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6)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6)
1. 散陣
沖和散,治感冒風濕,頭目不清,鼻塞聲重,倦怠欠伸出淚。
蒼朮(四兩,米泔浸炒),荊芥,甘草(炙,八錢)
上為末。薑湯調服二錢。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憎寒發熱,無汗惡風,或熱壅膈間,唾濁痰甚。
旋覆花,麻黃,荊芥(各一錢),前胡,半夏,芍藥(各八分),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三因》,旋覆花湯,治風寒暑濕傷肺,喘嗽大甚,坐臥不寧。
旋覆花,前胡,甘草,茯苓,半夏曲,杏仁,麻黃,荊芥穗,五味子,赤芍藥(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加薑、棗水煎。有汗者勿服。
《良方》,旋覆花湯,治風痰嘔逆,飲食不下,頭目昏悶等證。
旋覆花,枇杷葉,川芎,細辛,赤茯苓(各一錢),前胡(一錢半)
上加薑、棗水煎服。
《醫林》,桑皮散,治上焦熱壅,咳嗽連聲,血腥並氣不得透。
桑皮,柴胡,前胡,紫蘇,薄荷,枳殼,桔梗,赤茯苓,黃芩,炙甘草(等分)
上咀。每服七、八錢,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簡易》,蘇陳九寶湯,治老人小兒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臥。
麻黃,紫蘇,薄荷,桂枝,桑白皮,大腹皮,陳皮,杏仁,甘草(各六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烏梅一個,煎七分服。
《局方》,羌活散,治風邪壅滯,鼻塞聲重,頭目昏眩,遍身拘急,肢節煩痛,天陰愈覺不安者。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熱茶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如若頭痛,每服加細辛二分;如太陰脈緩有痰,名曰痰厥頭痛,減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一兩五錢。
愈風餅子,治頭風疼痛。
川烏(炒,半兩),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細嚼茶酒任下,不拘時。
《本事》,治八般頭風
草烏尖,細辛(等分),黃丹(少許)
上為細末,用葦管搐入鼻中。
《百一》,都梁丸,治風吹項背,頭目昏眩,腦痛,及婦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痛。
白芷(大塊白者,沸湯泡切)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細嚼荊芥點茶下。
《和劑》,三抝湯,治感冒風寒,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喘急,胸滿多痰。
麻黃(連節),杏仁(連皮尖),生甘草
上咀。每服五錢,姜三、五片,水煎,食遠服。若憎寒惡風,欲取汗解,加桔梗、荊芥,白五抝湯,治咽痛。
《局方》,華蓋散,治肺受風寒,頭痛發熱,咳嗽痰飲。
麻黃(去節),蘇子,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散陣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茶調成糊狀,塗抹在口內,再用少量白開水送服,在睡前服用。如果頭痛,每次服用時加入細辛二分;如果屬於太陰脈緩、有痰的「痰厥頭痛」,則減少羌活、防風、川芎、甘草,並加入半夏一兩五錢。
愈風餅子,治療頭風疼痛。
將川烏(炒過)、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浸泡蒸餅,將藥粉與蒸餅混合捏成餅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個餅,仔細咀嚼後用茶或酒送服,不拘時間。
《本事》中記載,治療各種頭風。
將草烏尖、細辛(等分)、黃丹(少量),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葦管吹入鼻中。
《百一》中記載的都梁丸,治療風邪侵襲項背、頭暈目眩、腦痛,以及婦女懷孕前後因風邪引起的頭痛。
將白芷(選用大塊且顏色白的,用沸水泡過後切片),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彈珠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仔細咀嚼後用荊芥泡的茶送服。
《和劑》中記載的三抝湯,治療感冒風寒,鼻塞、聲音嘶啞、說不出話、咳嗽喘急、胸悶多痰。
將麻黃(帶節)、杏仁(帶皮尖)、生甘草,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三到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如果怕冷、怕風,想通過發汗來解表,可以加入桔梗、荊芥。另外,白五抝湯可治療咽喉疼痛。
《局方》中記載的華蓋散,治療肺部受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咳嗽有痰。
將麻黃(去節)、蘇子、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用水兩碗,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沖和散,治療感冒風濕引起的頭暈目眩、鼻塞聲音嘶啞、疲倦想睡、流淚。
將蒼朮(四兩,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荊芥、甘草(炙過,八錢),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薑湯調服二錢。
金沸草散,治療肺部感受寒邪引起的鼻塞聲音嘶啞、持續咳嗽、怕冷發熱、無汗怕風,或者胸膈鬱熱、唾液混濁多痰。
將旋覆花、麻黃、荊芥(各一錢)、前胡、半夏、芍藥(各八分)、甘草(炙過,五分),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三因》中記載的旋覆花湯,治療風寒暑濕侵襲肺部引起的嚴重喘息咳嗽、坐臥不安。
將旋覆花、前胡、甘草、茯苓、半夏曲、杏仁、麻黃、荊芥穗、五味子、赤芍藥(各等分),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有汗的人不宜服用。
《良方》中記載的旋覆花湯,治療風痰引起的噁心嘔吐、飲食不下、頭暈目眩等症狀。
將旋覆花、枇杷葉、川芎、細辛、赤茯苓(各一錢)、前胡(一錢半),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醫林》中記載的桑皮散,治療上焦(胸部以上)鬱熱引起的連續咳嗽、咳血、呼吸不暢。
將桑白皮、柴胡、前胡、紫蘇、薄荷、枳殼、桔梗、赤茯苓、黃芩、炙甘草(等分),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七到八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在飯後溫服。
《簡易》中記載的蘇陳九寶湯,治療老年人或小孩原本就有喘息,遇到天氣變化容易發作,咳嗽哮喘,晚上無法入睡。
將麻黃、紫蘇、薄荷、桂枝、桑白皮、大腹皮、陳皮、杏仁、甘草(各六分),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局方》中記載的羌活散,治療風邪阻塞引起的鼻塞聲音嘶啞、頭暈目眩、全身拘緊、關節疼痛,在陰天時更加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