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12)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12)
1. 婦人
烏賊魚骨丸,此即《內經》治血枯方。
烏賊魚骨(去甲,四兩),蘆茹(一兩,即茜根)
上為末,以雀卵搗丸,小豆大。每服五丸,或十丸,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鮑魚即今之淡乾魚也。
增損四物湯,治脾虛不攝,血去不止。
人參,當歸,芍藥(炒),川芎,乾薑(炒,各一兩),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
《奇效》,四物湯,治肝經虛熱,血沸騰而崩,久不止。
當歸(酒拌),熟地,白芍,川芎,阿膠(炒),艾葉(炒),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四錢,水煎。
《良方》,加減四物湯,治婦人血積。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蓬朮,三稜,肉桂,乾漆(炒煙盡,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四物二連湯,治婦人血虛發熱,或口舌生瘡,或晝安夜熱。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胡黃連,宣黃連(各一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人參當歸湯,治去血過多,內熱短氣,頭痛悶亂,骨節作痛,或虛煩咽燥。
人參,當歸,生地,桂心,麥冬,白芍藥(各等分)
上用粳米一合,竹葉十片,水二鍾,煎一鍾,去米入藥五錢,棗二枚,煎服,或總煎之亦可。虛甚者用熟地黃。
《良方》,一味防風散,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不歸經者。
用防風去蘆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一名獨聖散,每服二錢,空心食前,用酒煮,白麵清飲調下,極效。
龍骨散,治血崩不止。
龍骨(煅),當歸,香附(炒,各一兩),棕毛灰(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湯調下。忌油膩、雞、魚炙爆物。
如聖散,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櫚子,烏梅肉,乾薑(俱燒存性,為末,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空心烏梅湯調服。一方單用棕皮,半燒半生,為末,每空心服二錢亦妙。
槐榆散,治血崩及腸風下血。
槐花,地榆(等分,炒焦)
上二味,用酒煎飲之。
七灰散,治血崩神效。
蓮蓬殼,罌粟殼,醃蟹殼,益母草,旱蓮草,棕毛葉,藕節(各等分,俱燒存性為末)
空心醋點湯調下三錢。一秘方用棉花子,以銅鍋炒黑為末,黃酒調下二、三錢,三、兩次即止,並治崩漏、小產血不止。
棕灰散,方在和陣。治大腸下血,及崩漏失血。
柏葉散,治元氣虛弱,崩中漏血,年久不愈,亦治白帶。
柏葉(炒),當歸,生地,續斷,川芎,龜甲(炙),禹餘糧(各一兩半),阿膠(炒,五錢),鱉甲(炙,兩半),赤石脂(煅),牡蠣(煅),地榆,艾葉(炒),鹿茸(炙,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子芩散,一名黃芩散。治壯熱崩中下血,是陽乘陰分,故經血泛溢,宜清其北方。
條黃芩(不拘多少為細末。)
白話文:
婦人
**烏賊魚骨丸:**這就是《黃帝內經》裡治療血枯的方子。
材料:烏賊魚骨(去掉外殼,約150克),茜草根(約30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麻雀蛋清搗成丸狀,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五到十丸,用鮑魚煮的湯送服,再用米飯壓在胃裡。這裡的鮑魚指的是現在的淡乾魚。
**增損四物湯:**治療脾虛不能控制血液,導致出血不止。
材料:人參、當歸、炒過的芍藥、川芎、炒過的乾薑(各約30克),炙甘草(約15克)
做法:以上藥材,每次取15克用水煎服。
奇效四物湯:《奇效良方》中的四物湯,治療肝經虛熱,導致血液沸騰而引起崩漏,且長時間不止。
材料:用酒拌過的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炒過的阿膠、炒過的艾葉、黃芩(各約15克)
做法:每次取15克用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良方》中的加減四物湯,治療婦女血瘀積聚。
材料: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蓬朮、三稜、肉桂、炒至煙盡的乾漆(各等份)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20到30克,用水煮至剩一半,飯前服用。
**四物二連湯:**治療婦女血虛發熱,或口舌生瘡,或白天安好晚上發熱。
材料: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胡黃連、宣黃連(各約4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配成一副,用水煎服。
**人參當歸湯:**治療失血過多,導致內熱、呼吸短促、頭痛悶亂、骨節疼痛,或虛煩咽喉乾燥。
材料:人參、當歸、生地黃、桂心、麥冬、白芍藥(各等份)
做法:用粳米30克,竹葉十片,加水煮成湯,取出米,加入藥材15克和紅棗兩枚,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將所有藥材一起煎煮。如果身體極度虛弱,則使用熟地黃。
一味防風散:《良方》中的一味防風散,治療肝經有風邪,導致血液流失不歸經。
材料:防風(去掉蘆葦部分)磨成粉末
做法:每次服用4克,用白開水調服。也叫獨聖散,每次服用8克,空腹飯前用酒煮開,再用白麵湯送服,效果極好。
**龍骨散:**治療崩漏不止。
材料:煅燒過的龍骨、當歸、炒過的香附(各約30克)、棕櫚毛灰(約15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15克,空腹用米湯調服。忌吃油膩食物、雞肉、魚肉和燒烤食物。
**如聖散:**治療崩漏,服用三次就能痊癒。
材料:棕櫚子、烏梅肉、乾薑(都燒成炭後磨成粉,各等份)
做法:每次服用8克,空腹用烏梅湯調服。有一個方子單用棕櫚皮,一半燒炭一半生用,磨成粉末,每次空腹服用8克也很好。
**槐榆散:**治療崩漏和腸風下血。
材料:槐花、地榆(等份,炒焦)
做法:將上述兩種藥材用酒煎煮後飲用。
**七灰散:**治療崩漏效果顯著。
材料:蓮蓬殼、罌粟殼、醃蟹殼、益母草、旱蓮草、棕櫚毛葉、藕節(各等份,都燒成炭後磨成粉)
做法:空腹用醋調和的湯送服10克。另有一個秘方用棉花籽,在銅鍋中炒黑後磨成粉,用黃酒調服6-9克,服用兩三次就可止血,還可以治療崩漏和小產後出血不止。
**棕灰散:**此方在「和陣」中。治療大腸出血和崩漏失血。
**柏葉散:**治療元氣虛弱,崩漏出血,長期不愈,也可以治療白帶。
材料:炒過的柏葉、當歸、生地黃、續斷、川芎、炙龜甲、禹餘糧(各約45克)、炒過的阿膠(約15克)、炙鱉甲(約45克)、煅燒過的赤石脂、煅燒過的牡蠣、地榆、炒過的艾葉、炙鹿茸(各約15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8克,用粥湯調服。
**子芩散:**也叫黃芩散。治療發高燒時發生的崩漏出血,這是因為陽氣過盛侵犯了陰分,導致經血外溢,應該清除陽熱。
材料:黃芩(不拘多少,磨成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