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8)

1. 小兒

金薄(十二帖,為衣),硃砂(一兩,飛),人參,白茯苓,甘草(各半兩),山藥(一兩半),牙硝(一錢半),麝香(五分),片腦(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一錢作十丸,以金薄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或含化亦可。

辰砂膏(八十),治眼閉口噤,啼聲不出,吮乳不得,口吐白沫。

辰砂(二錢),硼砂,馬牙硝(各一錢半),玄明粉,全蠍,珍珠(各一錢),麝香(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豆許,諸驚,薄荷湯下;潮熱,甘草湯下;月內者,用乳汁調塗乳頭令吮之。

琥珀散(八一),治急慢驚風,涎潮昏冒,驚搐目瞪,內釣腹痛,或驚癇時發。

琥珀,牛黃,膽星(此當倍用),白附子,天麻,殭蠶(炒,去絲嘴),代赭石,全蠍,蟬蛻,乳香(各一錢),硃砂(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二分,白湯調下。

(《千金》)龍膽湯(八二),治月內臍風撮口,四肢驚掣,發熱吐乳;及客忤鬼氣驚癇,加人參、當歸。

龍膽草(炒黑),鉤藤鉤,柴胡,黃芩(炒),芍藥(炒),桔梗,茯苓,甘草,大黃(煨,各二錢半),蜣螂(二枚,去翅足)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量兒加減。

梅花飲(八三),治五臟積熱,喉中有痰,面色赤白,鼻流清涕,氣逆喘急,目赤咳嗽,或因驚夜啼。

硼砂,馬牙硝,芒硝,辰砂(各一錢),人參(二錢),甘草(五分),片腦(半分),麝香(一分),

上為末。瓷器收貯,每服半匙,麥冬湯調服,或薄荷湯亦可。

擦牙通關散(八四),治風搐關竅不逸,痰塞中脘,留滯百節。

南星(二錢),麝香(一字),牙皂(二錢,燒存性),殭蠶(一錢),赤腳蜈蚣(一條)

上為末。薑汁蘸藥少許擦牙,或調服二三點,涎自出。

(陳氏)抱龍丸(八五),治風痰壅盛,或發熱咳嗽,或發驚搐等證。

膽星(九制,四兩),天竺黃(一兩),雄黃,硃砂(各五錢),麝香(五分,另研,或減半亦可)

上為細末,用大甘草一斤煮極濃汁搗丸,每兩作二十丸,陰晾乾。用薄荷湯或燈草湯下一二丸。此方加牛黃四錢,即名牛黃抱龍丸。加琥珀,即名琥珀抱龍丸。

至聖保命丹(八六),治胎驚內釣,肚腹緊硬,啼叫不安,乃急驚風,眼目上視,手足抽搐,不省人事。

全蠍(十四個,去毒),防風(二錢),炮南星,白附子,蟬蛻,殭蠶(炒,去絲嘴),天麻,硃砂(各一錢),麝香(五分),金箔

上為末,米糊和,每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白湯化下。有熱者,以南星易炮星。此方去天麻,加琥珀捏成錠,以薄荷湯磨服,即名保生錠子,亦名太乙保生丹,治慢驚尚有陽證者。

定命丹(八七),治天釣撮口,通利痰熱。

白話文:

小兒

這個藥方共有十二帖,用金箔包裹,內含硃砂(研磨成細粉,約37.5克)、人參、白茯苓、甘草(各約18.75克)、山藥(約56.25克)、牙硝(約5.6克)、麝香(約1.9克)、冰片(約0.47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劑,每3.75克做成十顆藥丸,並用金箔包覆。每次服用一顆,用薄荷湯送服,或是直接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辰砂膏(共八十份),用於治療嬰兒眼閉口緊、啼哭不出聲、無法吸吮母乳、口吐白沫等症狀。內含辰砂(約7.5克)、硼砂、馬牙硝(各約5.6克)、玄明粉、全蠍、珍珠(各約3.75克)、麝香(約0.47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像豆子般大小的份量,如果是有驚嚇症狀,用薄荷湯送服;如果發燒,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出生未滿月的嬰兒,則用乳汁調和後塗在母親乳頭上,讓嬰兒吸吮。

琥珀散(共八十一份),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驚風,症狀包括:流涎、昏迷、抽搐、眼睛直瞪、內釣腹痛,或時常發作的癲癇。內含琥珀、牛黃、膽星(用量需加倍)、白附子、天麻、殭蠶(炒過並去除絲和頭部)、代赭石、全蠍、蟬蛻、乳香(各約3.75克)、硃砂(約5.6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0.75至1.5克,用白開水送服。

《千金》龍膽湯(共八十二份),用於治療出生未滿月的嬰兒因臍風引起的撮口(嘴唇抽搐)、四肢抽搐、發熱吐奶;以及因受到驚嚇或鬼怪侵擾而引起的驚癇。如需治療因虛弱引起的驚癇,可加入人參和當歸。內含龍膽草(炒黑)、鉤藤、柴胡、黃芩(炒)、芍藥(炒)、桔梗、茯苓、甘草、大黃(煨過,各約9.4克)、蜣螂(兩枚,去除翅膀和腳)。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至7.5克,用水煎煮後服用,可根據嬰兒情況調整用量。

梅花飲(共八十三份),用於治療因五臟積熱而引起的喉嚨有痰、面色紅白、鼻流清涕、氣喘急促、眼睛發紅咳嗽,或因驚嚇引起的夜啼。內含硼砂、馬牙硝、芒硝、辰砂(各約3.75克)、人參(約7.5克)、甘草(約1.9克)、冰片(約0.23克)、麝香(約0.47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瓷器儲存。每次服用半匙,用麥冬湯調服,或用薄荷湯亦可。

擦牙通關散(共八十四份),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關節不靈活、痰液阻塞在中腹部、停留在全身各處關節。內含南星(約7.5克)、麝香(少許,用量詞「一字」表示)、牙皂(約7.5克,燒過保留藥性)、殭蠶(約3.75克)、赤腳蜈蚣(一條)。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少量薑汁沾取藥粉擦拭牙齦,或調服二三滴,可使唾液分泌。

(陳氏)抱龍丸(共八十五份),用於治療因風痰壅盛引起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或驚厥抽搐等。內含膽星(經過九次炮製,約150克)、天竺黃(約37.5克)、雄黃、硃砂(各約18.75克)、麝香(約1.9克,另研磨,或可減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約375克的濃甘草汁搗成丸劑,每37.5克做成二十顆,陰乾。每次用薄荷湯或燈芯草湯送服一到兩顆。此方加入牛黃約15克,即為牛黃抱龍丸。加入琥珀,即為琥珀抱龍丸。

至聖保命丹(共八十六份),用於治療因胎驚引起的內釣(身體僵硬彎曲)、腹部緊繃、啼哭不安,這是急性驚風的症狀,表現為眼睛向上看、手腳抽搐、失去意識。內含全蠍(十四個,去除毒性)、防風(約7.5克)、炮製過的南星、白附子、蟬蛻、殭蠶(炒過並去除絲和頭部)、天麻、硃砂(各約3.75克)、麝香(約1.9克)、金箔。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每37.5克做成四十顆丸劑。每次服用一顆,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有發熱症狀,用南星代替炮製過的南星。此方如果去除天麻,加入琥珀並捏製成錠劑,用薄荷湯磨開服用,即為保生錠子,又名太乙保生丹,用於治療慢性驚風且仍有陽證(發熱等)的患者。

定命丹(共八十七份),用於治療因天釣(身體僵硬彎曲)引起的撮口(嘴唇抽搐),可通利痰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