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4)

1. 痘疹

愚謂前方乃胃經發表之劑,萬氏增減之法,大意已悉。但此方性味清涼,純於疏泄,必陽明多實多熱者,乃宜用之。然小兒氣血體質,大都虛弱平和者十居七八,故凡痘瘡初起,乍見發熱,用藥最貴和平,兼養營氣,則庶乎盡善。若預用清涼,未免傷其胃氣,全用解散,未免虛其表氣,二者受傷,變患有不可測矣。

故余制柴歸飲為治痘之先著,所當酌宜用之。若治麻疹,則多屬火證,此方乃所宜也。

蘇葛湯(二七)初熱未見點,發表之劑暫用之,分兩宜酌兒大小以為增減。

蘇葉(二錢),葛根(二錢),甘草(一錢),白芍藥(錢半),

連須蔥白三根,生薑三片,水鍾半,煎七分。熱服。原方有陳皮、砂仁各五分,此惟氣滯腹痛者宜用之,否則不必。

連翹升麻湯(二八)散毒清火。

連翹(一錢),升麻,葛根,桔梗,甘草(各七分),白芍藥(五分),薄荷(少許)

上加淡竹葉,燈草,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無時。

柴胡橘皮湯(二九)

柴胡,橘皮,人參,半夏,茯苓,黃芩(等分),

上加竹茹一團,水一盞,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人參敗毒散(三十)方在散陣三六。治時疫斑疹。

荊防敗毒散(三一)亦名消風敗毒散。發散痘疹俱可用,及時氣風毒邪熱。

柴胡,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川芎,枳殼,人參,甘草,桔梗,茯苓(等分),

上切細,加薄荷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柴葛敗毒散(三二)疑似傷寒,以此解散。

柴胡,乾葛,人參,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蘇葉,甘草

上用生薑三片,水煎服。

參蘇飲(三三),方在散陣三四。治傷風咳嗽,傷寒痘疹。

加減參蘇飲(三四),初熱見點解利之藥,但表邪未達而元氣強壯者,宜暫用之,或前後感冒風寒,俱可暫用。

蘇葉(一錢),乾葛(錢半),前胡(八分),陳皮(七分),枳殼(六分),桔梗,甘草(各四分),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片,煎服。

麻黃甘草湯(三五)冬月痘毒熾盛,表實者宜用之。

麻黃(一二錢),生甘草(減半)

水煎服。

柴葛桂枝湯(三六)表散痘熱。

柴胡,乾葛,桂枝,防風,甘草,人參,白芍藥

水一盞,加生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桂枝葛根湯(三七)解散寒邪。

桂枝,葛根,升麻,赤芍藥,防風,甘草(各一錢),

上加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水一鍾,前七分。溫服,無時。

十味羌活散(三八)此初熱見點解利之劑,若小兒身壯力強者,可用蘇葛以行表,其次者宜此和解疏利之藥,若虛而宜補者,必當兼顧元氣,不得單用此類。

羌活,前胡,防風(各一錢),荊芥,獨活(各八分),細辛,白芷(各三分),柴胡,炙甘草,蟬蛻(各四分),

白話文:

我認為之前的藥方是針對胃經的發散藥,萬氏的增減方法,我大概了解了。但這個藥方藥性偏清涼,主要用於疏通發散,只適合陽明經實熱症狀明顯的人使用。然而,小孩的氣血體質,大多虛弱平和,大概十個裡面有七八個都是這樣,所以痘瘡剛開始發作,出現發熱時,用藥最重要的是平和,同時兼顧滋養營氣,這樣才能盡善盡美。如果預先使用清涼藥,難免會傷害他們的胃氣;如果全部使用發散藥,難免會虛弱他們的表氣。這兩者都受傷的話,病情變化會難以預料。

所以,我制定了柴歸飲作為治療痘瘡的首選,應該酌情使用。如果是治療麻疹,則大多屬於火證,這個藥方就比較合適了。

蘇葛湯(二七)在剛發熱還沒看到痘點的時候,可以暫時使用這個發散的藥方,劑量應該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來調整增減。

蘇葉(二錢),葛根(二錢),甘草(一錢),白芍藥(一錢半),連須蔥白三根,生薑三片,用水半碗煎煮至七分。趁熱服用。原方有陳皮、砂仁各五分,這兩種藥只適合氣滯腹痛的人使用,否則可以不用。

連翹升麻湯(二八) 用於散毒清火。

連翹(一錢),升麻,葛根,桔梗,甘草(各七分),白芍藥(五分),薄荷(少量)

以上加入淡竹葉、燈芯草,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溫服,不拘時間。

柴胡橘皮湯(二九)

柴胡,橘皮,人參,半夏,茯苓,黃芩(等分),

以上加入竹茹一團,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人參敗毒散(三十)藥方在散陣的第三十六方。用於治療時疫斑疹。

荊防敗毒散(三一)也叫消風敗毒散。發散痘疹都可以使用,以及治療時氣風毒邪熱。

柴胡,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川芎,枳殼,人參,甘草,桔梗,茯苓(等分),

以上切成細末,加入薄荷葉,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去藥渣,溫服。

柴葛敗毒散(三二)疑似傷寒,可以用這個藥方來解散。

柴胡,乾葛,人參,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蘇葉,甘草

以上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參蘇飲(三三)藥方在散陣的第三十四方。用於治療傷風咳嗽,傷寒痘疹。

加減參蘇飲(三四)在剛發熱出現痘點時,可以暫時使用這個解表藥,但只限於表邪還沒完全發散,而身體元氣又比較強壯的人,或者是前後有感冒風寒的情況,都可以暫時使用。

蘇葉(一錢),乾葛(一錢半),前胡(八分),陳皮(七分),枳殼(六分),桔梗,甘草(各四分),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煎服。

麻黃甘草湯(三五)在冬天痘毒非常嚴重的時候,表證屬於實證的人適合使用。

麻黃(一、二錢),生甘草(減半)

用水煎服。

柴葛桂枝湯(三六)用於發散痘熱。

柴胡,乾葛,桂枝,防風,甘草,人參,白芍藥

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溫服。

桂枝葛根湯(三七)用於解散寒邪。

桂枝,葛根,升麻,赤芍藥,防風,甘草(各一錢),

以上加入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十味羌活散(三八)這是剛發熱看到痘點時,可以使用的解表藥。如果小孩身體健壯有力,可以使用蘇葛湯來發散表邪,其次可以使用這個藥方來調和疏通;如果體質虛弱,需要補益的,就必須同時兼顧元氣,不能單獨使用這類藥物。

羌活,前胡,防風(各一錢),荊芥,獨活(各八分),細辛,白芷(各三分),柴胡,炙甘草,蟬蛻(各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