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31)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31)
1. 因陣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龍膽、梔子,加當歸、茯苓、薏仁之屬;如濕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降癰散,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斂毒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而疼痛勢凶者,宜先用此方,其解毒散毒之功,神效最速。若堅頑深固者,宜用後方。
薄荷(辛佳者,用葉),野菊花(連根葉各一握),土貝母(半之),茅根(一握)
上乾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貝母研勻,外將茅根煎濃湯去柤,用調前末,乘熱敷患處,仍留前剩湯燉暖,不時潤於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痛。約敷半日即宜換之,真妙方也。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宜用此方。
腦荷(倍用),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分),石灰(風化者,亦倍用或倍倍用之)
上同為末,用鹽滷調杵稠黏,敷患處,經宿,干即易之,不必留頭,若膿成者留頭亦可。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百草煎,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證,無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間者,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猶以山草為勝,辛香者佳。冬月可用乾者,須預為收採之)
上不論多寡,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後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頻數為善。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得湯氣則藥力愈行。
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義亦此。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方外人者也。若洗水鼓腫脹,每次須用草二、三十斤,煎濃湯二、三鍋,用大盆盛貯,以席簟遮風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內服廓清飲分利等劑妙甚。
螵蛸散,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又海藏治下疳方,在《外科》下疳門。
海螵蛸(不必浸淡),人中白(或人中黃,硇砂亦可,等分)
上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熟豬油,或蜜水調敷之;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過官粉亦可,或煅制爐甘石更佳。
腸癰秘方,凡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急宜以此藥治之。
先用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服後末藥除根神妙。
白話文:
[因陣]
用兩碗水煎煮,煮到剩八分,等藥稍涼後服用。如果發炎症狀不嚴重,可以去掉龍膽草和梔子,加入當歸、茯苓、薏仁等藥材;如果濕毒嚴重,可以加入土茯苓五錢,甚至一兩到二兩。
[降癰散]
這個藥方治療各種癰疽腫毒,可以消腫止痛、散毒。對於還沒形成的癰疽,可以使其消散;對於已經形成的,可以幫助它收斂毒氣,加速潰破癒合。如果毒性強烈,疼痛劇烈,應該先用這個藥方,它解毒散毒的效果非常快。如果癰疽堅硬頑固,就應該用後面的藥方。
藥材:薄荷(最好用辛辣的葉子),野菊花(連根帶葉各一把),土貝母(用一半),茅根(一把)。
使用方法:將藥材曬乾可以磨成粉,新鮮的可以搗爛,和土貝母一起研磨均勻。另外用茅根煎煮濃湯,去渣,用湯調和藥粉,趁熱敷在患處,並用剩下的熱湯不時潤濕藥膏。切記不要用冷湯,冷湯會使藥力無法發揮,反而會疼痛。大約敷半天就要更換,這個藥方效果很好。
[後方]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癰疽毒性堅硬頑固,以及結核痰滯等情況。
藥材:腦荷(加倍使用),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量),石灰(風化過的,也要加倍用量,甚至加倍的加倍)。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鹽滷調和成濃稠的膏狀,敷在患處,隔天換藥,不用保留藥頭,如果已經化膿,也可以保留藥頭。或者把藥炒熱後攤在絹布上,隔著絹布貼敷。也可以用麻油調和,或用熱茅根湯調和。如果想要快速止痛,可以加入少量麝香或冰片效果更好。
[百草煎]
這個藥方治療各種癰毒瘡瘍、外傷疼痛、腐肉腫脹,或者風寒濕氣滯留、引起的遊走性疼痛等症狀,都有奇效。
藥材:各種田野、山間的草藥都可以使用,但以山上的草藥為佳,辛香的更好。冬天可以用乾草,但要預先採集。
使用方法:不論草藥多少,多取一些煎煮濃湯,趁熱薰洗患處,然後用布沾取藥湯熱敷患處,要讓藥氣充分滲透。之後再敷貼其他藥膏。每天兩三次都可以,次數多一點效果更好。因為草藥有寒性、熱性、辛香和毒性,寒性的可以去除熱,熱性的可以散寒,辛香的可以行氣,有毒的可以解毒,所以用途廣泛,沒有什麼不利的地方。藥湯有了藥性,湯氣就無害,藥材有了湯氣,藥力就更強。
凡是用百草煎煮成膏藥的原理也是如此。這是外科中最重要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傳給外行人。如果要治療水腫,每次需要用二、三十斤的草藥,煎煮兩三鍋濃湯,用大盆盛裝,用蓆子遮風,薰洗很長時間,每天一到兩次,內服廓清飲等利水藥物,效果更好。
[螵蛸散]
這個藥方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潰爛、流膿水等瘡瘍,或者下部、陰囊、腿部腫痛、下疳等各種瘡瘍,都有很好的療效。海藏先生治療下疳的藥方在《外科》下疳篇中有記載。
藥材:海螵蛸(不用泡淡),人中白(或人中黃,也可以用硇砂,等量)。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先用大量百草煎煮濃湯,趁熱薰洗,然後把藥粉撒在患處。如果藥粉乾燥,可以用麻油、熬熟的豬油或蜂蜜水調和敷在患處;如果腫痛嚴重,可以加入少量冰片效果更好;如果濕瘡膿水很多,可以加入等量的密陀僧或煅燒過的官粉,或者煅燒過的爐甘石更好。
[腸癰秘方]
腸癰是指長在小腹角落,稍微腫脹,小腹隱隱作痛的病症。如果毒氣不散,逐漸增大侵入內部,導致潰爛,就會變成大病,必須盡快用這個藥方治療。
使用方法:先用紅藤一兩左右,用好酒兩碗煎煮成一碗,中午服用,然後醉臥。下午用紫花地丁一兩左右,也用同樣的方法煎服。服藥後疼痛就會逐漸減輕,然後再服用後面的藥粉,可以徹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