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8)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8)
1. 不治證
凡非風口開眼閉,手撒遺尿,吐沫直視,聲如鼾睡,昏沉不醒,肉脫筋痛之極,髮直,搖頭上竄,面赤如裝,或頭重,面鼻山根青黑,汗綴如珠,痰聲漉漉者,皆不治。
一、非風之脈,遲緩可生,急數弦大者死。
白話文:
凡是眼睛無法閉合、張開,手鬆開以致大小便失禁,口中吐沫,眼睛直愣愣的看著前方,聲音像打鼾一樣,昏沉不醒,肌肉鬆弛,筋骨疼痛到極點,頭髮直立,頭部不停搖晃向上竄動,臉色紅得像化了妝一樣,或是頭部沉重,臉上、鼻子、山根部位呈現青黑色,汗水像珠子一樣滴落,痰的聲音呼嚕呼嚕作響,這些都是無法醫治的。
一、不是中風的脈象,如果脈搏遲緩可以存活,但如果是脈搏急促、跳動快速、且脈象如琴弦般粗大,就表示將要死亡。
2. 述古
(共二條,是皆風門論治,故列於此)
華元化曰:風之厥,皆由中於四時不從之氣,故為病焉。有癮疹者,有偏枯者,有失音者,有歷節者,有癲厥者,有疼痛者,有聾瞽者,有瘡癩者,有脹滿者,有喘乏者,有赤白者,有青黑者,有瘙癢者,有狂妄者,皆起於風也。其脈浮虛者,自虛而得之。實大者,自實而得之。
弦緊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飲酒而得之。癲厥者,自勞而得之。手足不遂,語言謇澀者,房中而得之。癮疹者,自卑濕而得之。歷節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聾瞽瘡癩者,自五味飲食、冒犯禁忌而得之。千端萬狀,莫離於五臟六腑而生矣。
薛立齋曰:前證若因腎虛陰火而肝燥者,宜用六味地黃丸生腎水,滋肝血。若因怒動肝火而血耗者,用四物加柴、梔、丹皮、茯苓以清肝火,生肝血。若因脾經鬱結而血耗者,用歸脾、四物二湯以補脾氣,生肝血。若脾氣虛而痰滯者,用二陳加白朮、柴胡,健脾以化痰。若因脾虛濕而風痰不利者,用二陳加南星、蒼朮、防風,勝濕以化痰。
若脾經鬱而滯者,用歸脾湯加柴胡、半夏。若腎經敗液為痰者,用六味丸。
白話文:
(以下皆為討論風邪的論述,所以列在這裡)
華元化說:風邪引起的疾病,都是因為身體受到不符合四時氣候變化的邪氣侵襲而導致的。病症表現有很多種,像是出現蕁麻疹、半身不遂、失聲、關節疼痛、癲癇、疼痛、耳聾眼盲、皮膚潰爛、腹脹、氣喘乏力、紅白痢疾、皮膚青黑、皮膚搔癢、精神錯亂等,這些都是因為風邪引起的。如果脈象浮而虛弱,那就是因為體虛而感染風邪;如果脈象實而有力,那就是因為體質強壯卻感染風邪。
如果脈象弦而緊繃,通常是出汗後受風所致;氣喘乏力則是因為飲酒所致;癲癇則是因為過度勞累所致;手腳不能活動、說話不清楚,則是因為房事不節制所致;蕁麻疹則是因為處在潮濕環境所致;關節疼痛是因為醉酒後行房事所致;耳聾眼盲、皮膚潰爛則是因為飲食不當,觸犯飲食禁忌所致。這些疾病千變萬化,但都離不開五臟六腑的病變所產生。
薛立齋說:以上這些病症,如果是因為腎虛陰火旺盛,導致肝陰不足的,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腎水,以滋養肝血。如果是因為發怒導致肝火旺盛,耗損陰血的,應該用四物湯加上柴胡、梔子、丹皮、茯苓來清肝火,滋養肝血。如果是因為脾經氣機鬱結,耗損陰血的,應該用歸脾湯和四物湯來補益脾氣,滋養肝血。如果是脾氣虛弱,痰濕停滯的,應該用二陳湯加上白朮、柴胡來健脾化痰。如果是因為脾虛濕盛,風痰不暢的,應該用二陳湯加上南星、蒼朮、防風來祛濕化痰。
如果是脾經鬱結,氣機停滯的,應該用歸脾湯加上柴胡、半夏。如果是腎精虧損,導致產生痰液的,應該用六味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