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42)
第二冊 (42)
1. 痰飲
法當求病之所在而為施治,瀉實補虛,除邪養正,以平為期而已。又嘗考戴人治法,假如肝木乘脾土,此土不勝木也,不勝之氣,尋救於子,已土能生庚金,庚為大腸,味辛者為金,故大加生薑,使伐肝木,然不開脾土,無由行也,遂以舟車丸先通閉塞之路,是先瀉其所不勝,後以薑汁調濬川散大下之,是瀉其所勝也。戴人每言,導水丸必用禹功散繼之,舟車丸必以濬川散隨後。
如寒疝氣發動,腰腳胯急痛者,亦當下之,以瀉其寒水。世俗喑於治體,一概鹵莽,有當下而非其藥,終致委頓而已。豈知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花可以下濕,大黃芒硝可以下燥,如是分經下藥,兼食療之,非守一方,求其備也。故戴人曰:養生與攻疴,本自不同,今人以補劑療病,宜乎不效,是難言也。
白話文:
治療痰飲的原則,應該要先找出疾病的根源,然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實證就用瀉法,虛證就用補法,去除邪氣並扶助正氣,最終目標是達到身體的平衡。
我曾經研究過戴人(古代醫家)的治療方法,舉例來說,如果肝木的氣太過強盛而壓制脾土,脾土無法承受肝木的剋制,這時就要從「子」來尋求幫助。因為脾土可以生金,金對應的是大腸,而辛味的藥物屬於金,所以要大量使用生薑,讓它去剋制過盛的肝木。然而,如果沒有疏通脾土,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所以先用舟車丸來疏通閉塞的道路,這是先瀉掉脾土無法承受的肝木。接著再用薑汁調和濬川散來大量瀉下,這是瀉掉肝木所剋制的脾土。戴人常常說,使用導水丸後一定要接著用禹功散,使用舟車丸後一定要接著用濬川散。
如果寒疝發作,導致腰部、腿部和胯部劇烈疼痛,也應該用瀉法來排除寒水。現在一般人不懂得治療的道理,只會胡亂用藥,有時候應該用瀉法的時候,卻用了不對的藥,結果導致病人更加虛弱。難道不知道巴豆可以瀉寒、甘遂和芫花可以瀉濕、大黃和芒硝可以瀉燥嗎?應該要像這樣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不同的瀉藥,同時配合食療,而不是拘泥於一個方子,只求藥效的全面。所以戴人說:「養生和治病,本質上就不同。現在的人用補藥來治療疾病,效果不好也是正常的,這是很難理解的。」