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1. 論外備用方
柴胡清肝散(寒五九,肝火),梔子清肝散(寒六十,風熱),桃仁承氣湯(攻四,瘀血),神芎丸(攻七三,風痰),神保丸(攻五三,寒氣食積),大黃附子湯(攻百十二,寒積),控涎丹(攻八二,痰),白朮丸(和三七八,息積),加味小柴胡湯(散二一,傷寒),木香順氣散(和四三,肝氣)
白話文:
柴胡清肝散(適用於肝火旺盛的症狀),梔子清肝散(適用於風熱引起的症狀),桃仁承氣湯(適用於瘀血阻滯的症狀),神芎丸(適用於風痰阻滯的症狀),神保丸(適用於寒氣和食積引起的症狀),大黃附子湯(適用於寒積引起的症狀),控涎丹(適用於痰液阻塞的症狀),白朮丸(適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積滯),加味小柴胡湯(適用於外感傷寒引起的症狀),木香順氣散(適用於肝氣不順的症狀)。
2. 腰痛
3. 經義
《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緩甚為折脊。
《五癃津液別篇》曰: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
《本神篇》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
《經脈篇》曰: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跟,別走太陽。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也。膀胱足太陽也,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肝足厥陰也,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脈解篇》曰: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厥陰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骨空論》曰: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間。
《刺腰痛篇》曰:足太陽脈令人腰痛。以下共十七證,各有刺法,具詳本篇。
《雜病篇》曰: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
《終始篇》曰:刺諸痛者,其脈皆實。故曰: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膕。病痛者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陽也,病在下者陰也。癢者陽也,淺刺之。
《熱論篇》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刺瘧篇》曰: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
白話文:
經義
《脈要精微論》說:腰部是腎臟的府邸,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代表腎臟快要衰敗了。腎脈搏動堅硬而有力,顏色黃中帶紅,這樣的情況會發生腰部像要折斷的病痛。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腎脈搏動遲緩無力,嚴重時會造成脊椎像要折斷一樣。
《五癃津液別篇》說:五穀的精華化為膏脂,滲入骨骼的空隙,滋養腦髓,然後向下流到陰部大腿。如果陰陽不調和,液體就會外溢,向下流到陰部,骨髓液減少,向下流失過多就會虛弱,虛弱就會導致腰背疼痛和腿腳痠軟。
《本神篇》說:腎臟如果過度憤怒且無法停止,就會傷害意志。意志受損就會健忘,容易忘記之前說過的話,腰背也會僵硬不能彎腰、仰身、伸展。
《經脈篇》說:足少陰腎經的分支叫做大鐘,它在腳踝後繞過腳跟,然後分支走向足太陽膀胱經。如果這個分支氣血充盛,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如果這個分支氣血虛弱,就會導致腰痛,可以從這個分支的穴位取穴治療。膀胱經是足太陽經,如果這條經絡發生病變,就會出現頭痛、眼睛像要脫出、脖子像被拔起一樣的感覺,脊椎和腰部也會像要斷掉一樣的疼痛。肝經是足厥陰經,如果這條經絡發生病變,就會出現腰痛,而且無法彎腰和仰身。
《脈解篇》說:所謂太陽經絡出現腰部和臀部腫痛,是因為正月時陽氣從太陽經開始升發,此時陽氣在外而陰氣在內,陽氣尚未達到正常規律,所以會出現腰臀腫痛。所謂少陰經絡出現腰痛,是因為少陰經與腎臟相對應,十月的時候,萬物的陽氣都受到損傷,所以會出現腰痛。所謂厥陰經絡出現腰背疼痛,無法彎腰和仰身,是因為三月時,萬物蓬勃生長,只會俯身向下而不會向上仰。
《骨空論》說:督脈如果發生病變,會出現脊椎僵硬,向後彎曲。腰痛而且不能轉動,疼痛劇烈,牽引到陰囊,可以針刺八髎穴以及疼痛部位上方,八髎穴在腰部和臀部的交界處。
《刺腰痛篇》說:足太陽膀胱經的病變會導致腰痛。接下來一共列舉了十七種腰痛的病症,每一種都有相應的針刺方法,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篇。
《雜病篇》說:腰痛,如果感覺疼痛部位發冷,就取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如果感覺疼痛部位發熱,就取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如果腰痛而且不能彎腰和仰身,就取足少陽膽經的穴位。
《終始篇》說:針刺各種疼痛的疾病,脈象通常都是實證。所以說:腰部以上的疾病,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都主治;腰部以下的疾病,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都主治。病在上面的,要從下面取穴治療;病在下面的,要從上面取穴治療;病在頭部的,要從腳上取穴治療;病在腰部的,要從膝蓋後面的膕窩處取穴治療。疼痛的疾病是陰證,如果按壓疼痛部位反而覺得不舒服,就屬於陰證,要深刺。病在上面的屬於陽證,病在下面的屬於陰證。瘙癢是陽證,要淺刺。
《熱論篇》說:傷寒第一天,巨陽經(即太陽經)受到侵犯,所以會出現頭項疼痛,腰背僵硬。
《刺瘧篇》說:足太陽膀胱經引起的瘧疾會導致腰痛。足厥陰肝經引起的瘧疾也會導致腰痛。腎臟引起的瘧疾會導致發冷發抖,同時腰背疼痛。如果先出現腰背疼痛,要先針刺膕窩處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