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 (11)

1. 論治(共三條)

一、頭眩雖屬上虛,然不能無涉於下。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下虛者,陰中之陽虛也。陽中之陽虛者,宜治其氣,如四君子湯、五君子煎、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如兼嘔吐者,宜聖朮煎大加人參之類是也。陰中之陽虛者,宜補其精,如五福飲、七福飲、左歸飲、右歸飲、四物湯之類是也。

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虛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如大補元煎、十全大補湯,及諸補陰補陽等劑,俱當酌宜用之。

一、眩運證,凡有如前論首條所載病源者,當各因其證求而治之。其或有火者宜兼清火,有痰者宜兼清痰,有氣者宜兼順氣,亦在乎因機應變。然無不當以治虛為先,而兼治為佐也。

一、古法之治眩運,亦有當察者。丹溪曰:濕痰者,多宜二陳湯。火者加酒芩。挾氣虛者,相火也,治痰為先,挾氣藥降火,如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眩運不可當者,以大黃酒炒為末,茶湯調下。火動其痰,用二陳加黃芩、蒼朮、羌活,散風行濕。附錄曰:有早起眩運,須臾自定,日以為常者,正元散下黑錫丹。

傷濕頭運,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有痰,青州白丸子。

愚謂古法之治眩運,如半夏白朮天麻湯,治脾痰也;二陳湯加黃芩,治熱痰也;青州白丸子治風痰、寒痰也;腎著湯,治濕痰也。此外,如大黃末之治眩運不可當,惟痰火之壅者宜之;黑錫丹之重墜,惟氣實於上者宜之。第恐眩運一證,實痰實火者無幾,而亦非上盛之病,此古方之有宜否用者,不可不審。

白話文:

關於眩暈的治療(共三條):

一、眩暈雖然屬於上焦虛弱,但也不能完全與下焦無關。上焦虛弱是指陽氣中的陽氣虛弱,下焦虛弱是指陰氣中的陽氣虛弱。陽氣中的陽氣虛弱,應該治療氣虛,例如使用四君子湯、五君子煎、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方劑。如果同時有嘔吐,則適合使用聖朮煎加大劑量人參等藥物。陰氣中的陽氣虛弱,應該補益精血,例如使用五福飲、七福飲、左歸飲、右歸飲、四物湯等方劑。

然而,過度損耗下焦必定會使上焦更加虛弱,而滋養幼苗必須灌溉根部。因此,凡是治療上焦虛弱,仍然應該同時兼顧補養氣血為最重要,例如大補元煎、十全大補湯,以及其他各種補陰補陽的藥劑,都應當斟酌情況使用。

二、眩暈的症狀,凡是如同前面第一條所說的病因,都應當根據其具體情況尋找病因並治療。如果體內有火氣,就應該同時清熱;有痰,就應該同時化痰;有氣滯,就應該同時理氣。這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然而,無論如何都應該以治療虛弱為首要,兼顧其他病因為輔助。

三、古人治療眩暈的方法,也有一些需要仔細辨別的地方。朱丹溪說:濕痰引起的眩暈,多適合使用二陳湯。火氣引起的,要加黃芩。如果同時有氣虛的,那就是相火作祟,要先治痰,再用理氣藥物來降火,例如東垣的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如果眩暈非常嚴重難以忍受,可以用大黃用酒炒過後磨成粉末,用茶水調服。如果是因為火氣引動痰液,可以用二陳湯加黃芩、蒼朮、羌活,來疏散風邪、祛濕化痰。附錄中提到:有人早上起床時會眩暈,過一會兒又會自行恢復,每天都如此,可以用正元散配合黑錫丹服用。

如果是因為濕氣引起的頭暈,可以用腎著湯加川芎,稱為除濕湯。如果有痰,可以用青州白丸子。

我認為古人治療眩暈的方法,例如半夏白朮天麻湯,是治療脾虛引起的痰;二陳湯加黃芩,是治療熱痰;青州白丸子是治療風痰、寒痰;腎著湯是治療濕痰。此外,像大黃末治療眩暈嚴重的情況,只有在痰火壅盛時才適合;黑錫丹具有沉降的作用,只有在氣機上盛時才適合。但是,恐怕眩暈這種病症,真正屬於痰實、火實的情況並不多,而且也不屬於上實的病症。所以,古方是否合適使用,不可不仔細斟酌。

