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13)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13)
1. 小兒
靈脂丸(一二五),治脾疳、食疳。
白豆蔻,麥芽(炒),五靈脂,砂仁,蓬朮(煨),青皮,橘紅,使君子(焙,各二錢),蝦蟆(炙焦,三錢),
上為末,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米湯下。
如聖丸(一二六),治疳熱泄瀉。
白蕪荑(炒),川黃連,胡黃連(各二兩半),使君子肉(一兩),麝香(五分,另研),干蝦蟆(五個,酒者杵膏)
上為末,以蝦蟆膏杵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參湯下。
薛按:疳之為患,乃肝脾虛熱,津液乾涸之證。前方乃專於治疳清熱之劑,若脾胃虛弱者,當佐以六君子湯調補脾胃,使邪氣退,庶可收全功也。
褐子丸(一二七),治疳腫脹。
蘿蔔子(一兩,微炒),陳皮,青皮(炒),檳榔,五靈脂,蓬朮(煨),黑牽牛(頭末,炒),赤茯苓,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蘇湯下。
消積丸(一二八),治食積大便酸臭發熱。
丁香(九個),砂仁(十二個),烏梅肉(三個),巴豆(三粒,去皮心膜)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
塌氣丸(一二九),治肚腹虛脹。
胡椒(一兩),蠍尾(五錢,去毒)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陳米飲下。
紫霜丸(百三十),治驚積,及變蒸發熱不解,或食癇先寒後熱,或乳哺失節,宿滯不化,腹痞便結。
代赭石(煅,醋焠七次),赤石脂(各一兩),杏仁(五十個),巴豆(二十枚,去心膜油)
上先將巴豆、杏仁研成膏,入代赭、石脂研勻,湯浸蒸餅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米飲送下。
化䘌丸(一三一)
黃連(五錢),蜀椒(去閉口者,炒出汗),苦楝根白皮(各二錢),
上為末,用烏梅肥者七個,艾湯浸去核,搗爛和丸。艾湯量兒大小送下。
下蟲丸(一三二),諸疳蛔諸蟲。
苦楝根皮(新白者,酒浸焙),綠包貫眾,雞心檳榔,桃仁(浸去皮,焙),蕪荑(焙),木香(各二錢),鶴蝨(炒,一錢),輕粉(五分),干蝦蟆(炙焦,三錢),使君子(五十,取肉煨)
上為末,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一方內加當歸、川連各二錢五分。
使君子丸(一三三),治五疳蛔蟲,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復作痛,不食漸瘦。
使君子肉(一兩),厚朴(制),橘紅,白芍藥,甘草(炒),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陳米飲化下。
白玉散(一三四),治丹瘤。
白土(二錢半),寒水石(五錢),
上為末,米醋或新水調塗。
白話文:
靈脂丸(編號125),治療脾疳和食疳。
藥材包含:白豆蔻、炒麥芽、五靈脂、砂仁、煨過的蓬朮、青皮、橘紅、焙過的使君子(各8克)、烤焦的蝦蟆(12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丸,用米湯送服。
如聖丸(編號126),治療疳熱引起的腹瀉。
藥材包含:炒過的白蕪荑、川黃連、胡黃連(各100克)、使君子肉(40克)、另研磨的麝香(2克)、用酒搗成膏的乾蝦蟆(5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蝦蟆膏搗成丸,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10至20丸,用煎好的人參湯送服。
(薛氏按:疳病的病因是肝脾虛弱,產生熱象,導致體內津液乾枯的症狀。前述方劑專門用於治療疳熱,清除熱邪。如果患者脾胃虛弱,應配合使用六君子湯來調理脾胃,以幫助邪氣消退,才能達到完全的療效。)
褐子丸(編號127),治療疳病引起的腫脹。
藥材包含:微炒過的蘿蔔子(40克)、陳皮、炒過的青皮、檳榔、五靈脂、煨過的蓬朮、炒過的黑牽牛頭末、赤茯苓、木香(各10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丸,用紫蘇湯送服。
消積丸(編號128),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大便酸臭發熱的症狀。
藥材包含:丁香(9個)、砂仁(12個)、烏梅肉(3個)、去皮心膜的巴豆(3粒)。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至7丸,用溫水送服。
塌氣丸(編號129),治療腹部虛脹的症狀。
藥材包含:胡椒(40克)、去除毒性的蠍尾(20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至20丸,用陳米湯送服。
紫霜丸(編號130),治療驚嚇引起的積滯、變蒸發熱不退、或食癇病(先寒後熱)、或因哺乳不當導致的宿食積滯不化、腹部脹滿、大便乾結等症狀。
藥材包含:煅燒後用醋淬七次的代赭石、赤石脂(各40克)、杏仁(50個)、去除心膜油的巴豆(20枚)。
先將巴豆、杏仁研磨成膏狀,再加入代赭石、赤石脂混合均勻,用湯浸過的蒸餅製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至5丸,用米湯送服。
化䘌丸(編號131)
藥材包含:黃連(20克)、炒出汗的蜀椒(去掉閉口的)、苦楝根白皮(各8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7個肥大的烏梅,用艾葉湯浸泡後去核,搗爛後和藥粉混合製成藥丸。用艾葉湯根據小孩的大小來餵服。
下蟲丸(編號132),治療各種疳病引起的蛔蟲及其他蟲病。
藥材包含:用酒浸泡後焙乾的苦楝根皮(新鮮的白色部分)、綠包貫眾、雞心檳榔、浸泡後去皮焙乾的桃仁、焙乾的蕪荑、木香(各8克)、炒過的鶴蝨(4克)、輕粉(2克)、烤焦的乾蝦蟆(12克)、取肉煨過的使君子(50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至20丸,在天亮時用清肉汁送服。另一種配方中可加入當歸、川黃連各10克。
使君子丸(編號133),治療五疳蛔蟲、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常疼痛、不進食而逐漸消瘦的症狀。
藥材包含:使君子肉(40克)、製過的厚朴、橘紅、白芍藥、炒甘草、川芎(各4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皂角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丸,用陳米湯化開後服用。
白玉散(編號134),治療丹瘤。
藥材包含:白土(10克)、寒水石(20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醋或新水調成糊狀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