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6)

1. 寒陣

水二鍾,加食鹽少許,用文武火煎八分,食前溫服,或冷服。若水虧居多,而陰氣大有不足者,可遞加熟地黃,即用至一、二兩亦可。

茵陳飲,治挾熱泄瀉熱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黃疸濕熱閉澀等證。

茵陳,焦梔子,澤瀉,青皮(各三錢),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

用水三、四鍾,煎兩鍾,不時陸續飲之。治熱瀉者,一服可愈。

清膈煎,治痰因火動,氣壅喘滿,內熱煩渴等證。

陳皮(錢半),貝母(二、三錢,微敲破),膽星(一、二錢),海石(二錢),白芥子(五、七分),木通(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鐘;如渴甚者,加天花粉一錢;如熱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梔子一錢半;如熱在上焦,頭面紅赤,煩渴喜冷者,加生石膏二、三錢;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加澤瀉一、二錢;如痰火閉結,大便不通而兼脹滿者,加大黃數錢,或朴硝一、二錢,酌宜用之。

化肝煎,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火,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青皮,陳皮(各二錢),芍藥(二錢),丹皮,梔子(炒),澤瀉(各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貝母(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一錢五分;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如火盛,加黃芩一、二錢;如脅腹脹痛,加白芥子一錢;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安胃飲,治胃火上衝,呃逆不止。

陳皮,山楂,麥芽,木通,澤瀉,黃芩,石斛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胃火熱甚,脈滑實者,加石膏。

玉女煎,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極者,加梔子、地骨皮之屬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澤瀉一錢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虧,因精損氣者,加人參二、三錢尤妙。

太清飲,治胃火煩熱,狂斑嘔吐等證。可與白虎湯出入酌用。

知母,石斛,木通(各一錢半),石膏(生用,五、七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或加麥門冬。

綠豆飲,凡熱毒勞熱,諸火熱極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綠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傷脾氣,且善於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除煩清火。

白話文:

寒陣

用兩碗水,加入少許食鹽,用小火和大火交替煎煮至剩八分,在吃飯前溫熱服用,或放涼後服用。如果體內水分虧損嚴重,陰氣也嚴重不足,可以逐漸增加熟地黃的用量,甚至用到一兩、二兩也可以。

茵陳飲,治療因為夾雜熱邪引起的腹瀉、熱性痢疾,口渴喜歡喝冷飲,小便不暢,黃疸、濕熱阻塞等症狀。

藥材:茵陳、焦梔子、澤瀉、青皮(各三錢),甘草(一錢),甘菊花(二錢)。

用水三、四碗,煎煮至剩兩碗,隨時分次飲用。治療熱性腹瀉,通常一劑藥就能治好。

清膈煎,治療因為痰阻礙火氣上升,導致氣機阻塞、喘滿、體內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

藥材:陳皮(一錢半),貝母(二、三錢,稍微敲碎),膽星(一、二錢),海石(二錢),白芥子(五、七分),木通(二錢)。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如果火氣旺盛、痰涎難以下降,可以加入少許童子尿;如果口渴嚴重,可以加入天花粉一錢;如果熱邪影響到下焦,小便不暢,可以加入梔子一錢半;如果熱邪影響到上焦,導致頭面發紅、煩躁口渴喜歡喝冷飲,可以加入生石膏二、三錢;如果痰火壅盛而且小便不暢,可以加入澤瀉一、二錢;如果痰火阻滯、大便不通且腹脹,可以加入大黃數錢或朴硝一、二錢,根據情況酌情使用。

化肝煎,治療因為生氣導致肝氣受損,進而引起氣機逆亂、火氣上升,導致煩躁發熱、脅肋疼痛、腹脹、出血等症狀。

藥材:青皮、陳皮(各二錢),芍藥(二錢),丹皮、梔子(炒)、澤瀉(各錢半,如果出血在下部,用甘草代替澤瀉),土貝母(二、三錢)。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八分,在吃飯後溫熱服用。如果大便出血,加入地榆;小便出血,加入木通,各一錢五分;如果同時有寒熱症狀,加入柴胡一錢;如果火氣旺盛,加入黃芩一、二錢;如果脅肋腹部脹痛,加入白芥子一錢;如果腹脹積滯嚴重,不要使用芍藥。

安胃飲,治療胃火上逆,導致呃逆不止。

藥材:陳皮、山楂、麥芽、木通、澤瀉、黃芩、石斛。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在吃飯後服用。如果胃火很旺盛、脈象滑實,可以加入石膏。

玉女煎,治療體內水分虧損、火氣旺盛,導致脈象浮洪滑大,腎陰不足、胃火有餘,出現煩躁發熱、口渴、頭痛牙痛、失血等症狀,效果很好。如果大便稀溏,就不適合使用這個藥方。

藥材:生石膏(三、五錢),熟地(三、五錢或一兩),麥冬(二錢),知母、牛膝(各錢半)。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或放涼後服用。如果火氣非常旺盛,可以加入梔子、地骨皮等藥材;如果多汗多渴,可以加入北五味子十四粒;如果小便不暢,或火氣難以下降,可以加入澤瀉一錢五分或茯苓;如果陰精和陽氣都虧損,因精損而導致氣虛,加入人參二、三錢效果更佳。

太清飲,治療胃火導致煩躁發熱、發狂、嘔吐等症狀。可以和白虎湯搭配使用,根據情況調整。

藥材:知母、石斛、木通(各一錢半),石膏(生用,五、七錢)。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或放涼後服用。也可以加入麥門冬。

綠豆飲,對於各種熱毒、勞累導致的發熱等各種火熱症狀非常嚴重、無法退燒的情況,用這個方子效果最好。

用綠豆不論多少,用大量水煮到爛熟,加入少許鹽,或蜂蜜也可以。等放涼,無論是濃湯還是稀湯,都可以隨意喝,一天喝三、四次不限制。這個藥材性質不屬於苦寒,不會傷害脾胃,而且擅長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利小便,是簡便易行且效果最好的方法。如果火氣旺盛導致口中發甜,不適合吃太濃稠的食物,只要稍微煮到半熟,喝清湯涼飲,尤其善於去除煩躁、清熱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