於經也,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陽之火熾於內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有久病者,則或發或愈,或以表虛者,微感則發,或以陽勝者,微熱則發,或以水虧於下,而虛火乘之則發,或以陽虛於上,而陰寒勝之則發。所以暫病者當重邪氣,久病者當重元氣,此固其太綱也。
然亦有暫病而虛者,久病而實者,又當因脈、因證而詳辨之,不可執也。
一、頭痛有各經之辨。凡外感頭痛,當察三陽、厥陰。蓋三陽之脈俱上頭,厥陰之脈亦會於巔,故仲景《傷寒論》則惟三陽有頭痛,厥陰亦有頭痛,而太陰、少陰則無之。其於辨之之法,則頭腦、額顱雖三陽俱有所會,無不可痛,然太陽在後,陽明在前,少陽在側,此又各有所主,亦外感之所當辨也。至若內傷頭痛,則不得以三陽為拘矣。
如本經所言,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若《厥病篇》所論,則足六經及手少陰、少陽皆有之矣。《奇病論》曰: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凡痛在腦者,豈非少陰之病乎?此內證外證之異,所不可不察也。(厥病篇義詳《類經》)
白話文:
診斷頭痛,首先要判斷它是新發的還是持續已久的,接著要區分是表證還是裡證。一般來說,新發的頭痛,多半是因為外來的邪氣所引起;而持續很久的頭痛,通常會同時損耗到身體的元氣。就新發的頭痛而言,如果是表證,那就是風寒侵襲經絡所導致,治療上應該以疏散為主,最忌諱使用清降的方法;如果是裡證,那就是三陽經的火熱在體內旺盛,治療上應該以清降為主,最忌諱使用升散的方法。這是治療新發頭痛的方法。而對於持續很久的頭痛,發作時好時壞,有可能是因為表虛,稍微受到風寒就會發作;有可能是因為陽氣過盛,稍微感到發熱就會發作;有可能是因為腎水不足,虛火上炎而發作;也有可能是因為上部的陽氣虛弱,陰寒之氣過盛而發作。所以新發的頭痛應該著重於邪氣,而持續很久的頭痛則應該著重於元氣,這是治療頭痛的大原則。
然而,也有新發的頭痛是屬於虛證,也有持續很久的頭痛是屬於實證,這時就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詳細辨別,不能執著於固定的原則。
一、頭痛要區分是哪條經絡的問題。凡是外感引起的頭痛,應該辨別是屬於三陽經還是厥陰經的問題。因為三陽經的經脈都上行到頭部,厥陰經的經脈也會在頭頂交會,所以《傷寒論》中只說三陽經和厥陰經有頭痛,而太陰經和少陰經則沒有。在辨別的方法上,雖然頭腦和額頭是三陽經脈交會的地方,任何部位都可能產生疼痛,但太陽經主要在頭部後方,陽明經主要在頭部前方,少陽經主要在頭部兩側,這些也是外感頭痛需要辨別的地方。至於內傷引起的頭痛,就不能局限於三陽經了。
正如本經所說,下虛上實的頭痛,問題出在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而《厥病篇》所論述的,則是足六經以及手少陰經和手少陽經都有可能導致頭痛。《奇病論》說:「腦是陰性的,髓是骨頭的精華」,凡是疼痛在腦部的,難道不是屬於少陰經的病症嗎?這就是內證和外證的不同,不可不仔細辨別。(關於《厥病篇》的意義,可以參考《類經》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