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1)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1)
1. 散陣
柴平湯,方在和陣。治濕瘧一身盡痛。
柴苓湯,方在和陣。治身熱煩渴泄瀉。
加減柴苓湯,方在和陣。治諸疝。和肝腎,順氣除濕。
(仲景),四逆散,治陽氣亢極,血脈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脛之下者。若是陰證,則上過於肘,下過於膝,以此為辨,乃不當用此也。
柴胡,芍藥,甘草,枳殼(各等分)
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三服。嗽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悸者,加桂五分;腹痛,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濃煎韭白湯調服。
(仲景),葛根湯,治太陽傷寒,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及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者。此即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
葛根(四兩),麻黃(去節),生薑(各三兩),桂(去皮),芍藥,甘草(炙,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升麻葛根湯,治傷寒陽明經證,目痛鼻乾不眠,無汗惡寒發熱,及小兒瘡疹疫癘等證。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分)
水二鍾,煎一鍾,寒多,熱服;熱多,溫服。
柴葛解肌湯,此《槌法》加減方。治足陽明證,目痛鼻乾不眠,頭疼,眼眶痛,脈微洪者。
柴胡,乾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錢煎之,熱服。本經無汗惡寒者去黃芩,冬月,加麻黃;他時,加蘇葉。
葛根蔥白湯,治傷寒已汗未汗,頭痛。
葛根,芍藥,川芎,知母(各二錢),生薑(二錢),蔥白(五寸)
水二鍾,煎一鍾服。
連須蔥白湯,治傷寒已汗未汗,頭痛如破。
連須蔥白(切,半片),生薑(二兩)
水三鍾,煎一鍾半,分二服。
《局方》,參蘇飲,治四時感冒傷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及傷風咳嗽聲重,涕唾稠黏,潮熱往來。此藥解肌寬中,孕婦傷寒、痘疹並治。
人參,蘇葉,乾葛,前胡,陳皮,枳殼,半夏,茯苓(各八分),木香,桔梗,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
加減參蘇飲,方在痘疹。治痘疹初熱見點,解利之藥。
敗毒散,亦名人參敗毒散。治四時傷寒瘟疫,憎寒壯熱,風濕風眩項強,身體疼痛,不問老少皆可服。或嶺南煙瘴之地,疫癘時行,或處卑濕,腳氣痿弱等證,此藥不可缺,日三服,以效為度。
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各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服;或為細末,沸湯點服。
加味敗毒散,方在外科。解利足三陽熱毒,寒熱如瘧。
荊防敗毒散,方在痘疹。發散痘疹俱可用。
白話文:
散陣
柴平湯,這個方子在和陣裡提到。它可以用來治療濕瘧,這種病會讓人全身疼痛。
柴苓湯,這個方子也在和陣裡提到。它可以用來治療發燒、口渴、腹瀉等症狀。
加減柴苓湯,這個方子同樣在和陣裡提到。它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疝氣,能調和肝腎功能,疏通氣機,去除體內濕氣。
(張仲景的方子)四逆散,可以用來治療陽氣過度亢奮,導致血脈不通,四肢末端冰冷(厥逆)的情況,這種冰冷只會出現在手肘以下、膝蓋以下的部位。如果是陰證,冰冷會超過手肘和膝蓋,這樣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柴胡、芍藥、甘草、枳殼(每種藥材的量都一樣)。
把這些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一天三次。如果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和乾薑各五分;如果心悸,可以加入桂枝五分;如果腹痛,可以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枚;如果腹瀉嚴重,可以濃煎韭菜白湯調和後服用。
(張仲景的方子)葛根湯,可以用來治療太陽傷寒,症狀是後頸和背部僵硬,沒有汗而且怕風,以及太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發病的腹瀉。這個方子其實就是桂枝湯加上麻黃和葛根。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葛根(四兩)、麻黃(去掉節)、生薑(各三兩)、桂枝(去掉外皮)、芍藥、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把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一斗水先煮麻黃和葛根,煮到水量減少二升時,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時,去掉藥渣,溫服一升。服用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好,不需要喝粥。剩下的注意事項和禁忌,可以參考桂枝湯的用法。
升麻葛根湯,可以用來治療傷寒陽明經的症狀,包括眼睛痛、鼻腔乾燥、失眠、沒有汗、怕冷發熱,以及小兒麻疹等疾病。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升麻、葛根、芍藥、甘草(每種藥材的量都一樣)。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如果怕冷症狀比較明顯,就趁熱服用;如果發熱症狀比較明顯,就溫服。
柴葛解肌湯,這個方子是根據《槌法》加減而來的。可以用來治療足陽明經的疾病,症狀包括眼睛痛、鼻腔乾燥、失眠、頭痛、眼眶痛、脈象微弱但洪大。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柴胡、乾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一起煎煮,按照槌法再加入石膏粉一錢一起煎煮,然後趁熱服用。如果沒有汗而且怕冷,就要去掉黃芩;冬天可以加入麻黃;其他季節可以加入蘇葉。
葛根蔥白湯,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無論是已經發汗還是沒有發汗,只要有頭痛的症狀都可以用。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葛根、芍藥、川芎、知母(各二錢)、生薑(二錢)、蔥白(五寸)。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服用。
連須蔥白湯,可以用來治療傷寒,無論是已經發汗還是沒有發汗,只要有頭痛劇烈如裂開的感覺都可以用。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連鬚蔥白(切成小段,半片)、生薑(二兩)。
用水三碗煎煮成一碗半,分兩次服用。
《局方》的參蘇飲,可以用來治療一年四季的感冒傷寒,症狀包括頭痛發熱、怕冷沒有汗,以及感冒引起的咳嗽、聲音沙啞、鼻涕濃稠、時冷時熱等。這個方子可以疏通肌肉,寬暢胸膈。孕婦感冒、出痘疹也可以用。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人參、蘇葉、乾葛、前胡、陳皮、枳殼、半夏、茯苓(各八分)、木香、桔梗、甘草(各五分)。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一枚一起煎煮,煮到剩八分時,趁熱服用。
加減參蘇飲,這個方子在關於痘疹的內容裡提到。可以用來治療痘疹初期發熱並出現紅點的階段,是解毒排邪的藥物。
敗毒散,又叫做人參敗毒散。可以用來治療四季的傷寒瘟疫,症狀包括怕冷發熱、風濕引起的頭暈和脖子僵硬、全身疼痛,無論老人還是小孩都可以服用。在嶺南煙瘴地區,或者瘟疫流行的時候,或者居住在潮濕的地方,或者出現腳氣虛弱等症狀,這個藥非常重要,每天服用三次,直到有效為止。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每種藥材的量都一樣)。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一起煎煮服用;也可以把藥材磨成細粉,用開水沖泡後服用。
加味敗毒散,這個方子在外科的內容裡提到。可以解除足三陽經的熱毒,治療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的症狀。
荊防敗毒散,這個方子在關於痘疹的內容裡提到。可以發散身體的邪氣,對於痘疹的治療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