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59)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59)
1. 攻陣
羌活(錢半),當歸(一錢),枳實(五分),大黃(酒煨,三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前空心溫服,以利為度。
羌活導滯湯,治風濕實滯腳氣。
羌活,獨活(各半兩),防己,當歸(各三錢),枳實(麩炒,二錢),大黃(酒煨,一兩)
上每服五、七錢,水一鍾半,煎至七分,溫服,量虛實加減,微利則已。
牛黃瀉心湯,治心經實熱,狂言妄語,神志不安。
牛黃(另研,一兩),冰片(另研,一分),硃砂(另研,二錢),大黃(生,一兩)
上為細末,和勻。每服一、二錢,冷薑湯或蜜水調下。
《宣明》,三稜散,治積聚、癥瘕,痃癖不散,堅滿痞悶,食不下。
三稜,白朮(炒,各二兩),蓬朮,當歸(各五錢),木香,檳榔(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沸湯調下。
三稜丸,治血癥血瘕,食積痰滯。
莪朮(醋浸炒),三稜(各三兩),青皮,麥芽(炒),半夏(各一兩)
上共用好醋一鍾,煮乾焙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淡醋湯下。痰積,薑湯下。
三聖膏,貼積聚癥塊。
石灰(十兩),官桂(半兩,為末),大黃(一兩,綿紋者,為末)
上將石灰細篩過,炒紅,急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黃、官桂末攪勻,以瓷器收貯,用泊紙或柿漆紙攤貼患處,火烘熨之。
《良方》,桃仁煎,治血瘕。
桃仁,大黃(炒,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朴硝(一兩)
上為末,以醇醋一鍾,瓷器中煮三分,下前三味,不住手攪,煎至可丸,乃下朴硝,丸如桐子大。不吃晚食,五更初溫酒下五丸,日午下穢物,如未見,再服。仍以調氣血藥補之。立齊曰:向在毗陵,一婦人小便不通,臍腹脹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用前藥一服,腹痛,下瘀血血水即愈。此藥猛烈大峻,氣血虛者,斟酌與之。
穿山甲散,治癥痞瘀血,心腹作痛。
穿山甲(炒焦),鱉甲(醋炙),赤芍藥,大黃(炒),乾漆(炒煙盡),桂心(各一兩),川芎,芫花(醋炒),歸尾(各半兩),麝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酒調下。
(子和),禹功散,瀉水之劑。
黑醜(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或加木香(一兩)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臨臥服。
(子和),浚川散,治一切痰飲,十種水氣。
甘遂(麵裹煨),芒硝(各二錢),郁李仁(一錢),大黃,牽牛末(各三錢)
上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稀涎散,吐頑痰。
牙皂(炙,去皮弦,一錢),藜蘆(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或一、二錢,漿水調下。牙關不開者灌之。
大異香散,治積聚脹滿。
三稜,蓬朮,青皮,陳皮,枳殼(炒),藿香,香附,半夏曲,桔梗,益智(各一錢半),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攻陣
羌活(15克),當歸(3克),枳實(1.5克),大黃(酒炒,9克)
用水約300毫升,煎煮至剩約240毫升,飯前空腹溫服,以排便順暢為目標。
羌活導滯湯,治療因風濕導致的實證停滯型腳氣。
羌活、獨活(各15克),防己、當歸(各9克),枳實(麩皮炒,6克),大黃(酒炒,30克)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15到21克,用水約300毫升煎煮至剩約210毫升,溫服。根據體質虛實調整用量,以微瀉為度。
牛黃瀉心湯,治療心經實熱,導致胡言亂語、精神不安。
牛黃(另磨成粉,3克),冰片(另磨成粉,0.3克),朱砂(另磨成粉,6克),大黃(生用,30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3到6克,用冷的薑湯或蜂蜜水調服。
《宣明》,三稜散,治療積聚、腫塊、硬結不散、腹部脹滿、胸悶、吃不下東西。
三稜、白朮(炒過,各60克),蓬朮、當歸(各15克),木香、檳榔(各9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9克,用開水調服。
三稜丸,治療血瘀腫塊、食積痰滯。
莪朮(醋浸後炒),三稜(各90克),青皮、麥芽(炒過),半夏(各30克)
以上藥材共同用好醋約300毫升煮乾,焙乾磨成粉,用醋調成糊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40丸,用淡醋湯送服。如果是痰積,用薑湯送服。
三聖膏,外貼治療積聚腫塊。
石灰(300克),官桂(磨成粉,15克),大黃(30克,選用有綿紋的,磨成粉)
將石灰細篩過,炒紅,趁熱用好醋熬成膏,加入大黃、官桂粉末攪拌均勻,用瓷器盛裝,用薄紙或柿漆紙攤平貼在患處,用火烘烤熨燙。
《良方》,桃仁煎,治療血瘕。
桃仁、大黃(炒過,各30克),虻蟲(炒黑,15克),朴硝(30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純醋約300毫升,在瓷器中煮三分時間,放入前三味藥材,不停攪拌,煎至可搓成丸子時,再加入朴硝,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晚餐不吃,五更時分用溫酒送服五丸,中午會排出污穢物。如果沒有看到排出,再服一次。之後仍用調理氣血的藥物來補養。立齊說:之前在毗陵,有一婦人小便不通,腹部脹得很大。我診斷後說:這是血瘕。用了這個藥方一次,腹痛,排出瘀血和血水就好了。這個藥方藥力猛烈,氣血虛弱的人,要斟酌使用。
穿山甲散,治療腫塊、瘀血、心腹疼痛。
穿山甲(炒焦)、鱉甲(醋炙)、赤芍藥、大黃(炒過)、乾漆(炒至煙盡)、桂心(各30克),川芎、芫花(醋炒)、歸尾(各15克),麝香(3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用酒調服。
(子和),禹功散,是瀉水的藥方。
黑醜(頭末,120克),茴香(炒過,30克),或加入木香(30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生薑自然汁調服3至6克,睡前服用。
(子和),浚川散,治療一切痰飲、十種水氣。
甘遂(用麵包裹煨過)、芒硝(各6克),郁李仁(3克),大黃、牽牛子末(各9克)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溫水送服。
稀涎散,用來吐出頑痰。
牙皂(炙過,去皮筋,3克),藜蘆(1.5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5到6克,用米湯調服。牙關緊閉的人則用灌入的方式。
大異香散,治療積聚脹滿。
三稜、蓬朮、青皮、陳皮、枳殼(炒過)、藿香、香附、半夏曲、桔梗、益智(各4.5克),炙甘草(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