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陣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陣 (8)

1. 以下面鼻方

《醫林》,川芎散,治風寒鼻塞。

川芎,藁本,細辛,白芷,羌活,炙甘草(各一兩),蒼朮(米泔浸,五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煎服。

《濟生》,辛夷散,治肺虛為四氣所幹,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不通,不聞香臭。

辛夷,川芎,細辛,白芷,升麻,防風,羌活,藁本,炙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有蒼耳子(減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溫肺散,治閉塞陽明鼻塞。

升麻,黃耆,丁香(各一錢),羌活,葛根,炙甘草,防風(各五分),麻黃(不去節,二錢)

水二鍾,蔥白二莖,煎八分,食遠熱服。

《千金》,細辛膏,治鼻塞腦冷,清涕常流。

細辛,川芎,川椒,黑附子(炮,去皮臍),乾薑,吳茱萸(各二錢半),桂心(三錢),皂角屑(錢半)

上將諸藥用米醋浸過宿,次用豬脂二兩熬油,入前藥,煎附子色黃為度,以綿蘸藥塞鼻中。

《三因》,蒼耳散,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蒼耳子(炒,二錢半),辛夷仁,薄荷葉(各五錢),白芷(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蔥湯或茶清食後調下。

神愈散,治風熱在肺,鼻流濁涕,窒塞不通。

細辛白芷與防風,羌活當歸半夏芎,桔梗陳皮茯苓輩,十般等分銼和同,三錢薄荷姜煎服,氣息調勻鼻貫通。

醍醐散,治傷風鼻塞聲重。

細辛(半兩),川芎(一兩),薄荷(一兩半),川烏(炮,去皮臍),白芷,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蔥茶湯或薄荷湯下。

《良方》,防風湯,治鼻塞不聞香臭。

防風,麻黃,官桂(各半兩),升麻,木通(各一兩),梔子(七枚),石膏(三兩)

上㕮咀。每服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宣明》,防風湯,治鼻淵腦熱滲下,濁涕不止,久而不已,必成衄血之證。

防風(一兩半),人參,麥冬,炙甘草,川芎,黃芩(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服,食後,日三服。

荊芥散,治肺風酒皶鼻赤皰。

荊芥穗(四兩),防風,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殭蠶(炒),炙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正傳》,腦漏秘方,祖傳經驗治鼻中時時流臭黃水,甚者腦亦時痛,俗名控腦砂,有蟲食腦中。

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燒存性,為細末,酒調服之即愈。

《簡易》,黃白散,治鼻齆、瘜肉、鼻痔等症。

白礬,雄黃,細辛,瓜蒂(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雄犬膽汁為劑,如棗核,塞鼻中。

細辛散,治鼻齆有瘜肉,不聞香臭。

北細辛,瓜蒂(等分)

上為末,棉裹如豆大,塞鼻中。

《御藥》,菖蒲散,治鼻內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皂角(等分)

白話文:

以下是治療鼻子相關問題的各種藥方:

《醫林》的川芎散: 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鼻塞。 藥材包含:川芎、藁本、細辛、白芷、羌活、炙甘草(各一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五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碎,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碗,生薑三片,蔥白三寸,一起煎煮後服用。

《濟生》的辛夷散: 用於治療因肺虛,又受外邪侵襲,導致鼻塞、鼻涕流不停、呼吸不順暢、聞不到氣味的情況。 藥材包含:辛夷、川芎、細辛、白芷、升麻、防風、羌活、藁本、炙甘草、木通(各等份),有些方子會加入蒼耳子(減半)。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飯後用清茶送服。

溫肺散: 用於治療因陽明經阻塞引起的鼻塞。 藥材包含:升麻、黃耆、丁香(各一錢)、羌活、葛根、炙甘草、防風(各五分)、麻黃(不去節,二錢)。 使用方法:加水兩碗,蔥白二根,一起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趁熱服用。

《千金》的細辛膏: 用於治療因鼻塞、腦部受寒,導致清鼻涕流不停的情況。 藥材包含:細辛、川芎、川椒、黑附子(炮製過,去皮臍)、乾薑、吳茱萸(各二錢半)、桂心(三錢)、皂角屑(一錢半)。 使用方法:將所有藥材用米醋浸泡過夜,隔天用豬油二兩熬煮,再加入浸泡過的藥材,煎到附子變黃即可。用棉花沾取藥油塞入鼻孔。

《三因》的蒼耳散: 用於治療鼻涕混濁流不停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鼻淵。 藥材包含:炒過的蒼耳子(二錢半)、辛夷仁、薄荷葉(各五錢)、白芷(一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二錢,飯後用蔥湯或清茶送服。

神愈散: 用於治療因風熱侵犯肺部,導致鼻涕混濁、鼻塞不通的情況。 藥材包含:細辛、白芷、防風、羌活、當歸、半夏、川芎、桔梗、陳皮、茯苓,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取三錢,用薄荷、生薑煎煮後服用,可使呼吸順暢,鼻子通暢。

醍醐散: 用於治療因傷風引起的鼻塞、聲音沙啞。 藥材包含:細辛(半兩)、川芎(一兩)、薄荷(一兩半)、川烏(炮製過,去皮臍)、白芷、甘草(各二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用蔥茶湯或薄荷湯送服。

《良方》的防風湯: 用於治療鼻塞、聞不到氣味的情況。 藥材包含:防風、麻黃、官桂(各半兩)、升麻、木通(各一兩)、梔子(七枚)、石膏(三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加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空腹時溫服。

《宣明》的防風湯: 用於治療因鼻淵、腦部發熱導致鼻涕流不停,久病不癒,甚至可能引起流鼻血的情況。 藥材包含:防風(一兩半)、人參、麥冬、炙甘草、川芎、黃芩(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二錢,用沸水沖泡後服用,飯後服用,一天三次。

荊芥散: 用於治療因肺風引起的酒糟鼻、鼻頭發紅起皰。 藥材包含:荊芥穗(四兩)、防風、杏仁(去皮尖)、炒過的白蒺藜(去刺)、炒過的殭蠶、炙甘草(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飯後用清茶送服。

《正傳》的腦漏秘方: 祖傳經驗,用於治療鼻子時常流出帶有臭味的黃色液體,嚴重者會引起腦部疼痛,俗稱控腦砂,認為是有蟲蛀食腦部。 使用方法:取絲瓜藤靠近根部的三到五尺長度,燒成炭後磨成細粉,用酒調服,即可痊癒。

《簡易》的黃白散: 用於治療鼻塞、鼻瘜肉、鼻痔等症狀。 藥材包含:白礬、雄黃、細辛、炒過的瓜蒂(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雄犬的膽汁調和,搓成棗核大小,塞入鼻孔。

細辛散: 用於治療鼻塞有瘜肉,聞不到氣味的情況。 藥材包含:北細辛、瓜蒂(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成豆子大小,塞入鼻孔。

《御藥》的菖蒲散: 用於治療鼻塞不通,導致呼吸困難的情況。 藥材包含:菖蒲、皂角(各等份)。 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不詳,可能也是製成粉末後塞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