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

1. 附按

徐東皋云:匡掌科夫人,年三十餘,病胃脘連胸脅痛,日輕夜甚,兩寸關脈弦滑有力。諸醫以積滯凝寒,用發散及攻下藥,繼用鐵刷散,四磨飲等方,俱不效。後用湯水,皆吐而不納,經月不食,痛且益甚。予謂其為痰鬱明矣,但痛久弱甚,不敢行吐法,奈何?偶一醫謂五靈脂、沒藥素用有效,眾皆哂之曰:此藥用之多矣。

予謂:再用亦無妨,何哂之有?彼用酒調,病者到口便吐,隨吐綠痰兩碗許,痛即止,遂納飲食。此蓋痰在膈上,攻下之亦不去,必得吐法而後愈,經曰:有故無殞,此之謂歟。

白話文:

徐東皋說:有個姓匡的掌科官員的夫人,三十多歲,生病,胃部連接胸腔和兩側肋骨的地方疼痛,白天比較輕微,晚上就加重,兩手的寸關脈脈象呈現弦滑且有力。許多醫生認為這是因為積食停滯、寒氣凝結,於是使用發散和攻下的藥物,接著又用鐵刷散、四磨飲等方劑,都沒效果。後來喝湯藥或水,都直接吐出來無法下嚥,已經一個月都沒吃東西,疼痛更加嚴重。我認為這明顯是痰液鬱積造成的,但是因為病痛太久導致身體虛弱,不敢使用催吐的方法,該怎麼辦呢?

剛好有個醫生說用五靈脂和沒藥單獨使用有效,大家都嘲笑他說:這藥早就用過了。

我說:再用也無妨,有什麼好笑的?他用酒調和藥,病人一喝到嘴裡就吐出來,接著吐出兩大碗綠色的痰液,疼痛立刻停止,就開始能吃東西了。這應該是痰停留在膈膜之上,用攻下的方法也無法去除,必須用催吐的方法才能痊癒,《黃帝內經》說:「有原因就不會死去」,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