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1. 論證
病有寒熱者,由陰陽之有偏勝也。凡陽勝則熱,以陰之衰也。陰勝則寒,以陽之衰也。故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此寒熱之病有不同,而陰陽之不可不察也。又若外來之寒熱,由風寒之外感。內生之寒熱,由臟氣之內傷,此寒熱之因有不同,而表裡之不可不察也。
雖曰陽證多熱,陰證多寒,然極熱者反有寒證,極寒者亦有熱證,此又真假之不可不察也。雖曰外入之邪多有餘,內出之邪多不足,然陽盛生外熱,陽虛生外寒,陰盛生內寒,陰虛生內熱,此又虛實之不可不察也。諸如此者,有證可據,有脈可診,有因可問。且經文盡發其深秘,已列前條,余有寒熱篇,亦悉其證候,具在首卷。
及傷寒門,亦有寒熱辨。但因此以詳求其理,則可盡悉其要,而辨治自無難也。
一、寒熱真假篇,義詳一卷及火證門論虛火條中。
一、治法有逆從論,在一卷論治篇中。
白話文:
疾病會出現寒熱的症狀,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兩氣失去平衡,有所偏盛的緣故。一般來說,陽氣過盛就會發熱,這是因為陰氣衰弱的關係;陰氣過盛就會發冷,這是因為陽氣衰弱的關係。所以說,發熱又怕冷的症狀,是屬於陽氣方面的問題;只有怕冷而沒有發熱的症狀,是屬於陰氣方面的問題。這就是寒熱疾病的不同之處,而陰陽的狀況是絕對不可以不仔細觀察的。
另外,如果是外來的寒熱,是因為風寒等外邪的侵襲所導致的;如果是內生的寒熱,是因為內臟器官的功能受損所導致的。這就是寒熱病因的不同之處,而疾病是發生在體表還是體內,也是絕對不可以不仔細觀察的。
雖然說陽證通常會出現發熱,陰證通常會出現怕冷,但是極度發熱的狀況反而可能出現怕冷的症狀,極度怕冷的狀況也可能出現發熱的症狀,這就是真假寒熱之分,也是不可以不仔細觀察的。雖然說外來的邪氣通常是屬於實證,內生的邪氣通常是屬於虛證,但是陽氣過盛也會引起外熱,陽氣虛弱也會引起外寒,陰氣過盛會引起內寒,陰氣虛弱會引起內熱。這就是虛實之分,也是不可以不仔細觀察的。
這些種種情況,都有相關的病徵可以依據,也有把脈可以診斷,也有病因可以詢問。而且,經典醫書已經詳細闡述了其中的奧秘,先前也已經列出了相關的條文,我另外寫的寒熱篇也詳細說明了相關的症狀,都收錄在第一卷中。
還有,在傷寒篇中,也有關於寒熱辨證的論述。只要透過這些來詳細探求其中的道理,就可以完全了解其中的要點,那麼在辨證論治上自然就沒有困難了。
關於寒熱真假的辨證,詳細的說明在第一卷以及火證門的虛火條中有論述。
關於治療原則中的「逆治」和「順治」,在第一卷的論治篇中有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