2. 述古

劉宗厚云:眩運一證,人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蓋所謂虛者,血與氣也;所謂實者,痰涎風火也。原病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陽而致,當升陽補氣;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多,陽無所附而然,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證也。有因痰涎郁遏者,宜開痰導郁,重則吐下,有因風火所動者,宜清上降火;若因外感而得者,此皆有餘之證也。

世有所謂氣不歸元,而用丹藥鎮墜,沉香降氣之法,蓋香竄散氣,丹藥助火,其不歸之氣豈能因此而復耶?《內經》所謂治病必求其本,氣之不歸,求其本而用藥則善矣。

白話文:

劉宗厚說:眩暈這個病症,人們都說是「上盛下虛」造成的,卻沒有說明為什麼會這樣。所謂的「虛」,指的是血和氣的不足;所謂的「實」,指的是痰、涎、風、火這些邪氣。造成眩暈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氣虛,那是因為清氣不能上升,或是因為流汗過多、陽氣耗損造成的,這時應該升提陽氣、補益氣;有的是因為血虛,那是因為失血過多,陽氣沒有依附而導致的,這時應該滋養陰液、補養血。這些都是屬於不足的症狀。有的是因為痰涎阻滯、鬱結,應該開散痰結、疏導鬱滯,嚴重的話可以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有的是因為風火妄動,應該清瀉上焦的火氣;如果是因為外感風邪導致的,這些都屬於有餘的症狀。

現在有人說氣不歸元,就用丹藥來鎮壓、下沉,或是用沉香來降氣,其實沉香的氣味會散氣,丹藥會助長火氣,這樣那些不能歸元之氣,怎麼可能因此而恢復呢?《內經》說治病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氣不能歸元,要找到它的根本原因來用藥,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3. 吐法新按

先君壽峰公少壯時頗好酒,因致酒病,自四旬之外,遂絕戒不飲。後至七旬,因除夜之樂,飲一小杯,而次早眩暈不能起,先君素善吐法,有記在痰飲門,因吐去清痰而眩暈頓愈。原其所由,則一杯之酒何遽為痰,不過以惡酒之臟,而忽被酒氣,則真陰清氣為之淆亂而然。吐去痰飲,酒氣可除,吐能升氣,清陽可復,此非治痰而實以治亂耳,故志此以見其義。

白話文:

我父親壽峰公年輕時非常喜歡喝酒,因此得了酒病。從四十歲以後,他就完全戒酒不喝了。後來到了七十歲,因為過年除夕高興,喝了一小杯酒,結果隔天早上就頭暈到起不來。我父親本來就擅長使用吐法,相關紀錄在痰飲門裡。他用吐法吐出清痰後,頭暈就立刻好了。探究其原因,只不過一杯酒怎麼會立刻變成痰呢?應該是因為長期受到酒精損害的內臟,突然被酒氣侵襲,導致體內真陰清氣混亂造成的。吐出痰飲,酒氣就可以去除,吐法又可以提升清氣,讓清陽恢復正常。這並不是治療痰,而是治療體內氣機的紊亂,因此記錄下來,以說明這個道理。

4. 眩運論列方

五福飲(新補六),七福飲(新補七),四君子湯(補一),四物湯(補八),左歸飲(新補二),五君子煎(新熱六),腎著湯(熱一二九),右歸飲(新補三),十全大補湯(補二十),二陳湯(和一),歸脾湯(補三二),補中益氣湯(補三十),正元散(熱五一),聖朮煎(新熱二五),大補元煎(新補一),青州白丸子(和百十二),黑錫丹(熱三八九),半夏白朮天麻湯(和十五)

白話文:

眩暈論中常用的方劑:

五福飲(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六種),七福飲(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七種),四君子湯(補養藥方第一種),四物湯(補養藥方第八種),左歸飲(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二種),五君子煎(新增加的溫熱藥方第六種),腎著湯(溫熱藥方第一百二十九種),右歸飲(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三種),十全大補湯(補養藥方第二十種),二陳湯(調和藥方第一種),歸脾湯(補養藥方第三十二種),補中益氣湯(補養藥方第三十種),正元散(溫熱藥方第五十一種),聖朮煎(新增加的溫熱藥方第二十五種),大補元煎(新增加的補養藥方第一種),青州白丸子(調和藥方第一百十二種),黑錫丹(溫熱藥方第三百八十九種),半夏白朮天麻湯(調和藥方第十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