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88)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88)
1. 寒陣
人參五味子湯,方在外科。治虛損肺痿等證。
二神散,治男婦吐血,或血崩下血。
陳槐花(二兩,炒焦),百草霜(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茅根煎湯調下。治下血,宜空心服之。舌上忽然腫破出血,宜此摻之。
《良方》,四生丸,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生地黃(等分)
上搗爛如雞子大丸。每服一丸,水二盞,濾去柤服。陳日華云:先公嘗遊靈石寺,見一僧嘔血,明年到寺,問嘔血者何如?主僧云得服四生丸遂愈。自得此方,屢用有效。愚意前證,乃內熱暴患者宜用之,若人病本元不足,須補脾以資化源,否則虛火上炎,金反受克,獲生鮮矣。
《濟生》,鱉甲地黃湯,治虛勞煩熱,怔忡羸瘦。
鱉甲(醋炙),熟地,人參,白朮,當歸,麥門冬,茯苓,石斛,柴胡,秦艽(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六分)
水二鍾,姜五片,烏梅一個,煎七分,不拘時服。
《局方》,黃耆鱉甲煎,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煩熱心悸盜汗,少食多渴,咳嗽有血。
黃耆(蜜炙),鱉甲(醋浸炙,去裙),人參,知母,桑白皮,紫菀,桔梗,甘草(炙,各五分),地骨皮,秦艽,柴胡,生地,芍藥(各七分),天門冬,白茯苓(各八分),肉桂(四分)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溫服。
地黃膏,滋陰降火,養血清肝退熱。
鮮地黃(以十斤為則,搗汁,和眾藥汁同煎),當歸身(一斤),芍藥(半斤),枸杞(半斤),天門冬,麥門冬(各六兩),川芎,丹皮(各二兩),連肉(四兩),知母,地骨皮(各三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上將眾藥用水二斗,煎一斗,去滓淨,和生地黃汁同熬成膏服之
《局方》,秦艽扶羸湯,治肺痿骨蒸勞嗽,或寒熱往來,聲啞自汗,體虛怠惰。
人參,秦艽,當歸,鱉甲(醋炙),紫菀茸,地骨皮,柴胡,甘草(各五分)
水一鍾半,姜五片,大棗、烏梅各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退熱湯,治急勞煩熱,口乾憎寒,飲食不得。
柴胡,龍膽草,青蒿,知母(炒),麥冬,甘草(各一錢)
上用童便一鍾半,蔥白三寸,薤白三莖、桃、柳枝各五寸。同浸一宿,平旦煎一鍾,空心頓服,至夜再服。
《良方》,團魚丸,治骨蒸勞嗽累效。
貝母,前胡,知母,杏仁(各一兩),柴胡(半兩),團魚(二個)
上藥與魚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焙乾為末,再以團魚骨甲煮汁一盞,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黃耆六一湯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黃耆六一湯調理。
《良方》,地榆散,治腸風熱證下血。
地榆,黃芩,黃連,梔子,茜根,茯苓(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入韭白五寸同煎。食遠溫服。
白話文:
寒陣
人參五味子湯: 這個方子在外科有記載,主要是治療虛弱損耗引起的肺痿等疾病。
二神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男女吐血、或者女性血崩下血的症狀。
配方是:陳槐花(炒焦二兩),百草霜(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茅根煎的湯調和後服用。這個藥方能治療下血的症狀,最好空腹服用。如果舌頭突然腫破出血,也可以把這個藥粉直接撒在患處。
《良方》中的四生丸: 治療吐血和流鼻血。當體內陽氣過盛而導致陰血不足,血熱妄行的情況,適合服用這個藥方。
配方是:生荷葉、生艾葉、生側柏葉、生地黃(等份) 將以上藥材搗爛,做成雞蛋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水兩碗煎煮,濾掉藥渣後服用。陳日華說:他的先父曾經遊歷靈石寺,看到一位僧人嘔血,隔年再到寺廟,問起這位嘔血僧人的情況,寺廟住持說他服用了四生丸之後就痊癒了。之後他得到了這個藥方,多次使用都有效。我認為這個方子適合治療體內有熱、病情突然發作的人使用。如果病人本身體質虛弱,需要先補脾來增強身體的化生功能,否則虛火上升,反而會損傷肺部,難以痊癒。
《濟生》中的鱉甲地黃湯: 治療虛勞引起的煩躁發熱、心悸、身體消瘦等症狀。
配方是:醋炙鱉甲,熟地,人參,白朮,當歸,麥門冬,茯苓,石斛,柴胡,秦艽(各一錢),肉桂,炙甘草(各六分)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片,烏梅一個,煎煮至剩七分,不限時間服用。
《局方》中的黃耆鱉甲煎: 治療虛勞引起的身體發熱,肌肉消瘦,煩躁發熱,心悸盜汗,食慾不佳,口渴多飲,以及咳嗽帶血等症狀。
配方是:蜜炙黃耆,醋浸炙鱉甲(去除邊緣部分),人參,知母,桑白皮,紫菀,桔梗,炙甘草(各五分),地骨皮,秦艽,柴胡,生地,芍藥(各七分),天門冬,白茯苓(各八分),肉桂(四分)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地黃膏: 主要用於滋養陰液,降虛火,養血清肝,退虛熱。
配方是:鮮地黃(十斤,搗汁,與其他藥汁一同煎煮),當歸身(一斤),芍藥(半斤),枸杞(半斤),天門冬,麥門冬(各六兩),川芎,丹皮(各二兩),連肉(四兩),知母,地骨皮(各三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用水兩斗煎煮至剩一斗,濾掉藥渣,與生地黃汁一同熬製成膏狀服用。
《局方》中的秦艽扶羸湯: 治療肺部虛弱引起的骨蒸勞嗽,或者寒熱交替、聲音沙啞、自汗、身體虛弱無力等症狀。
配方是:人參,秦艽,當歸,醋炙鱉甲,紫菀茸,地骨皮,柴胡,甘草(各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大棗和烏梅各一枚,煎煮至剩七分,空腹服用。
退熱湯: 治療因勞累過度引起的煩躁發熱、口乾、怕冷、食慾不振等症狀。
配方是:柴胡,龍膽草,青蒿,炒知母,麥冬,甘草(各一錢) 用童子尿一碗半,加入蔥白三寸,薤白三莖,桃枝和柳枝各五寸,一同浸泡一晚。早上煎煮至剩一碗,空腹一次性喝完,晚上再服用一次。
《良方》中的團魚丸: 治療骨蒸勞嗽,效果顯著。
配方是:貝母,前胡,知母,杏仁(各一兩),柴胡(半兩),團魚(兩個) 將以上藥材和團魚一起煮熟,取出魚肉連同湯汁一起食用。再將藥材烘乾研磨成粉末,用團魚骨甲煮的湯汁一碗,和藥粉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黃耆六一湯送服。病情穩定後,仍需服用黃耆六一湯調理身體。
《良方》中的地榆散: 治療腸風熱導致的下血症狀。
配方是:地榆,黃芩,黃連,梔子,茜根,茯苓(等份)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韭菜白五寸一同煎煮。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