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1. 脅痛
2. 經義
《藏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
《大奇論》曰: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邪客篇》曰: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脅。
《熱論篇》曰: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刺熱篇》曰:肝熱病者,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刺足厥陰少陽。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
《舉痛論》曰: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玉機真藏論》曰:風寒客於人,弗治,則病入舍肺。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名曰肝痹,脅痛出食。春脈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五臟生成篇》曰: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
《脈要精微論》曰: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
《五邪篇》曰: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咳論》曰: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繆刺論》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脅支滿,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脅而痛,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骨空論》曰:䏚絡季脅引小腹而痛脹,刺噫嘻。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肝脈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奇病論》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四時刺逆從論》曰: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
《厥論》曰:少陽之厥,暴聾頰腫而熱,脅痛,胻不可以運。
《腹中論》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以烏賊魚骨丸。
《脈解篇》曰: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五臟生成篇》曰:腹滿䐜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經脈篇》曰: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也,是動則病手心熱,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膽足少陽也,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
白話文:
經義
《藏氣法時論》說:肝臟有病的人,兩邊肋骨下方會疼痛,並牽引到小腹,容易發怒。心臟有病的人,胸部會疼痛,肋骨旁會覺得脹滿,肋骨下方也會疼痛。
《大奇論》說:肝氣鬱結,兩邊肋骨下脹滿,睡覺時容易驚醒,而且小便不順暢。
《邪客篇》說:肝臟有邪氣侵擾時,邪氣會流竄到兩邊的肋骨部位。
《熱論篇》說:感染風寒三天後,邪氣會侵入少陽經,少陽經主要關聯膽,它的脈絡會沿著肋骨連到耳朵,所以會出現胸部肋骨疼痛和耳聾的症狀。
《刺熱篇》說:肝臟發熱的疾病,熱邪嚴重時會出現胡言亂語和驚恐的現象,肋骨部位脹滿疼痛,手腳躁動不安,無法安穩睡覺,應該針刺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熱病初期出現胸部肋骨疼痛和手腳躁動不安,應該針刺足少陽膽經,並補益足太陰脾經。
《舉痛論》說:寒氣侵入足厥陰肝經的脈絡,會導致血液運行受阻,脈搏變得急促,所以會引起肋骨和少腹部相互牽引的疼痛。
《玉機真藏論》說:風寒侵入人體,如果不治療,病邪會進入肺臟。如果不繼續治療,病邪會從肺臟傳到肝臟,稱為肝痹,會出現肋骨疼痛和吃東西時難以消化。春天脈搏微弱,會讓人感到胸部疼痛牽引到背部,往下則會感到兩邊肋骨下脹滿。
《五臟生成篇》說:診脈時,如果發現脈象呈現青色,而且脈搏長且左右彈動,表示心臟下方肋骨處有積氣,稱為肝痹。
《脈要精微論》說:肝脈搏動堅硬而長,但顏色不是青色,如果突然感覺脈搏像墜落或搏動,表示有血瘀在肋骨下方,會導致呼吸困難。
《五邪篇》說:邪氣侵入肝臟時,兩邊肋骨中間會疼痛,如果體內受寒,有瘀血,就會出現抽搐的情況,而且腳部會時常腫脹,可以針刺行間穴來引導邪氣向下,並針刺足三里穴來溫養胃部,同時用針刺放血的方式來散瘀血,也可以針刺耳朵上的青筋,來去除抽搐的症狀。
《咳論》說:肝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感到兩邊肋骨下方疼痛,嚴重時身體無法轉動,轉動時兩邊肋骨下方會覺得脹滿。
《繆刺論》說:邪氣侵入足少陰腎經的絡脈,會讓人突然感到心痛和腹部脹滿,胸部肋骨脹滿,如果沒有積聚,可以針刺腳踝骨前放血,約一頓飯的時間就能緩解。邪氣侵入足少陽膽經的絡脈,會讓人感到肋骨疼痛,無法順暢呼吸,咳嗽並伴隨出汗,可以針刺腳小趾次趾的指甲和肉交接處,各刺一針。邪氣侵入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會導致背部拘攣僵硬,牽引到肋骨而疼痛,可以從後頸椎開始向下數脊椎,沿著脊椎旁有壓痛點的地方,針刺三針,可以立即緩解疼痛。
《骨空論》說:肋骨末端處的絡脈牽引到小腹部,產生疼痛脹滿的感覺,可以用針刺配合嘆氣的方式來緩解。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肝脈如果細小而急促,表示有脂肪堆積,堆積在肋骨下方像倒扣的杯子。胃部有疾病的人,腹部會脹滿,胃脘部位會像心臟一樣疼痛,並且往上牽引到兩邊肋骨,導致膈膜和咽喉不暢通,吃不下東西,可以針刺足三里穴來治療。
《奇病論》說:如果肋骨下方脹滿,氣體向上逆行,經過兩三年都無法痊癒,這種病稱為息積,雖然不會影響食慾,但不能用艾灸或針刺來治療,需要透過導引和服用藥物來治療,單純的藥物治療無法根治。
《四時刺逆從論》說:少陽經的氣血過於旺盛,會引起筋脈麻痺、肋骨脹滿的疾病。
《厥論》說:少陽經氣血逆亂,會導致突然耳聾、臉頰腫脹發熱、肋骨疼痛、腿部不能活動。
《腹中論》說:如果胸部和肋骨脹滿,影響食慾,發病時會先聞到腥臊味,然後流出清澈的液體,接著會吐血,四肢冰冷,眼睛昏花,時常出現前後出血的情況,這種病稱為血枯,通常是年輕時大量失血,或酒醉後發生性行為,導致氣血耗竭而傷到肝臟,所以月經量會減少甚至停止,可以服用烏賊魚骨丸來治療。
《脈解篇》說:少陽經所說的「心脅痛」,是指少陽經氣血旺盛所導致,旺盛是心臟外在的表現。九月時陽氣衰退而陰氣旺盛,所以會出現心脅痛。
《五臟生成篇》說:腹部脹滿,膈膜與肋骨下方脹痛,向下出現厥冷,向上出現眩暈,這種情況多半是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問題。
《經脈篇》說:心臟所生的疾病,眼睛會發黃,肋骨會疼痛。心包經是手厥陰經,如果氣血運行異常,會導致手心發熱,嚴重時胸部和肋骨會脹滿,心中會感到不安。膽經是足少陽經,如果氣血運行異常,會導致口苦、經常嘆氣、肋骨疼痛,並且無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