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
1. 攻陣
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分,滾白湯下,陸續服之。如蟲積堅固者,加巴豆霜與輕粉同。
百順丸,治一切陽邪積滯。凡氣積血積,蟲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但各為湯引,隨宜送下,無往不利。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
上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綠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為丸亦可。
白話文:
攻陣
將蒸過的餅泡在湯裡,然後搗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持續服用。如果蟲積嚴重且堅硬,就加入巴豆霜和輕粉一起使用。
百順丸,可以治療所有陽性的邪氣造成的積滯。凡是氣積、血積、蟲積、食積、傷寒導致的實熱便秘等症狀,只要選用適合的湯引送服,都能順利解決,沒有不見效的。
使用川大黃(選用有錦紋的,一斤),牙皂角(炒至微黃,一兩六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泡過湯的蒸餅搗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五分,或者一錢,或者二到三錢,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藥引送服,也可以用蜂蜜做成丸子。
2. 散陣
一柴胡飲,一為水數,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黃芩(一錢半),芍藥(二錢),生地(一錢半),陳皮(一錢半),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連翹一、二錢隨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風一錢佐之;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錢;熱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二柴胡飲,二為火數,從溫散也。凡遇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或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等證者,皆不宜妄用涼藥,以致寒滯不散,則為害非淺,宜此主之。
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細辛(一、二錢),厚朴(一錢半),生薑(三、五、七片),柴胡(一錢半,或二、三錢),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風、紫蘇之屬,擇而用之;如頭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錢;如多濕者,加蒼朮;如陰寒氣勝,必加麻黃一、二錢,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三柴胡飲,三為木數,從肝經血分也。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芍藥(一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生薑(三、五片),當歸(二錢。溏泄者,易以熟地)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微寒咳嘔者,加半夏一、二錢。
四柴胡飲,四為金數,從氣分也。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等證,必須培助元氣,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顧根本,未有不元氣先敗者,察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五、七片),當歸(二、三錢,瀉者少用),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酌而用之)
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如胸膈滯悶者,加陳皮一錢。
五柴胡飲,五為土數,從脾胃也。脾土為五臟之本,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與四柴胡飲相表裡,但四柴胡飲止調氣分,此則兼培血氣以逐寒邪,尤切於時用者也,神效不可盡述。凡傷寒瘧疾痘瘡,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白朮(二、三錢),芍藥(錢半,炒用),炙甘草(一錢),陳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寒勝無火者,減芍藥,加生薑三、五、七片,或炮乾薑一、二錢,或再加桂枝一、二錢則更妙;脾滯者,減白朮;氣虛者,加人參隨宜;腰痛者,加杜仲;頭痛者,加川芎;勞倦傷脾陽虛者,加升麻一錢。
白話文:
散陣
一、柴胡飲: 此方屬於水,代表用來驅散寒邪。適用於感受四時不正的氣候,可能出現發燒、忽冷忽熱,或是因為勞累、生氣,或是婦女熱邪進入血室,或是產後經期後因受風寒,導致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等症狀。只要是外感邪氣,同時體內有熱的,都需要用清涼的方法來疏散,適合使用此方。
藥方組成:柴胡(6-9克)、黃芩(4.5克)、芍藥(6克)、生地(4.5克)、陳皮(4.5克)、甘草(2.4克)。
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約270毫升,溫服。如果體內熱邪很盛,可以酌情加入連翹3-6克;如果外感邪氣很重,可以加入防風3克輔助;如果邪氣鬱結在胸口,感到胸悶,可以去掉生地,加入枳實3-6克;如果熱邪在陽明經,且感到口渴,可以加入天花粉或葛根3-6克;如果熱邪很盛,可以加入知母、石膏。
二、柴胡飲: 此方屬於火,代表用溫熱的方法來驅散寒邪。適用於感受四時外感,如果病人本身元氣充足、臟腑平和沒有內熱,或是正值寒冷時節,本身沒有內熱等情況,都不應該隨意使用寒涼藥物,以免造成寒邪滯留不散,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危害,適合使用此方。
藥方組成:陳皮(4.5克)、半夏(6克)、細辛(3-6克)、厚朴(4.5克)、生薑(3-7片)、柴胡(4.5-9克)、甘草(2.4克)。
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約270毫升,溫服。如果邪氣很盛,可以加入羌活、白芷、防風、紫蘇等藥材,選取適合的加入;如果頭痛不止,可以加入川芎3-6克;如果體內濕氣重,可以加入蒼朮;如果陰寒之氣很盛,一定要加入麻黃3-6克,或同時加入桂枝,不用懷疑。
三、柴胡飲: 此方屬於木,代表從肝經血分來治療。適用於本身陰分不足,或是肝經血虛,又偶爾感受風寒,或是感受的邪氣不深,可以兼顧補養和疏散的,或是病後、產後感冒,必須要用疏散的方法來治療,但血氣虛弱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的,適合使用此方。
藥方組成:柴胡(6-9克)、芍藥(4.5克)、炙甘草(3克)、陳皮(3克)、生薑(3-5片)、當歸(6克,如果腹瀉,則換成熟地)。
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約270毫升,溫服。如果出現輕微的咳嗽、嘔吐,可以加入半夏3-6克。
四、柴胡飲: 此方屬於金,代表從氣分來治療。適用於本身元氣不足,或是因為忍受飢餓勞累,而外感風寒,或是六脈細微而緊數,顯示正氣不足以抵禦邪氣等情況,必須要培補元氣,同時兼顧疏散邪氣,才能保全身體,適合使用此方。如果只知道疏散邪氣,而不顧根本,沒有不先損傷元氣的,一定要仔細觀察,謹慎使用!
藥方組成:柴胡(3-9克)、炙甘草(3克)、生薑(3-7片)、當歸(6-9克,腹瀉者少用)、人參(6-9克,或15-21克,酌情使用)。
用水約720毫升煎煮至約540毫升,溫服。如果胸膈感到滯悶,可以加入陳皮3克。
五、柴胡飲: 此方屬於土,代表從脾胃來治療。脾土是五臟的根本,凡是中氣不足而外邪無法驅散的,必須使用此方。此方與四柴胡飲相互呼應,但四柴胡飲只調氣分,此方則兼顧培補血氣來驅逐寒邪,尤其適合在當下使用,療效無法用言語來盡述。凡是傷寒、瘧疾、痘瘡,都適合使用此方。
藥方組成:柴胡(3-9克)、當歸(6-9克)、熟地(9-15克)、白朮(6-9克)、炒芍藥(4.5克)、炙甘草(3克)、陳皮(酌情使用,或可不用)。
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約250毫升,飯後稍涼後服用。如果寒邪很盛,沒有熱象,可以減少芍藥的用量,加入生薑3-7片,或者加入炮乾薑3-6克,或者再加入桂枝3-6克效果更好;如果脾胃有滯礙,可以減少白朮的用量;如果氣虛,可以酌情加入人參;如果腰痛,可以加入杜仲;如果頭痛,可以加入川芎;如果因為勞累導致脾陽虛,可以加入升麻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