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5)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5)
1. 因陣
逍遙飲,治婦人思郁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芍藥(錢半),熟地(三、五錢),棗仁(二錢,炒),茯神(錢半),遠志(制,三、五分),陳皮(八分),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如經水過期兼痛滯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錢。
決津煎,治婦人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當以水濟水,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宜用此湯,隨證加減主之。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如氣虛者,宜少用香、陳之類,甚者不用亦可。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澤瀉(一錢半),牛膝(二錢),肉桂(一、二、三錢),熟地(二、三錢或五、七錢,或不用亦可),烏藥(一錢,如氣虛者,不用亦可)
水二鍾,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嘔惡者,加焦姜一、二錢;如陰滯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如氣滯而痛脹者,加香附一、二錢,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滯血澀者,加酒炒紅花一、二錢;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結澀者,加肉蓯蓉一、二、三錢,微者以山楂代之。
五物煎,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產難經滯,及痘瘡血虛寒滯等證,神效。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芍藥(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服。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血虛寒勝,寒邪在表者,加細辛、麻黃、柴胡、紫蘇之屬。
調經飲,治婦人經脈阻滯,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山楂(一、二錢),香附(二錢),青皮,茯苓(各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滯其血者,加肉桂、吳茱萸之類;如兼脹悶者,加厚朴一錢,或砂仁亦可;如氣滯者,加烏藥二錢,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錢半。
通瘀煎,治婦人氣滯血積,經脈不利,痛極拒按,及產後瘀血實痛,並男婦血逆血厥等證。
歸尾(三、五錢),山楂,香附,紅花(新者,炒黃,各二錢),烏藥(一、二錢),青皮(錢半),木香(七分),澤瀉(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鐘,食前服。兼寒滯者,加肉桂一錢,或吳茱萸五分;火盛內熱,血燥不行者,加炒梔子一、二錢;微熱血虛者,加芍藥二錢;血虛澀滯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用,或加蘇木、玄胡索之類,瘀極而大便結燥者,加大黃一、二、三錢,或加芒硝、蓬朮亦可。
白話文:
因陣
逍遙飲,治療婦女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功能受損,影響衝任二脈的氣血運行,造成氣血日漸衰竭,逐漸發展成月經不調的情況。
藥材: 當歸(6-9克),芍藥(4.5克),熟地黃(9-15克),炒酸棗仁(6克),茯神(4.5克),製遠志(1-1.5克),陳皮(2.4克),炙甘草(3克)
用法: 用水兩碗煎至七分,在飯後溫服。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3-6克;如果月經延遲且伴有疼痛,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香附3-6克。
決津煎,治療婦女因血虛導致經血停滯,無法順利流動而產生劇烈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就像水流阻塞,需要疏通才能解決。此方如同疏通江河,使積垢皆去。應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材來使用。此方看似用補,實則達到瀉的作用。如果氣虛,應減少或不用香、陳這類行氣的藥材。
藥材: 當歸(9-15克,或可至30克),澤瀉(4.5克),牛膝(6克),肉桂(3-9克),熟地黃(6-15克或21克,或不用亦可),烏藥(3克,若氣虛者,不用亦可)
用法: 用水兩碗煎至七、八分,在飯前服用。如果出現噁心嘔吐,可以加入炮薑3-6克;如果陰滯不通,必須加入附子;如果氣滯導致腹脹疼痛,可以加入香附3-6克,或木香2.4克;如果血滯不暢,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紅花3-6克;如果小腹冰冷而疼痛劇烈,可以加入吳茱萸2.1-2.4克;如果大便乾結,可以加入肉蓯蓉3-9克,輕微者可用山楂代替。
五物煎,治療婦女因血虛導致氣血凝滯,瘀積不行,引起小腹劇痛,產後難產,月經不暢,以及痘瘡血虛寒滯等症狀,效果顯著。此方就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肉桂。
藥材: 當歸(9-21克),熟地黃(9-12克),酒炒芍藥(6克),川芎(3克),肉桂(3-9克)
用法: 用水一碗半煎服。兼有胃寒或噁心嘔吐,加入炮乾薑;小便不利,加入澤瀉或豬苓;氣滯,加入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加入小茴香;血瘀不通,臍下有硬塊,逐漸形成腫塊,加入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血虛寒邪入侵體表,加入細辛、麻黃、柴胡、紫蘇等。
調經飲,治療婦女經脈阻滯,氣逆不調,多有疼痛且屬於實證的情況。
藥材: 當歸(9-15克),牛膝(6克),山楂(3-6克),香附(6克),青皮、茯苓(各4.5克)
用法: 用水兩碗煎至七分,在飯後服用。如果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寒邪凝滯於血,加入肉桂、吳茱萸等;如果兼有胸悶腹脹,加入厚朴3克,或砂仁亦可;如果氣滯,加入烏藥6克,或痛在小腹,加入小茴香4.5克。
通瘀煎,治療婦女因氣滯血瘀,經脈不暢,疼痛劇烈拒絕按壓,以及產後瘀血實痛,包括男女因血氣逆亂導致暈厥等症狀。
藥材: 當歸尾(9-15克),山楂、香附、炒黃紅花(各6克),烏藥(3-6克),青皮(4.5克),木香(2.1克),澤瀉(4.5克)
用法: 用水兩碗煎至七分,加入少量酒,在飯前服用。兼有寒滯,加入肉桂3克,或吳茱萸1.5克;火盛內熱,血燥不通,加入炒梔子3-6克;稍微發熱、血虛,加入芍藥6克;血虛澀滯,加入牛膝;血瘀不行,加入去皮尖的桃仁三十粒,或加入蘇木、玄胡索等;瘀血嚴重導致大便乾結,加入大黃3-9克,或加入芒硝、蓬朮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