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6)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6)
1. 小兒
當歸養心湯(五八),治心虛驚悸。
歸身,麥冬,生地(酒洗),人參,炙甘草,升麻(少用)
水一鍾半,加燈草一團,煎七分。食遠服。
(錢氏)養心湯(五九),治心血虛怯,驚癇,或驚悸怔仲,盜汗無寐,發熱煩躁。
人參,黃耆,遠志,當歸,川芎,棗仁,五味子,柏子仁,肉桂,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各三錢),炙甘草(四錢),
上每服二三錢,薑、水煎。
茯神湯(六十),治膽氣虛寒,頭痛目眩,心神恐懼,或是驚癇。
人參,黃耆(炒),棗仁(炒),熟地,白芍(炒),柏子仁(炒),五味子(炒),茯神(各一兩),桂心,甘草(炒,各五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清神湯(六一),治驚癇,心虛血熱。
犀角(鎊屑),遠志(薑汁焙),白鮮皮,石菖蒲,人參,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麥門冬煎湯調服。
(錢氏)酸棗仁湯(六二),治心肺虛熱,煩躁驚啼,痘疹血熱血燥等證。
棗仁,炙甘草,人參,生地,麥冬,當歸身,梔子仁(等分),
上加燈心,水一盞,煎六分。溫服。
黑附子湯(六三),治慢脾風四肢厥冷。
附子(炒,去皮,三錢),木香,人參(各一錢半),白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水煎。若手足即溫,即止後服。
鉤藤散(六四),治吐利,脾胃氣虛,慢驚生風。
鉤藤鉤,人參,天麻,蠍尾(去毒),防風,蟬殼(各半兩),麻黃,殭蠶(炒),炙甘草,
川芎(各二錢半),麝香(五分),
上㕮咀。每服二三錢,水煎服。虛寒加附子一錢。
薛按:慢驚之證屬脾胃虧損所致,前方乃辛溫散表之藥而無調補之功,須審用之。
鉤藤飲子(六五),治小兒一切驚風潮搐,目視昏迷。
鉤藤鉤,防風,獨活,天竺黃,羌活(各三錢),麻黃,升麻,甘草,草龍膽(各二錢),川芎(三錢),蟬蛻(五個,去頭足)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服。薛立齋曰:按上方若外感風寒,形證俱實者宜用之。若形氣虛而病氣實者,宜用惺惺散加鉤藤、麻黃;若外邪少而形病俱虛者,宜異功散。
(錢氏)鉤藤飲(六六),治小兒臟寒夜啼,陰極發躁。
鉤藤鉤,茯神,茯苓,當歸,川芎,木香(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每服二錢,薑、棗、水煎服。《撮要》方有芍藥一錢。若心經有熱,臉紅便赤,去木香,加硃砂末一錢,木通湯下。
(薛氏)抑肝散(六七),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不安。
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茯苓,鉤藤鉤(各一錢),
白話文:
小兒
當歸養心湯,主要治療心氣虛弱引起的驚悸。 藥方組成:當歸身、麥冬、生地(用酒洗過)、人參、炙甘草、升麻(少量)。 用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燈心草一小團,煎煮至七分。在飯後服用。
養心湯,主要治療心血虛弱、膽怯,引起的驚癇、或驚悸不安、盜汗失眠、發熱煩躁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遠志、當歸、川芎、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肉桂、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各三錢)、炙甘草(四錢)。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加薑煎煮。
茯神湯,主要治療膽氣虛寒,引起的頭痛眩暈、心神恐懼、或是驚癇。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炒過)、酸棗仁(炒過)、熟地、白芍(炒過)、柏子仁(炒過)、五味子(炒過)、茯神(各一兩)、桂心、甘草(炒過,各五錢)。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
清神湯,主要治療驚癇,因心氣虛弱,且有血熱的症狀。 藥方組成:犀角(磨成粉)、遠志(用薑汁焙過)、白鮮皮、石菖蒲、人參、甘草(等量)。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麥門冬煎湯調服。
酸棗仁湯,主要治療心肺虛熱,引起的煩躁啼哭,以及痘疹血熱血燥等症狀。 藥方組成:酸棗仁、炙甘草、人參、生地、麥冬、當歸身、梔子仁(等量)。 用法:加入燈心草,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溫服。
黑附子湯,主要治療慢脾風導致的四肢厥冷。 藥方組成:附子(炒過,去皮,三錢)、木香、人參(各一錢半)、白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五片,用水煎煮。如果手足回溫,就停止服用。
鉤藤散,主要治療吐瀉、脾胃氣虛引起的慢驚生風。 藥方組成:鉤藤鉤、人參、天麻、蠍尾(去毒)、防風、蟬殼(各半兩)、麻黃、殭蠶(炒過)、炙甘草、川芎(各二錢半)、麝香(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如果虛寒,可加附子一錢。
鉤藤飲子,主要治療小兒各種驚風抽搐,以及眼睛昏迷。 藥方組成:鉤藤鉤、防風、獨活、天竺黃、羌活(各三錢)、麻黃、升麻、甘草、草龍膽(各二錢)、川芎(三錢)、蟬蛻(五個,去頭足)。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服用。 (薛立齋說:這個藥方如果用於外感風寒、體質強壯的患者比較適合。如果體虛但病邪盛,宜用惺惺散加鉤藤、麻黃;如果外邪較少而體質虛弱,宜用異功散。)
鉤藤飲,主要治療小兒因體內寒冷引起的夜啼、陰氣過盛而煩躁不安。 藥方組成:鉤藤鉤、茯神、茯苓、當歸、川芎、木香(各一錢)、甘草(五分)。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服用。 (《撮要》這個方子有芍藥一錢。如果心經有熱,臉紅大便赤,要去掉木香,加入硃砂末一錢,用木通湯送服。)
抑肝散,主要治療肝經虛熱引起的抽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肝木過旺導致脾胃失調,引起嘔吐痰液、腹脹少食、睡眠不安。 藥方組成:軟柴胡、甘草(各五分)、川芎(八分)、當歸、白朮(炒過)、茯苓、鉤藤鉤(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