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8)

1. 熱陣

四味回陽飲,治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人參(一、二兩),製附子(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炮乾薑(二、三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六味回陽飲,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製附子(二、三錢),炮乾薑(二、三錢),炙甘草(一錢),熟地(五錢,或一兩),當歸身(三錢,如泄瀉者,或血動者,以冬朮易之,多多益善)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黃耆四、五錢或一兩,或冬白朮三、五錢;如泄瀉者,加烏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虛陽上浮者,加茯苓二錢;如肝經鬱滯者,加肉桂二、三錢。

理陰煎,此理中湯之變方也。凡脾腎中虛等證,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欲知調補,當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噁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證。又凡真陰不足,或素多勞倦之輩,因而忽感寒邪,不能解散,或發熱,或頭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雖渴而不喜冷飲,或背心肢體畏寒,但脈見無力者,悉是假熱之證。若用寒涼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湯,照後加減以溫補陰分,托散表邪,連進數服,使陰氣漸充,則汗從陰達,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於時用者也,神效不可盡述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炙甘草(一、二錢),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若風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見發熱身痛,脈數不洪,凡內無火證,素稟不足者,但用此湯加柴胡一錢半或二錢,連進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陰盛而邪有難解者,必加麻黃一、二錢,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感溫散第一方,惟仲景獨知此義。

第仲景之溫散,首用麻黃、桂枝二湯,余之溫散,即以理陰煎及大溫中飲為增減,此雖一從陽分,一從陰分,其跡若異,然一逐於外,一托於內,而用溫則一也。學者當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陰勝之時,外感寒邪,脈細惡寒,或背畏寒者,乃太陽少陰證也,加細辛一、二錢,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錢,真神劑也。或並加柴胡以助之亦可。

若陰虛火盛,其有內熱不宜用溫,而氣血俱虛,邪不能解者,宜去薑、桂,單以三味加減與之,或只加人參亦可。若治脾腎兩虛,水泛為痰,或嘔或脹者,於前方加茯苓一錢半,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瀉不止及腎泄者,少用當歸,或並去之,加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紙、肉豆蔻、附子之屬;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脹滯疼痛,加陳皮、木香、砂仁之屬。

白話文:

四味回陽飲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元陽(指人體陽氣的根本)嚴重虛脫,情況非常危急的狀況。

藥材組成:人參(一兩到二兩),炮製過的附子(二錢到三錢),炙甘草(一錢到二錢),炮製過的乾薑(二錢到三錢)。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用大火煮到剩下七八分,溫熱服用,慢慢喝下。

六味回陽飲

這個藥方是治療陰陽氣將要脫離身體等危急的狀況。

藥材組成:人參(一兩到二兩,或少許),炮製過的附子(二錢到三錢),炮製過的乾薑(二錢到三錢),炙甘草(一錢),熟地黃(五錢,或一兩),當歸身(三錢,如果拉肚子,或者有出血情況,就用白朮代替當歸,用量可以多一點)。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用大火煮到剩下七八分,溫熱服用。如果身體發抖出汗很多,可以加炙黃耆四五錢或一兩,或白朮三五錢;如果拉肚子,可以加烏梅兩顆,或北五味子二十粒;如果虛弱的陽氣往上浮,可以加茯苓二錢;如果肝經氣血鬱滯不暢,可以加肉桂二三錢。

理陰煎

這個藥方是從理中湯變化而來的。凡是脾腎虛弱的症狀,適合用藥性剛燥的,應該用理中湯、六君子湯之類的藥方;適合用藥性溫和滋潤的,應該用理陰煎、大營煎之類的藥方。想要知道如何調理和補益,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個藥方可以普遍治療真陰(指人體精血津液)虛弱,導致腹脹、嘔吐、噁心、痰飲、想吐又拉肚子、肚子痛,以及婦女月經延遲、血瘀等症狀。另外,凡是真陰不足,或平時過於勞累的人,如果突然感到寒邪入侵,無法散去,出現發熱、頭痛、身體疼痛、臉紅、舌頭乾燥,或者雖然口渴卻不想喝冷飲,或者背心和四肢怕冷,但是脈象卻顯示無力,這些都是假熱的症狀。如果用寒涼藥物來攻克,必定會導致死亡。應該趕快用這個藥方,並根據後面的說明加減藥材,來溫補陰液,托出體表的邪氣。連續服用幾次,讓陰氣逐漸充足,那麼汗液會從陰分而發,寒邪自然散去。這個藥方非常適合現在使用,它的神奇效果說也說不完。

藥材組成:熟地黃(三錢到五錢、七錢,或一兩到二兩),當歸(二錢到三錢,或五錢到七錢),炙甘草(一錢到二錢),炒黃色的乾薑(一錢到二錢、三錢),可以加肉桂(一錢到二錢)。

煎藥方法:用水兩碗,煮到剩下七八分,趁熱服用。這個藥方如果加上附子,就叫做附子理陰煎;如果再加上人參,就叫做六味回陽飲。是治療命門(指腎臟)火衰,陰虛無陽等症狀。如果受到風寒侵襲,邪氣還沒有深入,只是出現發熱、身體疼痛、脈象加快但不洪大,凡是體內沒有火氣的症狀,平時體質就虛弱的人,只需要用這個藥方,加上柴胡一錢半或二錢,連續服用一兩次,效果就會像神一樣。如果寒邪凝結,陰氣太盛,邪氣難以散去,就必須加上麻黃一錢到二錢,可以放心使用,或者不用柴胡也可以,是怕它過於清利。這個藥方是治療剛受到寒邪侵襲,用溫藥散邪的第一方,只有張仲景才了解這個道理。

張仲景用溫藥散邪,首先用麻黃湯、桂枝湯這兩個藥方,我用溫藥散邪,就用理陰煎和大溫中飲來加減變化。一個是從陽分入手,一個是從陰分入手,看起來不同,但是一個是驅逐體外的邪氣,一個是托出體內的邪氣,使用溫藥的道理是一樣的。學習的人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酌情使用。如果陰氣過盛,又受到寒邪侵襲,脈象細微,怕冷,或者背部怕冷,這是太陽少陰證,可以加上細辛一錢到二錢,嚴重的話再加附子一錢到二錢,效果非常神奇。或者同時加上柴胡來輔助藥效也可以。

如果陰虛火旺,體內有熱不適合用溫熱藥,但是氣血都虛弱,邪氣無法散去,就應該去掉乾薑和肉桂,單獨用這三味藥加減來使用,或者只加人參也可以。如果治療脾腎兩虛,水液泛濫形成痰飲,或者嘔吐,或者腹脹,可以在原來的藥方上加茯苓一錢半,或者加白芥子五分來幫助排痰。如果拉肚子不停,以及腎虛導致的腹瀉,要少用當歸,或者乾脆去掉,加上山藥、扁豆、吳茱萸、破故紙、肉豆蔻、附子等藥材;如果腰腹疼痛,可以加杜仲、枸杞;如果腹脹疼痛,可以加陳皮、木香、砂仁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